黃明華
摘 要:廣州地鐵線網加快發展步伐,如今已經進入四通八達的局面,于2017年底同樣迎來了日均客流量突破千萬客流的大關。地鐵車站安全運營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換乘站的區莊站同樣面臨著大客流疏運的前提如何有效且安全有序的開展客運組織。而公眾對于地鐵客運安全的關注也越來越密切,深入探討客運安全關鍵點,制定規避風險的策略刻不容緩。文章將立足于區莊站現下的客運組織特點,深入分析和探討客運安全組織的關鍵所在,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區莊站;換乘客流;客運組織;安全關鍵點;措施
中圖分類號:U231+.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12-0121-02
Abstract: Guangzhou subway line network speed up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and has now entered the situation in all directions. In 2017, there also ushered in a daily average passenger flow of tens of millions of passengers to break the threshold. Subway station safety oper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s a transfer station, Ouzhuang Station is also facing the premise of large passenger flow, how effective and safe and orderly to carry out passenger transport organization. However, the public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of subway passenger transport, so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the key points of passenger transport safety and to formulate a strategy to avoid risks.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ssenger transport organization,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key points of passenger transport safety organization,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strategies.
Keywords: Ouzhuang Station; transfer passenger flow; passenger transport organization; key points of safety; measures
廣州地鐵里程迅猛發展,2017年,廣州地鐵再開通四條地鐵線路,廣州地鐵為自己創下的記錄再一次被自己打破,新里程再刷新。2017年12月28日,一天就開通了4條地鐵線路,分別為:四號線南延段、九號線、十三號線和知識城線十四號線。新開通的四條線路的共計81.6公里,廣州地鐵線網的新里程達390.6公里,已經向著400公里的關口進發。雖然線網總里程目前暫居北京和上海之下,但是廣州已經邁開步伐向前沖。五號線高峰期上線類車51列。2017年12月31日日客流量高達1002.6萬人次,客運組織迎來了新的挑戰。
1 區莊站客流走向分析
區莊站位于越秀區環市東路與農林下路交界處、區莊立交以東,東面是市職工大學以廣東工業大學生活區,南面是東風東路,西端是金葉大廈、華山賓館、嘉應賓館、區莊立交,北側為區莊村等住宅區。區莊站是六號線與五號線的換乘站,五號線呈東西走向,六號線呈南北走向。區莊站車站內部結構如下:公共區主要分為6層結構,包括首層五號線地面站廳、負二層五號線北站廳、負三層五號線站臺、負四層換乘平臺、六號線站廳層、六號線站臺層。負二層夾層站廳與負四層六號線換乘平臺通過7#、8#、9#三條長大扶梯連接;負三層與負四層六號線換乘平臺通過5#、6#扶梯連接,這兩條通道是站內換乘的主要途徑。而非付費區兩線路的連接處是靠C口通道與六號線站廳層之間的日立3#、4#、5#扶梯。
(1)區莊站客流走向分析。區莊站主要客流來源分為兩類:一是本站周邊寫字樓、學校、居民區客流,二是站內來自其他線路的換乘客流。兩類客流都主要集中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由于區莊站周邊臨近寫字樓,因而大客流主要集中在工作日。早高峰時段為8:00-9:00,晚高峰時段為17:30-19:00。工作日早晚高峰客流量最大,早高峰出站客流較多,晚高峰進站客流較多,其他時段客流量相對較少。對于本站而言,換乘客流是本站客流量的主要組成部分(約占70%)。(2)區莊站客流量分析。目前兩條線路工作日客流量約為3萬,早高峰出站客流較大,15分鐘最大出站客流約為2400人次,晚高峰進站客流較大,15分鐘最大進站客流約為2000人次;節假日客流與工作日相比較少,客流量約為1.8萬。車站日均換乘客流8萬左右,五換六與六換五客流相當。換乘客流量與日俱增,區莊站日均客流預計將達到12-14萬人。
2 區莊站正常情況下客流組織風險與分析
正常情況下的客流瓶頸應對風險與應對措施。
難點一:五號線運能比六號線運能大,而六號線站臺位置窄,乘客只能通過站臺的一端換乘,換乘端樓梯位置與前方的實體結構有效空間較小,當出現換乘客流大時,在樓梯的位置將會有大量的乘客聚集,不便于車站進行候車秩序和換乘引導,存在交叉點,增加客運組織風險。
對策:為減少換乘樓梯通道前面客流交叉及客流組織混亂, 車站出現換乘大客流時,將換乘平臺通往五號線站臺的扶梯改為向上,安排人員在五號線站臺中部通往六號線換乘平臺的樓梯處引導,換乘六號線乘客只能通過五號線站臺兩端的扶梯換乘。減少六號線站臺的壓力。
難點二:六號線站廳位置窄,非付費區分布了三臺長大扶梯,從A、C口進站及過街的乘客可以通過此扶梯快速的下到六號線站廳進站,導致六號線站廳非付費區擁擠。當出現換乘大客流時,付費區位置窄,直接執行二級客流控制,不利于車站進行客流組織。
對策:(1)車站日常將靠TVM端的扶梯打向下,其它兩條扶梯打向上,避免進站與出站客流交叉,安排人員在扶梯處加強引導,避免客傷事件發生。(2)當車站出現換乘大客流,需要進行客流控制時,車站除了關閉部分進閘機限流,同時需要將三臺扶梯方向都改為向上,在站廳用伸縮欄桿將從B出口進站與出站的乘客區分,安排人員在此扶梯上方C出口通道引導搭乘六號線乘客從B廳進站。B出口通道長,乘客從出入口到達站廳需要約三分鐘,采取此方法進行客流控制,給六號線的站廳留出空間,方便車站進行客流組織。
難點三:六號線站臺的結構特點,進站和換乘客流分別位于頭尾兩端,容易造成乘客走錯方向,誤以為六號線站廳方向就是換乘位置,將會給車站的人員服務方面帶來壓力。
對策:在靠近六號線站廳的站臺側墻壁上增加“只出站不換乘”的輔助性貼紙。
3 常態化客控期間客運關鍵點與防范措施
(1)站臺狹小容易乘客積壓。區莊站五號線站臺區域和六號線站臺區域早晚高峰時段容易聚集大量乘客,由于六號線站臺相對狹小,人員積壓站臺容易發生人員踩踏,客運風險呈正比上升趨勢。
對策:及時啟動一級客流控制方案,引導乘客繞行夾層站廳。站臺負責人與站廳負責人做好聯控,根據客流情況實施控、放。
(2)換乘關鍵位置容易造成擁堵。啟動客流控制以后,根據乘客的習慣和經驗,將有大量乘客短時間內積壓在換乘樓梯前站特別是兩個方向同時來車和五號線換乘到六號線的乘客交叉,同時出現乘客搶上搶下,增加站臺客運風險。
對策:高峰期安排人員在換乘樓梯前專職引導,指引乘客正確的換乘行走路線。高峰引導崗指引下車的乘客出站和換乘的方向。在潯峰崗方向2號屏蔽門和香雪方向11號屏門防止放置伸縮立柱,防止乘客搶上搶下。在文沖方向7#號屏蔽門和 口方向12#號屏門放置伸縮立柱,防止乘客搶上搶下。
(3)換乘樓梯與扶梯處風險升高。大量乘客需要經過換乘樓梯和扶梯,換乘到五號線和六號線,同時出現乘客搶上搶下,增加站臺客運風險。堵塞扶梯旁的過道,導致扶梯口的屏蔽門出現夾人夾物的現象,危及乘客安全。且因車站設計原因有較多長大扶梯,當乘客搭乘扶梯時,容易引起扶梯客傷事件發生。
對策:使用鐵馬設置2米以上的緩沖區,用扎帶扎緊,防止乘客通行和積聚在此處。在樓梯口設立專崗引導乘客靠邊行走。高峰時段將換乘通道設為單向,減少交叉。在長大扶梯處安排扶梯崗,提醒乘客搭乘扶梯時注意安全,時刻關注扶梯運行情況,發生特殊情況下,馬上采取應急措施。
4 結束語
通過對客流組織中出入口及安檢點的通過能力、電扶梯客流疏導能力、站臺乘候車秩序等關鍵點分析,探索從乘客出行習慣培養、客流預測、人員安排和演練、客流控制以及大客流組織管理方面應對大客流沖擊的可行性和實用性,分析客運安全中的關鍵點,總結出防范措施。
隨著地鐵線網的不斷發展,地鐵必將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占據主導地位,地鐵車站的客流量也會越來越大,要保障地鐵車站大客流組織的客運安全,除做好上述工作外,地鐵運營單位還需設法保證地鐵設備運行質量、優化行車組織、挖掘運能、協調外部支援力量、加大乘客安全出行的現場引導、引入新技術新設備等全面謀劃、整體協調,才能確保。
參考文獻:
[1]毛保華,姜帆,劉遷,等.城市軌道交通[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28-30.
[2]裴瑞江.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3]孫嵐.廣州地鐵六號線客運安全風險點及控制措施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06):152-153.
[4]李哲.地鐵車站大客流組織客運安全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5(08):177+179.
[5]黎笑鋒.淺談地鐵客運組織安全及控制管理研究[J].科技視界,2017(04):242-235.
[6]袁曉琳.地鐵客運組織方式及安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4):268.
[7]張偉.中國兩岸三地地鐵系統獨立安全評估案例分析[J].都市快軌交通,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