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奇 趙 敏
(山西農業大學 山西 太谷 030800)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社會的一個共性問題,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老年人口增長趨勢和過程。我國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遏制和放緩人口老齡化腳步,但都收效甚微。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將“三農”問題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農業、農村、農民三個問題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村人口老齡化作為一個棘手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經濟發展、農村人口結構和農村養老問題。
1956年聯合國提出,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比重的7%,就可定義為老年型國家(劉華軍、劉傳明,2016);1892年聯合國提出,一個國家60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比重的10%,即可定義為老年型國家。從2010年到2016年我國老年人數量在一直呈上升趨勢,2002年到2012年10年間,65歲以上老年人數量不斷上升,幅度明顯。表明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
國外很早便開始了對人口增長問題的研究。英國牧師馬爾薩斯建立了Malthus指數增長模型。目前,關于人口問題的研究大都以Malthus指數增長模型,Logistic人口預測模型和Lestile模型這三種典型人口預測模型為基礎。
近些年,中國相關部門和機構對入口老化問題進行研究并積累了文獻和數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 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 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個百分點,其中 65歲及以上人口占 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2011年在重慶舉行的“全國農村老齡問題高峰論壇”發布報告指出,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已達 15.4%,比全國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個百分點,高于城市老齡化程度。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將中國 2001-2100年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2001-2020年快速老齡化階段、2021-2050年加速老齡化階段、2051-2100年穩定的重度老齡化階段。杜鵬等人(2005)提出從現在到2053年,人口老齡化增長最迅速;2041-2064年是中國的“老年高峰”,每年的老年人口數都將在 4億人以上。
2.1.1 計劃生育 (獨生子女)政策的施行。我國于1971年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首次把控制人口增長的指標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之中。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把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并于12月寫入憲法。從計劃生育國策開始實行,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87年的16.61‰逐年下滑到2011年的4.97‰。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約0.74億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0.57%。
2.1.2 經濟發展,人們思想觀念變化。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一方面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另一方面,人們受教育程度提高,女性的地位上升,步入職場,生活的重心不只停留在家庭層面。于是越來越多的女性不愿意生二胎。這導致人口出生率下降。這種情形下,出生人口減少,老年人占人口總數的比例逐年增加,我國人口逐漸老齡化。
一方面,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比解放前延長將近一倍,男性平均預期壽命達 66.95歲,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達 69.55歲。2011年,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再次提高到 73.5歲(李志宏,2014)。人均壽命逐步上升使我國人口的死亡率不斷下降,在新生兒出生數量減少的同時,老年人死亡率也降低,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越大。
農村老年人口數量不斷上升直接影響了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第一,大部分老年人種夠自己口糧的基礎上不會種植其他作物。第二,耕作方式落后,不能使耕地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第三,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從事非農產業,農村土地利用率低,農作物產量不高,技術發展落后,阻礙農業的發展。下圖(國家統計局,2017)為2012年到2016年糧食產量柱狀圖,由圖可以看出,在5年間,糧食產量增幅不大,2016年糧食產量甚至低于2015年。農村人口老齡化導致土地資源的浪費和工作方式的粗放化是影響我國糧食產量的一個重要原因。
3.2.1 留守婦女負擔重。目前,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現象十分嚴重。留守婦女在從事農業活動的同時,一方面要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還要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婦女的壓力大,負擔重。
3.2.2 家庭養老功能弱化。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數量在農村總人口中所占比例增高,老年人贍養問題也不容忽視。農村家庭規模不斷縮小,核心、空巢家庭數量越來越多,輕血緣,重經濟利益的現象較為嚴重(陳卓,2015)。在精神方面,老年人常年缺少陪伴,精神世界空虛。在經濟方面,農村年輕人外出打工,工資還要維持自己小家庭的日常開銷和孩子的教育費用。這兩方面的原因都會導致家庭養老功能弱化。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和農村集體保障制度保障功能的減弱,導致我國農村養老保障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根據相關數據表明,2015年之前,城市老年人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已經達到90%以上,而農村的養老保險覆蓋率還比較低。在醫療保險覆蓋率上,農村和城市也存在較大差距。

第一,增加經濟負擔。人口老齡化使養老保障壓力增加,為國家和地方財政帶來了經濟負擔。第二,抑制消費。老年人消費品需求較少,從而抑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第三,影響儲蓄。農村老人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養老金和來自于子女贍養金,沒有太多的積蓄去儲存起來。第四,減少勞動力的有效供給。人口老齡化程度迅速加深,意味著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勞動力數量不足。在近些年我國人口出生率出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情況下,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斷增加,我國的有效勞動力人數迅速下降影響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4.1.1 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減緩老年人撫養比。根據中國2015年統計公報顯示,截止2015年底我國15-59周歲勞動年齡人口對60周歲及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的老年撫養比為24.0%;我國15-64周歲勞動年齡人口對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老年撫養比為14.3%(桂世勛,2016)。從2016年起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2030年以后我國15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將增加,從而相對減緩此后的15-59周歲勞動年齡人口撫養60周歲及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撫養壓力,或15-64周歲勞動年齡人口撫養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撫養壓力,老年撫養比迅速上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2016)。
4.1.2 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增強家庭養老功能?!吨腥A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老年人養老以居家為基礎,家庭成員應當尊重、關心和照料老年人”。但由于農村人口老齡化,家庭少子化的現象,導致贍養老人的負擔過重。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使得原來核心家庭的數量逐漸減少,“四二二”家庭數量增加,比例不斷上升,從家庭代際結構上增強農村家庭的養老功能。
目前我國養老保障采用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模式,但不斷上升的老年人口比例給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開放全面二孩政策,家庭養老功能增強,可以減輕社會養老的經濟負擔和政策負擔,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4.2.1 健全養老保障體系。在農村生活的老人,一般都沒有固定工作,因此他們不能領取養老保險金,年老不能勞動后便沒有了生活來源,只能依靠子女和國家進行養老。國家應該加大養老資金的投放力度,并且積極籌措養老資金,擴大社會保險的內容,爭取讓每個老人都能享受到政府的政策幫助。地方各級政府應該根據當地財政收入情況,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對于農村中生活貧困又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可以實行政策兜底,幫助老年人增加收入,讓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保障。
4.2.2 健全醫療保障體系。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狀況下降,患病幾率也會越來越高?!翱床‰y、看病貴”對農村家庭來說治病有可能會拖垮整個家庭。因此,健全醫療保障系統在應對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尤為重要。我國新農合政策實施之后,農民在就醫方面得到了極大幫助。但在報銷項目方面還有諸多限定。很多醫療開銷不符合醫療報銷范疇,醫療開銷仍然是阻礙病人就醫的主要原因。
4.3.1 對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進行農業技術培訓。針對還在從事農業活動的老年人進行農業技術培訓,提高生產技術和文化素質,優化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過渡,增加農作物產量的同時,提高農作物質量,實現農業增產、提質、創收。
4.3.2 啟用老年人才。組織多種形式的社會活動,讓更多有能力的農村老年人參加。發揮老年人的余熱,充分利用他們特有智慧、經驗、技巧,讓老年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從事其他產業。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啟用老年人才,讓農村老年人充分發揮自身價值。
面對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的進程,我們應該端正態度,積極應對。及時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優化調整人口結構的同時,給予老年人足夠的保障政策支持,讓農村實現健康、積極老齡化。讓我國農村的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生活狀態,積極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劉華軍,劉傳明.城鎮化與農村人口老齡化的雙向反饋效應[J].農業經濟問題(月刊),2016(1):46.
[2]李曉榮.近年來農村人口老齡化研究綜述[J].求實,2016(3):51.
[3]中國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網.中國人大網,2015.
[4]江維國.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6(4):16.
[5]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共和國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7.
[6]李志宏.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元效應”分析之一[J].老齡科學研究,2014(10).
[7]陳卓.基于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村養老保障問題研究[J].管理觀察,2015 年(1):48.
[8]桂世勛.全面兩孩政策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影響[J].人口研究,2016,40(4):64.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華人民共和國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