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作文教學中,寫作讓很多教師感到頭痛,學生也是談之色變,而少數民族教師和學生在國語小作文的難度和困惑也不言而喻。寫作,是國語教學水平的關鍵,但它在新疆,特別是南疆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的教學現狀是令人擔憂的。
一、教師寫作教學的現狀
(一)作文教參形式單一
范文是學習寫作最重要的環節,包括詞語的選擇,特殊句式的運用,段落之間的銜接等等。但通過與許多漢語教師的交流,發現他們除了市面上的《作文大全》之類的作文參考書之外,不知道還有什么可以作為寫作教學的參考文本。這類參考書往往只是收錄大量文章,而分析部分卻不夠詳實。筆者認為,此類參考書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學幫助不大。
(二)缺乏系統、有效的教學方法
作文教學應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逐步進行,即從詞到句,到段,最后再到一篇文章。但很多漢族漢語教師本身對作文就感到恐懼,有的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教、教什么,即便有作文參考書,也不知道具體要讓學生學習參考作文的什么內容,只能簡單地讀一下,讓學生聽一聽看一看,就開始寫。更有甚者,在遇到寫作練習時什么都不講,直接布置下去,讓學生寫。
(三)漢語教師素養不足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由此可見,教學中教師的關鍵性。教師要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將學生帶入寫作的大門,而小學漢語教師對于學生寫作的培養發揮著啟蒙作用。但很多漢語教師,特別是少數民族漢語教師,自身的國語素養還存在很大問題,卻站在了國語語文教學的崗位,可想而知教出來的學生在寫作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如何。
二、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寫作的現狀
錯別字突出。“錯別字”是籠統的說法,錯字和別字不一樣。“錯字”指本身就寫錯的字,“別字”是指本身沒有錯誤,但是在詞匯中或者句子中用錯了的字,比如“體育”寫成“休育”。通過對作文的調查和老師的走訪,發現少數民族學生在寫漢字時出現的錯誤主要類型是:①增添筆畫,如“主、紙、念”等;②刪減筆畫,如“真、準、袖”等;③形近字致誤,如“博和傅、懶和賴、頭和興”等。
漏字、添字普遍。少數民族小學生在朗讀課文時,經常會出現漏字、添字等現象,已經讓很多教師頭疼不已,在寫作中,這種現象也同樣存在,作文本上漏字、添字的錯誤比比皆是。
語句不通順。少數民族學生受語言學習的負遷移影響,在漢語寫作中常將母語中的語法規則體現出來,如:①我家回;②周末我找你去家有急事了;③沒見面很長時間等句子,這種語法順序倒置的現象,無論是在口語還是寫作中都經常出現。
不會擬標題。題目能夠點明中心或論點,以及大致內容,是作文的眼睛。題目擬得好,寫作也就成功了一半。當前,我們的漢語文教材除了部分作文是命題式、半命題式之外,還有需要學生自擬題目的作文,而少數民族學生擬出來的題目,往往存在搭配不當、不通順或題目太長等問題,有的學生竟然使用一句話來做題目。
語句不順,邏輯不同。小學漢語教材中的作文以記敘文為主,并且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為主。學生在寫作時不知道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即使寫出來也存在語句簡單,順序混亂,想到什么寫什么,內容空洞,缺乏生動形象的描寫性詞語、句子,像流水賬。
格式錯誤,不會使用標點符號。通過對大量作業的查閱發現,少數民族學生在作文中不注意格式,如開頭不空格,不分自然段。而標點符號使用方面也存在著三個突出問題:不主動使用標點符號;漢語標點符號書寫錯誤;將母語中的標點使用規律遷移到國語中來。
三、小學漢語寫作教學現狀成因分析
教師數量不足。新疆雙語教師隊伍師資匱乏,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一事實在南疆體現得更明顯,尤其是鄉(鎮)、村級小學,很多學校缺乏漢語教師,特別是專業基礎強,少數民族學生教學經驗豐富的漢語教師。
教、輔不對等。很多老師在寫作教學中,單一地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少數民族學生作業量本就壓力不小,而寫作對他們來說就是啃不動的 “硬骨頭”,而家長也都是維吾爾族,很少能在漢語寫作方面予以輔導,最后“逼”得學生選擇霸王硬上弓和“抄”來交差了事。
教師不重視。小學階段,因寫作教學只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既費力又不出成績,導致很多漢語教師對寫作教學很無奈,通過調查了解,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用于寫作教學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有的還會降低課本對寫作的要求,更有甚者,不講直接布置作業。
評價方式簡單。寫作教學在評價階段尤為重要,能夠影響學生對待寫作的態度和心理,而教師在寫作評價階段因缺乏時間,大部分采用了傳統的評價模式:教師課后集中批改,課堂點評。有的教師簡單地寫個“閱”字;還有的教師批改得很認真,短短的三四百字,滿篇都是標示錯句、錯字的紅圈。這不僅讓教師陷入了獨立批改的重負境地,也讓學生被動并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評改。結果可想而知,學生寫出來的就是教師改也改不完的病句、錯句。長此以往,嚴重地打擊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作文教學很辛苦,特別是南疆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作文教學更辛苦,教師需要付出很多心血,而學生的收獲和成長又不能及時顯現。但教師必須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創新,才能讓國語教學背景下的少數民族學生真正在“寫”上大放光彩,從而提高本地區的雙語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劉愛華(1987—),女,江蘇徐州人,在職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雙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