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現狀及問題,在新常態的背景下,提出需要改革的目標。以更好的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和進取精神、溝通表達能力、及時反應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等為初衷,形成一套科學的適應新常態背景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對策。
關鍵詞:創新創業;能力提升;高校教育創新;新常態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1],自主創新戰略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水平是我國自主創新戰略的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為了緩解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為此,國家大力倡導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同時提供多種優惠政策及條件。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5月印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堅持育人為本,提高培養質量。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1-3]如何在新常態背景下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得到順利完成,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得到有效緩解,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國內一些學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及見解。如王佳[4]認為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觀念培養還存在教育體系陳舊、大學生風險承受能力差、創新創業能力差等問題。提出,高校需要轉變教學方法及思路,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觀念。徐松美[5]等提出了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發展質量會顯著提高。號召政府、高校、企業及大學生個人的共同努力,構建“互聯網+”的思維,探索新常態下的創新創業路徑。
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利用財經類院校的創新創業學院優勢和氛圍,針對目前財經類院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觀念及能力提升的培養的現狀及問題,在新常態的背景下,提出需要改革的目標。以更好的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愛崗敬業、團結協助、溝通表達能力、應急處理能力等為初衷,形成一套科學的適應新常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對策。
一、目前創新創業教學問題分析
(一)教育方法、教育體系陳舊
依舊采用傳統教育方法,課堂以教師單向交流的教學講述為主,限制了學生與教師之間有效溝通與交流,玩手機、打瞌睡現象較多。學生積極主動性不高,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及掌握專業技能的效果不明顯。
(二)缺乏創新創業意識,風險承受能力較差
較多大學生安于現狀,對父母依賴性較大;創新創業意識不足,認為只有開公司才是創業,看不上做小買賣、開門店。除此之外,學生畏首畏尾,缺乏風險承受能力。創業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創業過程必然有許多風險,很多大學生心理負擔過重,害怕失敗的打擊,這種心理嚴重限制學生創新創業的步伐。
(三)高校忽略對學生創新創業觀念的培養、學生參與度低
高校以理論教育為主,組織專家開展講座、報告,或創業大賽等形式單一,學生參與程度較低,學生的創業激情不高。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實踐創新活動的機會較少,創新創業觀念的培養未得到高度重視,學習主動性未得到充分發揮。
(四)將創新創業觀念培養與素質教育混為一談
有些高校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分派給學生處及團委負責,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學活動相隔離的教學安排,創新創業活動的重要性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專業教學與社會實際需求關聯度不高,進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難以適應與滿足。
二、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學思路
(1)讀懂當前國家及地方政府對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
(2)對社會市場需求的摸底調研,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競爭力;
(3)與學生家長的交流,讓其認可及支持鼓勵大學生的創新創業;
(4)對學生自身的了解,更好的培養其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
(5)利用好學校創新創業學院的資源以及“互聯網+”手段,更好的培養創新創業團隊;擬定科學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提高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水平,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補充大學生的理論知識及創新創業技能;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宣傳創新創業成功案例等方式,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氛圍;通過參加全國創新創業大賽,走出去,了解其他高校的優勢及自身的不足,以賽促教。以參加全國大賽為例:能很好的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和進取精神、溝通表達能力、應變處理能力等。
(6)最后,形成一套科學的適應新常態背景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對策。
三、形成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對策
(一)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革新和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高科技產業發展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人才需求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縮。財經類院校的就業市場將面臨新的沖擊,就業格局將發生新的變化,高校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因此,需要陳舊的就業觀念需要革新,樹立新常態下的大學生就業觀念。
(二)在高校教育教學創新上尋求新突破
(1)不斷推進完善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2)不斷強化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進一步深化各層次之間的合作,構建適應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發展需求的協同育人新機制;
(3)努力在創新創業實訓上開辟新途徑:加快建設創客空間,積極創新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組織參加大賽,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營等。
(三)努力在綜合水平保障上注入新活力
在已有的創新創業學院及創新創業企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水平,開拓創新創業教育專項研究,培養出更多優質的創新創業隊伍。
四、結論與討論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新常態,經濟增長方式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新常態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的新特點、新需求對就業工作的要求與變化進行調整。把握新形勢,轉變舊觀念,利用新技術,客觀面對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對新常態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對策進行研究,提出了新的創新創業教學方式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進一步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和進取精神、溝通表達能力、應變處理能力等,真正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易棉陽.論新常態的“新”[J].求實,2015,(10).
[2]唐根麗,王艷波.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路徑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3]王云濤.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之系統工程論[J].學術交流,2013,(10).
[4]王佳.大學生創新創業觀念培養的方法及途徑[J].中國高校科技,2016.06:73-75.
[5]徐松美,文雅,齊文娟等.新常態下融入“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07:61-64.
作者簡介:楊妮(1989—),女,漢族,廣西桂平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