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靖
摘 要: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特點為整體性、集成性、協調性并行性及目的性全生命周期管理站在資產形成運營和退出的角度上,通過集成化、信息化、全過程化來統一管理思想、統一管理目標所追求的管理目標一般包括安全要求可持續發展時間進度等幾個方面。根據企業發展和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固定資產的管理要建立精細化管理理念,以資產優良化、資產結構配置合理化和提高投資效率作為著力點,沿著固定資產的生命周期管理這條主線,通過科學、先進的程序,推動資產結構的改善和相關資源配置的優化。進一步加強存量資產的管理,實現資產有效、有益的增長,杜絕和控制不良資產的形成,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實現由資產總量最大到資產最優的轉變,為石油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石油企業;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細化;優良化;投資效率
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CycleAssetManagement,簡稱“LCAM”)是系統工程理論在資產管理上的應用.以實現企業總體目標為宗旨,以建立一體化的信息平臺為主要手段,統籌考慮、系統優化資產生命周期內各個環節,即:規劃、設計、采購、建設、運行、檢修、技改、報廢的全過程,在滿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資產全生命周期內可靠性和經濟性的最優結合,從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石油企業作為典型的資產密集型企業,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油田生產經營。針對石油企業固定資產種類多、覆蓋面大、資金占用多、管理難度大的特點,本文分析了當前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結合固定資產的基本屬性就如何加強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進行了探討。
1優化流程設計,構建資產全生命周期的閉環管理
石油企業要結合本身資產特點,科學構建協調各個階段的工作流程,建立標準的工作規則和常態機制,做到權責明晰。建立從實物管理到財務管理的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流程,將責任明確到崗。按照資產全生命周期理念的要求,合理設計資產管理流程,在各重要崗位設置資產管理崗,確保資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1.1投資項目的前期優選論證階段
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必須與企業的長期戰略規劃相匹配,才能發揮最大的投資效果。在投資項目前期論證階段,必須對固定資產投資的發展前景,技術上的先進可行性,財務上的實施可能性,經濟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等進行充分的論證,確保固定資產經濟效益最大化。
1.2固定資產項目竣工驗收及轉資階段
企業固定資產項目竣工驗收及購買固定資產時,由項目負責人對固定資產逐項建立卡片,對固定資產的名稱、規格型號、技術參數、投產日期、生產廠家及技術參數等數據詳細填列,財務部門按每一項固定資產對應一張卡片入賬,盡量做到“一卡一物”,并完善固定資產卡片上入賬金額、入賬時間、使用單位等字段,既滿足財務管理和生產管理的需要,又便于卡、實的對應。同時應注重固定資產的附屬設備錄入,以滿足固定資產的部分變動、部分報廢的賬務處理需要。
1.3固定資產日常管理階段
財務、資產、技術部門和資產使用保管單位密切合作,對資產使用狀態、調撥、改造等情況及時掌握,及時更新,保證資產卡片、數據庫與實物相符。在此基礎上,還應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盤點方法,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核實,填制固定資產盤點表,由相關人員簽字后存檔。對清查中發現的盤盈、盤虧、報廢資產,及時按程序辦理相關手續,并進行賬務處理。
1.4固定資產報廢處置階段
石油企業報廢資產既有更新改造報廢、也有技術更新強制報廢、還有各種損毀報廢的,不同類別、不同技術狀態的資產處置價值相差較大。企業必須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報廢資產認真鑒定,根據固定資產的狀況及特性合理確定其變現方法。對仍有一定實際用途的報廢資產整體出售,對無變現價值的資產可與其他報廢資產打包出售,以便發揮報廢資產最大價值。
2加強制度建設,完善責權利相統一的管理制度
推行資產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要配套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對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進行查缺補漏,補充和完善資產生命周期過程中的投資決策、效益評估、日常管理、維修、調劑、報廢等配套制度,強化固定資產管理意識,規范管理行為。建立投資決策機制,規范決策的程序,完善效益評估與考核,做到所有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要加強投資過程與結果的監管,并對經濟效果進行跟蹤評價。對固定資產投資必須充分考慮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減少無效或低效投入。補充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規范固定資產管理機構職責,明確固定資產使用單位負責人職責,確保本單位固定資產齊全整、運轉高效、調撥有序。一是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獎懲制度。將固定資產管理與經營業績考核評價掛鉤,固定資產管理指標做到科學、客觀、公正、合理。通過指標設置,實現評估資產投資回報、資產數據準確、改善清查效果、降低資產生命周期成本、規范資產處置過程等資產管理工作的目標。考核結果與效益工資分配掛鉤,引導資產管理向科學、規范方向發展。二是將固定資產管理列入對使用單位的考核內容。各單位須將各項固定資產管理責任落實到班組、崗位,由專業管理部門負責考核資產的安全、高效使用及保養維修情況,促使使用單位提高資產使用率,將資產運行費用、維修、損毀等情況量化考核,通過考核強化使用單位對資產的保值、增值意識,促進增收節支。三是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固定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管理制度或因決策失誤導致固定資產長期閑置的有關責任人,按照違規必究、懲治、教育原則實行責任追究。將固定資產違規行為與資產所在單位財務預算指標掛鉤,按違規金額的一定比例扣減相應的費用指標。
3加強網絡模塊化建設,提升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手段
推行資產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投資決策、效益評估、成本考核、日常管理維護、處置等離不開資產的信息支持,要建立“功能完善、縱橫貫通、運轉高效、信息共享”的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并與ERP資產核算系統整合,使之涵蓋資產業務的所有管理職能,貫穿資產的整個生命周期,真正實現固定資產管理的實時、在線、準確和數據共享,形成完整的“固定資產管理檔案”,全面提升資產管理水平。
目前油田企業推行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結合了條形碼技術,賦予每項資產唯一的條碼標識,從資產購入到資產退出的整個生命周期內,能夠實現對單項固定資產進行全過程跟蹤管理,實現了資產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規范化與標準化,提升了企業資產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該系統集合了固定資產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信息并實現了與ERP系統的信息共享與集成,為實施固定資產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提供了強力支持。
4建立評價分析體系,提高資產的成本效益意識
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基本宗旨是高效利用企業資源,提高公司效益。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將資產的效益分析貫穿到資產的投資規劃、日常管理及退出的整個過程。如在投資規劃階段,就以全生命周期綜合最優為目標,建立項目投資組合分析模型,利用長期決策指標對固定資產進行投資回收、凈現值、報酬率等分析,優化工藝路線和設備選型,確定資金的投入與采購;在采購階段,以安全經濟為前提,重點評價設備造價、預期維護成本、工程質量、工期、安全等指標,進行投資指標分析,對無效投資及時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更大損失;在運營、維護階段,以資產狀態評估結果為基礎,采用合理的運維策略,優化檢修時機和深度;在設備退出階段,對退出設備進行技術經濟性評估,根據資產的使用壽命,及時做出資產報廢、出讓、替換的決定。
參考文獻:
[1]陳鵬,石油企業固定資產效益型管理模式探索,國有資產管理,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