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獻忠
摘 要:企業的物資管理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各種物資的采購、運輸、驗收、供應、保管、發放、合理使用、節約使用和綜合利用等一系列計劃、組織、控制等管理工作的總稱,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它主要包括物資供應計劃的編制、物資的訂貨和采購、物資消耗定額的制訂和管理、物資儲備量的控制、倉庫管理、物資的節約和綜合利用、供應商的管理等工作。物資管理是企業控制內、外部資源、降低運營成本、盤活庫存資金、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舉措。當前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式趨于復雜,而此時正是企業加強其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利時機,當前的復雜形勢,既對企業解決矛盾和問題產生了一定的壓力,又為企業強化管理創造好的環境,此時也正是提升物資管理水平的好時機。
關鍵詞:石油企業;物資管理水平;經營活動;利益最大化
石油企業生產具有連續性、均衡性、要經常消耗和補充各種物資。物資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供應好、周轉快、消耗低、費用省。供應鏈是一種業務流程,在企業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之間構成了一個網絡,完成由企業物資需求到為企業提供所需物資與服務的整個過程。為滿足需求,企業按照系統思想和管理科學原則,通過計劃、組織、控制,其目標是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以最佳的服務水平,千方百計地搞好供應,為企業順利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創造條件。
1 供應鏈管理內涵
供應鏈的概念在80年代末提出,近年來隨著全球制造的出現,供應鏈在制造管理中得到普遍應用,并成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受目前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用戶需求不確性的增加和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速革新等因素的影響,供應鏈管理提出的時間雖不長,但巳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供應鏈實質含“供”與“需”兩方面,亦可理解為供需鏈。物流從供方開始,沿著各個環節向需方移動。每一個環節都存在上位與下位的“需方”與“供方”的對應關系,形成一條首尾相連的供需序列結構,稱為供應鏈.鏈上除物料的流動外還有信息的流動、資金的流動,是一個不斷增加市場價值或附加值的增值過程。供應鏈也是一種業務流程,在企業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之間構成了一個網絡,完成由企業物資需求到為企業提供所需物資與服務的整個過程。
供應鏈主要包括企業內部供應鏈、產業供應鏈和全球供應鏈。(1)企業內部供應鏈。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主要是控制和協調物流中部門之間的業務流程和活動。為了高效率地完成這些增值活動,必須有很大的企業管理系統支持。供應鏈管理系統就是這樣的一個系統,包含了企業內部支持供應鏈管理的一系列應用工具。任何一個企業內的所有管理活動均是一條鏈的管理,其重點是理順企業內的業務流程。(2)產業供應鏈。企業必經聯合行業中其它上、下游企業,建立一條經濟利益相連、業務關系緊密的行業供應鏈來實現優勢互補,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競爭環境,共同增強市場競爭實力。因此,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延伸并發展為面向全行業的產業鏈管理,管理的資源從企業內部擴展到了外部。石油整個行業中建立一個環環相扣的供應鏈,使各企業能在一個整體的管理下實現協作經營和協調運作,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從而大大增強在大市場環境下的整體優勢,同時也使每個企業均可實現以最小的個別成本和轉換成本來獲得優勢。(3)全球供應鏈。交換式web應用以及電子商務的出現徹底改變現有的商業方式和物資采購流程。傳統多層的供應鏈將變為基于Itemet的全球開放式的全球網絡供應鏈,其結構對比如圖2所示。
2 供應鏈管理與物資管理的關系
供應鏈管理的實質就是對供應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工作流的管理。根據定義,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到五個主要領域:需求(Demand),計劃(Plan)、物流(Logistics)、供應(Sourcing)、回流(Return)。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為依托,圍繞供應、生產作業、物流、滿足需求來實施的。
物資管理是內部供應鏈的范圍,局限于企業內部。這種以生產為核心的企業物資管理模式不再適應當前新形勢,必須從整體上考慮企業運作,把生產看作整個供應鏈的一具環節來考察,即把原料供應、運輸、倉儲、生產制造、產品運輸、客戶及客戶需求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通過供應鏈管理和優化,實施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柔性,改善客戶服務,提升競爭優勢。供應鏈管理注重總的物流成本(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的費用)與用戶服務水平之間的關系,為此要把供應鏈各個職能部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供應鏈整體的力量,達到供應鏈企業群體獲益的目的。
3基于供應鏈理論的企業物資優化管理
(1)為訂單而采購。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活動是以訂單驅動方式進行的,制造訂單的產生是在用戶需求訂單的驅動下產生的,然后,制造訂單驅動采購訂單,采購訂單再驅動供應商,這種準時化的訂單驅動模式,使供應鏈系統得以準時響應用戶的需求,從而降低了庫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庫存周轉率。(2)重視外部資源管理。需要改變傳統的單純為庫存而采購的管理模式,提高采購的柔性和市場響應能力,增加和供應商的信息聯系和相互之間的合偉建立新的供需合作模式。一方面,在傳統的采購模式中,供應商對采購部門的要求不能得到實時的響應,另一方面,關于產品的質量控制也只能進行事后把關,不能進行實時控制,這些缺陷使供應鏈企業無法實現同步化運作。為此,供應鏈管理采購模式的第二特點就是實施有效的外部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思想就是系統性、協調性、集成性、同步性,外部資源管理是實現供應鏈管理的上述思想的一個重要步驟——企業集成。從供應鏈企業集成的過程來看,外部資源管理是供應鏈企業從內部集成走向外部集成的重要一步。(3)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管理的第三個特點,是供應與需求的關系從簡單的買賣關系向雙方建立戰略防作伙伴關系轉變。在傳統的采購模式中,供應商與需求企業之間是一種簡單的買賣關系,因此無法解決一些涉及全局性、戰略性的供應鏈問題,而基于戰略伙伴關系的采購方式為解決這些問題創造了條件。(4)信息集成和共享。信息共享是供應鏈管理基石。供應鏈網絡結構上的節點企業要協調彼此之間的產品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他們就需要能夠訪問反應供應鏈狀態的準確和及時的信息。因此,所有合作伙伴企業對供應鏈上各信息及時準確的掌握程度,成為提升供應鏈性能的一個關鍵因素。
參考文獻:
[1] 基于SmartPant Materials工程采購供應鏈的多幣種財務核算系統方案分析及實施要點[J]. 梁維民.中國勘察設計. 2017(02)
[2] 動態市場環境下制造型企業供應鏈穩定性研究[J]. 徐秋怡.中國外資. 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