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學校在課程設計方面要貼合企業實際的用工標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把控畢業生的質量。本文探討了中職學校在《機械識圖》教學方面的現狀與問題,最后針對性的提出了中職學校《機械識圖》課程應用項目行動導向的方法,希望可以給相關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關鍵詞:項目與行動導向;中職學校;機械識圖一、中職學校《機械識圖》課程的現狀目前我國中職學校機械識圖的教學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中職學校的學生們雖然喜歡學習機械識圖,但是他們的學習并不輕松,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基礎較為薄弱,另一方面則是學習的目標不夠明確,不知道怎么去學習,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而且,中職機械識圖課程強調系統性的知識體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很多抽象的知識點傳授不到位,無法獲得學生的認同。(二)缺乏主動思考。機械識圖的靈活性很強,需要學生主動的思考,但是當前中職學校的學生很少能夠主動的思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多向老師求助,甚至還有的學生直接抄襲別人,缺乏主動的意識,因此學習比較呆板,應用知識能力不靈活。(三)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不密切。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是盡快的適應崗位,這就需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然而由于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進行機械識圖教學時,無法將企業生產實例合理引入課堂教學。二、中職學校《機械識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課程模式偏向于學科體系中職學校部分課程仍然帶有濃重的學科體系傾向,注重理論知識的傳輸,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培養,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從這點來看,中職學校的部分課程模式和其教育目標產生了一定的沖突。目前,中職的機械識圖課程,可以把實踐當成教學的主體,構建項目化的課程,這樣才能更快的培養出吻合社會需求的人才,讓學生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二)授課模式和教學方法不夠多樣化在中職學校的《機械識圖》授課中,沿用了傳統的授課模式,教師對教材的依賴性很強,教案的設計也完全依托于教材,在課堂上更多的是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學生無法體會到具體的情景,也無法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學習的效率較低,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的要求。(三)教師與學生對教學改革的不適應項目與行動導向的教學改革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而實際情況中,教師卻還沒有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另外,項目與行動導向的教學改革不僅需要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還需要學生也做好準備。我國的學生在多年的學習中,已經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不喜歡自己主動思考,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這點和西方發達國家有著明顯的不同。因此,學生的學習很“死板”,對于知識的靈活應用不足。如何通過合理的課程改革和教學方法設計來調動學生,讓學生行動起來是衡量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三、 中職學校《機械識圖》課程應用“項目與行動導向”的方法基于上文中分析中職《機械識圖》課程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將項目與行動導向應用在教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教學目標以提升能力為核心。《機械識圖》的課程應該以實踐為主體,實現教學的“項目化”,例如每堂制圖課都可以設立一個主題,將這個定為項目,然后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這個項目,這樣就可以增強課程學習的目的性,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如制圖教學中的三視圖繪制,用項目化的方式更有針對性。首先,把整體的零件展示出來,讓學生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把不同的視圖投影表現出來,讓學生逐個的繪制,最后匯總在一起,分析是否可以表達出零件的細節。這樣分層次的行動更加可行,能夠讓學生以物體的空間構造有初步的認識,完善自己所學的理論體系,提升教學的效果。(二)教學內容的重新構建。《機械識圖》對實踐的要求很高,它要求學生在學習之后能夠獨立的完成圖紙的繪制,還需要對機械產品的加工、配合、尺寸公差等有初步的了解,這些都是當前我國中職學校中所缺乏的,課堂上的講解也無法讓學生產生共鳴。因此,在教學內容上可以進行一定的重構,從實際的問題入手。例如在對某一根軸測量與繪圖時,就可以先由教師講述相應的加工過程,分析每一個關鍵的尺寸,這樣學生在繪制的時候就更加有針對性,也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學生主動去思考如何將立體的東西“平面”話時,主動的“行動”過程就會增強學習的效果。(三)教學方法的改進。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都已經十分完善,但是效果并不好,無論老師講得多么精彩,學生都無法參與其中。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方法,兩者最好能夠統一起來,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雙方共同完成教學的任務。例如在進行“虎鉗”的測繪教學時,可以把任務與目標細分為尺寸測量、草圖繪制與尺寸標注三個,然后分成不同的小組,確定每個小組的學習任務,規定整個項目的時間,分自評和互評檢測項目的成果并進行評分。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實踐,自身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再結合老師的講解,自身就更容易體會到那種規范性作圖的優勢,也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四)考核方式的改變。傳統的教學考核都是以期末的試卷成績來實現的,雖然很多學校在成績評定時還加上了技能成績和作業情況等,但是這個體系制度還不夠完善,各方面的評價存在較強的主觀性。基于項目與行動導向教學的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注重學生自評和教師的評價,降低期末考試成績在整個成績評定中的比例,還要增加實踐的過程評價,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各個實踐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職業技能。例如,對整個學生的成績進行分類,分為動手能力考核、實踐過程評價、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和考試成績等多個模塊,然后進行加權平均,取多方面的綜合評定作為學生的最終成績。在“項目與行動導向”法中,特別強調了考核方式的變更,這是對傳統教學的改革,可以從實用性出發培養學生的能力,給學生一定的“行動”激勵,對于提升中職教學的實用性有較大的幫助。(五)采用小組教學。 “項目與行動導向”意在改變傳統的教學體系,不再單純的讓教師主導整個課堂,所以采用小組式教學可以很好的契合這一點,小組之間相互競爭和學習,提出疑問和意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當然,在小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督察,積極的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主動的去解決問題。特別是對于機械識圖而言,讓學生主導課堂可以增強實踐的能力,能夠更快的掌握職業需求,對于學生的就業有較大幫助。四、結語項目與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在我國還處于初步試驗的階段,各方面的體系還不夠成熟,還需要學校不斷的深化并且根據自身使用的問題進行完善與改進。本文結合中職《機械識圖》課程,分析了項目與行動導向的應用方式,希望可以借此來給中職學校《機械識圖》課程的改進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參考文獻:[1]趙博. 基于“項目與行動導向教學”理念的中職《機械識圖》課程的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2]周琴.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機械識圖》教學中的運用及其策略[J]. 職業教育(下旬刊),2013,(01):91-93. [2017-09-18]. DOI:10.13565/j.cnki.issn2095-4530.2013.01.004[3]夏云周. 高職《機械識圖》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9.[4]薛棟. 基于項目課程的高職《機械識圖》課程改革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1.作者簡介:張建民(1979.12-),男,漢族,浙江臺州人,一級教師,本科,主要從事數控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