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映霞
這天早操,和煦的陽光灑在孩子們身上,陽光下孩子們的笑臉是這世間最美的甜點,可唯獨琳琳同學臉上烏云密布,愁眉不展。
為照顧情緒,我先找來琳琳的幾個好朋友詢問情況,忙活了半天,孩子們也沒有“線索”。正準備找琳琳談心時,一個電話打了進來。“喂,黃老師您好!有件事情我想跟您說說。這幾年基本上都是我接送孩子,這幾天她爸剛好休息,就由爸爸接送。可是爸爸開小貨車去接她,她就不愿意,嫌貨車又大又丑。這不,今天早上,一聽爸爸送她,她居然一路哭鬧,結果父女倆就……”“琳琳媽媽,別著急。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攀比心理,多加引導,孩子會想明白的。我們共同努力吧!”
放下電話,我馬上打開電腦,找出學生的電子成長檔案,通過檔案中的父母職業、家庭住址、上學方式等信息欄,初步分析了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發現本班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確實存在明顯差異。看來,“琳琳事件”并非個別。于是,我決定以此為契機,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與人生價值觀。
班會課上,我故作神秘地在黑板上書寫:騰云駕霧去上學。接著,在吊足孩子們的“胃口”后,引導孩子們談一談卡通人物上學的方式。“老師,孫悟空的筋斗云送他到西天取經。”“哼,蜘蛛俠更厲害,用蜘蛛絲飛檐走壁呢!”一名叫強強的同學站起來說。一名叫夢夢的同學也忍不住了:“我更喜歡大白,他運用高科技,用火箭送他上天入地。”“老師,還有……”教室里一片熱鬧,我配合地時時故作驚嘆。突然,話鋒一轉:“孩子們,古今中外,這么多傳奇人物都有不一樣的交通工具。世界正是因為有這么多的不一樣,才會如此有趣,如此精彩。如果每個人都是坐小汽車上學,那多沒意思啊!”
“是的!老師,我喜歡搭公交車上學,公交車寬敞,坐著可舒服了。”小華同學搶答道。“老師,我是自備‘小馬達走到學校的。在路上可以看藍天白云,別提多有趣了!”大家興致勃勃地討論著自己的上學方式。好,孩子們終于轉移視角,不再單一地關注車型,而是關注不同交通方式帶來的不同體驗。
“見解真獨特啊!老師小時候是坐大貨車上學的,個子不高的我坐在大貨車上可以看見遠處獨特的風景。”我邊說邊看著琳琳。終于,那只期待已久的小手慢慢地舉了起來。“老師,我早上也是坐爸爸的小貨車來上學的,小貨車可霸氣了。明天我還要坐爸爸的小貨車上學……”
此時此刻,我會心一笑。中午時分,琳琳媽媽打來了感謝電話,說孩子回到家就嚷著以后都要爸爸的小貨車送自己上學。無獨有偶,班級QQ群里,家長們正進行周末親子活動討論,相約周末帶著孩子搭地鐵轉公交到蓮花山爬山,體驗多種交通工具的獨特感受。看著熱鬧的QQ群和家委推送的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此時,我心中并不平靜。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家長與老師在合作交流中激蕩出智慧的火花,共同為錘煉孩子們健全人格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上芬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