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淑君 岳亞敏 馬艷玲 王甲磊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和時代性。通過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思想政治課的情境創設要融情于境,充分發揮情感因素在多媒體使用、語言運用、課堂討論、作業布置等環節的作用,使知識、能力、價值觀的教育觸及學生的靈魂,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融情于境;多媒體染情;語言傳情;討論提情;學練延情
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德智相融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教育性、時代性。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創設教學情境已成為政治課堂教學中常見的模式,它以其靈活多樣的方式使學生漸入佳境,回味無窮。思想政治課的情境創設不僅要有“境”,更要重“情”,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將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元素加入,使知識、價值觀的教育觸及學生的情感和靈魂,以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本文以“永恒的民族精神”為例,對情境創設中“情”的融入途徑及技巧進行研究。
一、多媒體染情,以情明理
思想政治教材理論性、邏輯性較強,缺少生動形象的情境描繪,因此,課堂教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拉近理論與現實的距離。
在講授本課“愛好和平”時,我播放了“敘利亞遭到化學武器襲擊”的視頻——海水拍打尸體聲、艱難的呼吸聲如泣如訴,敲打著每一位學生的心靈,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我國國防實力不斷增強的畫面。在這五味雜陳、百感交集的情感體驗中,珍惜和平、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等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多媒體技術以其強烈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將課本中抽象的概念、原理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情境,讓學生從豐富直觀的圖像、感人肺腑的視頻中體會,在情景交融的氛圍中受到觸動,能見其形,聞其聲,得到啟發,引起共鳴,達到教學中以情入境,以情明理的目的。
二、語言傳情,以情激學
教學語言不僅是師生傳遞信息、交流感情的媒介,更是抽象概念具體化、深奧理論通俗化的載體。教師要把思想政治課抽象的知識表達出來,必須加注情感的潤滑油,運用富有情感的語言讓學生心動、情動。因此在情境創設時,教師要重視教學語言的激勵性和感召力,通過打動人心的導入語、銜接巧妙的過渡語,撥動學生的心弦,把情感點化出來并展示在課堂上。
在講到“自強不息”時,引用郎平的一段話:“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币龑W生樹立不怕困難、努力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令人深思、啟人心智的教學語言,不僅將不同的教學情境、環節連接起來,使課堂成為連貫緊湊的有機整體,而且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產生情感共鳴,增強了情境創設的效果。
三、討論提情,以情啟學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開發者、研究者、探索者。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創造,學生的理解才會深刻難忘。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講完后,我結合學生實際,設置了一個課堂教學的討論環節:“今天,我們不必拋頭顱灑熱血,慷慨捐軀,然而除卻犧牲,不談生死,我們心中的愛國情懷該如何正確打開呢?”引導學生通過課堂討論,進行情感交流,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理解,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本節課討論環節的設置,既有深度,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具有可操作性,能夠引起學生思想的碰撞,激發學生表達觀點的欲望,增強自身在團隊情感交流中的存在感、獲得感,否則,學生“言之無物”,無法真正投入其中去探索、發現、研究問題,討論很容易流于形式,華而不實。
四、學練延情,以情導行
習題的設計和反饋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精設練習,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的作用,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挖掘潛能的重要手段。在新課程理念下,政治作業的設計應著眼于當前社會發展和高中學生成長的需要,增強針對性、實用性、研究性、興趣性。既可以通過當堂訓練,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知識的消化、情感的延伸,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探究性、實踐性較強的課后作業。針對這節課,我精心設計了課后作業。
結合本課內容,我精心設計了帶有體驗性和實踐性的課后作業:
尋找身邊的美好:本周我們要頒發“團結統一獎”、“愛好和平獎”、“自強不息獎”、“勤勞勇敢獎”,你認為應該把獎頒發給我們班哪位同學?為什么?通過布置這些生活化、能夠激勵學生健康成長的作業,進行知識鞏固和情感延伸,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教育能散發出綿綿不絕的熱量,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一堂精彩的課必然是情智共生的”,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情境創設需要教師用智慧讓能量滿格,用情感讓課堂豐滿,善于挖掘教材中滲透的“情”,注重發現學生的情感激發點和生長點,靈活運用教學工具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感情,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形成科學的人生價值觀,也讓課堂達到情智共生,德智相融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蔣洪娟.巧設教學情境 點亮政治課堂[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上旬2015(11).
[2]韓云.淺談政治作業的個性化設計[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上旬2016(11).
[3]盧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