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扎西 覺果
每年高原最冷的時刻,有“仙女眼淚”之稱的普莫雍錯湖凍成冰湖,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堆瓦村牧人迎來最佳的羊群轉場時機。
2017年的轉場定在2月9日,時間是按照藏歷推算過的,之前也對冰湖進行了實地勘查。前一晚,牧民把羊群趕到湖畔的羊圈里。當啟明星從雪山頂上升起,堆瓦村全村的羊已聚集到湖邊——牧人要趕在太陽爬上房頂前,趁湖冰還算結實,把羊群引到湖心小島,靠那里的牧草度過春回大地前“青黃不接”的日子。
出發前,村里的婦女們忙著為羊群畫出一道冰面上的“羊腸小道”。她們在普莫雍錯冰面撒上牛糞爐灰,防止羊蹄打滑,這條連接湖岸和湖心島總長3公里左右的灰色小道,成為羊群的安全通道。
清晨,浩浩蕩蕩的羊群啟程踏上冰面。承受如此大的重量,羊群經過的冰面不時發出“吱吱”的響聲,一些冰面出現了裂縫。牧人們神經緊繃起來。羊群變得躁動和緩慢,有些羊不敢往前走,需要牧人從后慢慢推,不時有小羊滑倒在冰面上,牧人索性抱上一段路。
路程過半的時候,太陽開始升起,普莫雍錯四周的雪山泛起金色的光芒,宛如仙境。可對于轉場的隊伍,升起的太陽猶如警鐘,必須加快步伐。
牧人趕著羊群、太陽趕著牧人,抓緊“可見光線”和“冰面承受力”雙保險的短短兩個小時,承襲著祖輩相傳的方式前行。
這是一場充滿了危險,也充滿著希望的轉場之旅。
太陽漸漸升高,羊群的影子變得短小。當最后一只羊踏上小島,牧人們懸著的心才徹底放松下來。
“一般我們要在這里度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冰面解凍之前返回陸地。”牧人貢桑次仁說。
西藏浪卡子縣堆瓦村坐落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蒙達崗日雪山腳下,海拔約5070米,全村43戶159人,都是牧民,共有3000多只羊。
由于當地海拔高,夏季時間短,陸地上的草場無法滿足牛羊過冬的飼料。村民選擇在每年的隆冬時節,讓羊群冒著危險到普莫雍錯湖心島上過冬,度過產仔期。在島上待一個多月后,牧民們會選一個冰層不易融化的大冷天,離島返回。
這種轉場牧業方式,在這片離天最近的地方已延續了上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