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摘 要:教學模式改革是高職教學核心內容。鑒于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很難與“供給側”經濟改革的大背景契合,在創新教學模式實踐中,信息技術引導下的混合教學模式與“供給側”經濟改革理念有著更多的契合點,所以混合教學模式的推行并推廣成為眾多高職院校教學改革選擇方的向。在混合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中卻存在一些難點,要突破難點,找到路徑,才能順利推廣混合教學模式。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混合教學模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用于我國高速經濟增長時代的結束,經濟發展新模式尚未建立的特殊經濟發展時期。盡管中央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的部署直接針對的是經濟工作,但是承擔人才培養重要使命的教育領域,也應該從經濟發展大局著想,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為指導,實施人才培養戰略。高職院校在完成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過程中要深入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內涵,探討建立適應供給機制改革的人才供給機制,創新教學模式,確保高職人才質量的全面提升。
一、以供給側改革要求評價高職院校傳統教學模式弊端
依托經濟的新常態,教育的跟進和配合勢在必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然是現階段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那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供給機制改革也就成為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
1.經濟角度的供給側改革與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
經濟意義的“供給側”包含產業、要素,制度三個層面的供給,具體由產業轉型、要素創新和制度改革三方面構成。“供給側”是改革方向的轉變,方式上則強調“結構性”。“供給側”理念關系到各行各業,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是保證經濟“供給側”改革的人才支撐,理解并在實踐中貫徹“供給側”理念有重大意義。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其貫徹“供給側”理念就是從高技能、高應用的人才供給入手,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提升人才的競爭能力,滿足各行各業對高職畢業生的需求。
2.高職院校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因“需求側”經濟管理理論在教育領域的滲透和影響,高職院校傳統的人才培養追求人才培養數量的擴張,人才培養模式是以自我為中心設計人才培養目標,進而完成教育的實施全過程。各級教育辦學的關注點在于學校規模的擴張、學校硬件設施的增加,即使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貫穿了現代教育思想,但形式化嚴重。審視近年來高職教育的發展,各高職院校盡力從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到教學內容和教學實施,甚至在管理手段和教學評估等方面迎合著對口的行業企業需求,然則高職院校畢業生多數處于被邊緣化狀態。全面反思近年來的高職教育,與“供給側”改革理念有諸多的不合適宜,從教學模式方面不適宜處體現為:
首先,課堂教學與“供給側”理念的不合適宜。主要問題在于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主體身份合而為一、教學手段的單一、教學空間的局限。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展示教師功力的場所,教師在課堂充分展示自己的專業能力、口才、組織管理,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對知識的吸收和內化程度在課堂被過濾掉。只要財政提供資金支持、招生持續,人才輸出的循環就持續不斷,也就能維持高職院校的生存。
其次,實踐教學與“供給側”理念的不合適宜。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達到人才培養規格的高技能應用型之重要環節,也是培養高技能應用人才的關鍵。而眾多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環節卻成為程序化的安排,特別是實踐教學與國家行業制度沖突的一些專業課程,學生很難在在傳統的課堂得到真傳,不得不等到畢業后進入對口企業進行二次培訓,因此降低了高職學生職業競爭力。提供一定數量畢業生成為高職院校對社會的重要貢獻。
第三,教學評價與“供給側”理念的不合適宜。傳統教學評價與企業崗位標準要求是分離的。就課程教學評價,是對學生的考核,盡管近些年來,各高職院校一改傳統的期末考試評價教學,但所采取評價學生的方式也未與企業崗位的要求緊密結合。
二、供給側改革與混合教學模式的契合點
1.混合式教學模式內涵與特點
所謂混合教學模式指教學方式上的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的混合。是結合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運用現代科技產生的網絡教學模式的優勢基礎上,最有效傳播知識、傳授技能,為學生創建一個融合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現在學習與未來終生學習的廣闊平臺。
混合教學模式的特點。①充分展示教師的教授能力,發揮其對教授對象的引導和監督作用?;旌辖虒W模式下,教師教授過程是持續的,在設計教學和持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所承擔的課程要有宏觀框架構建和微觀細節的考慮,通過傳統課堂與網絡平臺雙課堂推進,對學生的引導和監督融入在教學中;②充分挖掘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網上學習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它將傳統的封閉的教學推向了開放式教學,更宜從人本角度實施教學,學生可以體驗集體學習與個體學習情境,更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個性發揮;③促進了教學相長和師生關系的和諧;④促進了科技進步;⑤提高了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參與度。
2.混合式教學模式正應了供給側結構改革要求
通過前面的闡述,我們不難看出混合式教學模式與供給側結構改革要求的一致性。①混合教學模式有利于高技能、創新人才的培養,與供給側結構改革所強調的對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一致?;旌辖虒W模式給學生提供的是多元化的教學媒介和學習途徑,學生可以在面授課堂以外獲得所需知識和技能。通過網絡渠道以多種形式開闊眼界,了解社會變化,掌握各行各業的新動態,以激發學生掌握新技能以適應新經濟發展需要。②混合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高效率、低成本的學習,與供給側結構改革所強調的資源整合、成本節約思想一致?;旌辖虒W模式是線上與線下學習的有機結合。對受信息科技浸淫的新生代而言,課堂學習是非常被動的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下已經嚴重損害了教育的質量,特別是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定位非常明確,對傳統課堂的知識的傳授所表現出的厭倦情緒更強烈,而對于QQ、微信等人工智能平臺有濃厚興趣,所以將課堂的知識傳授移到人工智能平臺,是對現代科技的充分運用,也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隨時學習掌握必要的知識。③混合教學模式有利于人才全面培養,與供給側結構改革所強調的持續發展戰略一致。將網上教學納入教學體系中,是對傳統教學無法因材施教難題的破解。傳統教學是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對不同學生采取同樣方法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理解程度不同、個性特點不同,教學設計無法全面包容,所以教學過程結束,學生質量的參差不齊不能縮減或消除。網上課堂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時間和內容,通過學習建立自信、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學習和自主意識。另外,通過網絡平臺,學生之間可以增進交流,參與相關問題的討論,澄清對模糊問題的認識,還可以以網絡小組的形式協作完成共同任務??傊茖W設計網上教學內容,即是對課堂教學缺陷的彌補,又是對信息資源的充分運用,也是對學生情緒的調動和感情的培養,對增強學生的職業和社會能力產生積極作用。
三、高職院校推廣混合教學模式的思考
目前,在多個高職院校的部分專業正進行著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這是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有意嘗試。對于網上教學部分取代傳統教學,推行起來確實有一定難度,解決難題還需要對教學全面系統的設計。
(一)高職院校推行混合教學模式存在的難點
1.高職教育的持續發展能力制約著混合教學模式的推行。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是高職院校的獨立式發展,對學生的培養是限定在高職層次,學生的應用型也定位于高職層次,至于應用型人才的持續發展和職業能力提升沒有系統的教育層次的銜接,換句話說,高職教學模式再先進,培養出來的也只是高職層次的職業技能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職業發展。
2.高職教育的社會地位制約了混合教學模式的推行。高職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地位較低,無“本”(本科學歷)不立的觀念是普通大眾的共識,人們之所以重視本科教育,一是社會認可度高;二是未來提升空間大。也正因此,高職院校爭取校企合作難度較大,限制了網上教學資源的開發,使網上教學的開展淪為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含金量大大降低。
(二)高職院校推廣混合教學模式路徑
1.政府從頂層設計上推廣混合教學模式。應將高職教育改革納入經濟體制系統改革策略,將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規劃與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統籌考慮,給予高職院校的校企、校地合作以政策支持,以制度安排解決教學資源由高職院校自我籌措、自我分配、自我應用的問題。徹底扭轉教育與各經濟主體自行運作、自我發展的局面,以“供給側”理念推動混合教學模式的實施,實現校企、校地的合作共贏。
2.高職院校在專業發展規劃上推廣混合教學模式。混合教學模式作為創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硬件設施支撐,比如自制微視頻、動畫等網上教學素材需要資金支持。一般來說,學校資金有限,無法滿足所有課程推行混合教學模式,所以,學校應全面衡量專業及專業課程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和實施混合式教學的可操作性,推出具有示范效應的課程實踐混合教學,先循序漸進,再全面推廣。
3.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推廣混合教學模式。近幾年,高職教學改革一直沒間斷,但最先關注的是課堂教學改革,圍繞課堂教學改教材、改教學手段、探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教學模式,盡可能將封閉課堂的幾十分鐘時間讓給學生,教師讓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些也只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改革,并沒改變學習環境的封閉、學習內容的限定、學習時間的固定,也沒能最充分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導作用受到限制。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對教師教學主導作用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旌辖虒W模式針要求教師對所授課程要進行雙課堂的設計,即線上線下同時設計規劃,這就要求教師對所授課程的嫻熟基礎上,將課上與網上、理論與實踐、課程與崗位所需要的要素與資源與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科學合理的分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要參與雙課堂的教學,在兩個課堂突出自己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雙課堂教授學生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并通過線上、線下與學生的互動中了解學生、掌握授課效果、跟進企業需求和崗位標準,保證為社會提供有用、經用的學生。
4.通過校企雙向評價推廣混合教學模式?;旌辖虒W的評價應建立在企業參與的基礎上,校內教師評價與企業專業人士評價結合起來。校企雙向是在課堂教學模式與開放的網上教學模式結合,需要企業前期參與網上教學資源建立,特別是實踐教學資源的建立,教學實施中的指導和最后的評價,引導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的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徐莉.供給側背景下獨立學院校企校地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2017(11).
[2]王書榮.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中的研究與應用[J].市場論壇,2017(10).
[3]文建東,宋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