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萌
摘要:安全感伴隨人的一生,對個體發展的各個階段皆有重要影響,尤其對3-4歲幼兒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本文針對幼兒“安全感”的需求及如何培養幼兒安全感進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教師營造、幼兒園營造以及家庭營造三方面。
關鍵詞:幼兒;安全感;培養
安全感是指個體心理客觀存在的一種感受,它受主體經驗及外界環境的影響,表現為對自我及外界的有力掌控感以及能從恐懼和焦慮脫離出來的信心和自由的感覺。安全感包含著自信、自由、積極等要素。具備安全感的個體深信自己屬于一個有歸屬感、有生存保障的社會,自己在受人需要的同時也受到別人的保護,可以充分地從自由活動和發揮中得到滿足。幼兒安全感主要強調安全、自信和自由,這種感覺能讓孩子對于周圍的環境產生依賴,從而積極大膽的進行探索。我們也經??吹綍性S多孩子容易焦慮、自卑、無理取鬧,因此,作為一種心理狀態,安全感是幼兒不可或缺的,也是兒童發展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人們不應僅僅把目光鎖定在成人世界的安全感上,更要積極關注兒童的安全感。
一、幼兒“安全感”需要的重要性
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如果幼兒缺乏安全感,孩子就會花費大量的時候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和事物,這會使他們在探索的時候畏手畏腳,甚至停滯不前。反之當幼兒感到自己處于一個充滿愛與安全感的人際交往環境中時,幼兒便會產生交往的欲望,大膽地與自己周圍的成人、同伴進行接觸、交流在交往的過程中,不斷地促進了其交往能力的發展。所以安全感是孩子認識周圍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基礎。
心理安全需要的滿足有利于幼兒探究能力的發展。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喜歡去探究一切新奇的事物但是這種探究行為的發生是以心理安全需要的滿足為基礎的。鮑爾畢認為幼兒的內在興趣會激勵他們指向一定的新奇對象,并試圖接觸、擺弄它,但是這種探究行為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及幼兒內在焦慮的制約,一旦探究環境中的刺激激起幼兒警覺和恐怖的感覺,幼兒感到不再安全時,探究活動就會終止。
二、培養幼兒安全感的對策
1.教師為幼兒創設良好環境營造安全感
美國心理學家懷特說:在促進幼兒教育方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創設良好的環境。而針對3—4歲幼兒來說,他們是剛剛入園的孩子,從自己熟悉的環境突然來到陌生的幼兒園,這對他們的心理是一種極大的考驗,那如何教師應該如何更好的創設環境,培養幼兒的安全感呢?活動環境作為支持幼兒發展的一部分教育資源,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孩子認識事物的主要依靠動作來認識世界,探索世界,他們對有聲的、能動的環境和材料感興趣,所以應該讓孩子們在看、摸、玩的過程中感知事物,獲得發展,教師創設環境應以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活動環境尤為必要。因此教室的設計、布置應當安逸舒適,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容易對親近的事物產生依戀情緒,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創設娃娃家、小廚房和小醫院等角色游戲,使幼兒在熟悉、寬松、溫馨的環境中獲得安全感。另外教師應引導幼兒關愛同伴,與同伴和睦相處,教師與教師之間也要互尊互助,以身作則,使班級真正成為一個和睦溫馨的大家庭,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從而獲得安全感。
2.教師為幼兒營造安全感
安全感是幼兒認識周圍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基礎,那么作為教師而言給予幼兒安全感是我們的責任。小班幼兒處于新入園階段,他們依戀家人,在幼兒園安全感極低,陌生的環境和人物使他們不安、恐懼和焦慮,作為教師而言我們要及時的進行引導,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遇到問題及時發現并給予支持和鼓勵。如我們班一個男孩叫衡衡,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十分依賴自己的家人,來園時總是抱著媽媽的大腿不肯下來,在班級是也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大哭,如自己的衣服沒有掛起來,找不到自己的手套,放學要一定要把自己的書包背回家等等,出去玩的時候總是詢問老師燈關了么?門鎖沒鎖?針對此情況我們及時采取了措施,如運用口頭語言對幼兒進行積極關注如,當幼兒在完成某項學習任務時,教師要及時用語言來肯定幼兒的表現。運用肢體語言對幼兒進行積極關注,如當幼兒到園之后,老師摸摸幼兒的小腦袋,拍拍他們的肩膀,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獲得安全感。運用表情對幼兒進行積極關注,如老師溫柔的微笑、鼓勵的眼神,能夠很好的滿足幼兒的心理安全需要。請他當小班長樹立自信心使孩子獲得安全感。同時,教師要做到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身心特點,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呢欲望,不要急于指揮幼兒成長,要學會發現幼兒、解放幼兒、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特征和敏感期,應為幼兒發展提供“有準備的環境”,鼓勵幼兒自主,使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生活從而獲得一定的安全感。
3.幼兒園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營造安全感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要為幼兒營造安全、寬松、和諧的環境,既要重視幼兒身體健康也要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所以為了使幼兒獲得安全感,幼兒園要為幼兒創設色彩鮮艷、溫馨、適宜、兒童化的生活環境,使幼兒感受溫暖,有家的感覺從而進一步形成安全感。幼兒園最基礎的前提是保證幼兒的安全,所以幼兒園在創設環境時應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安全性,如危險物品和開關幼兒能否觸摸到等。除此之外幼兒園可為幼兒創設沙水池、足球場、飼養區、種植區等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熟悉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進一步提高安全感。幼兒園整體的人文環境主要來自教師群體的良好的性格特征,如獨立、熱情開朗、耐心細致、沉著冷靜、誠實正直、溫和寬厚等都是對一位優秀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幼兒園是教師從事保教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師角色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來源是幼兒園。因此,幼兒園應當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加強教師的角色教育,協調教師的角色關系,消除教師的角色緊張,為教師工作與發展營造一個和諧適宜的園所氛圍,一個幼兒園教師有了和諧的寬松的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一個擁有了自身職業“安全感”的教師才能傳遞給幼兒最貼心的“安全感”,也最終會給幼兒提供一個具有準備性自由、有序、和愉快的環境。
4.家庭為幼兒創設良好環境營造安全感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孩子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與自己的家長在一起,家庭環境是幼兒心理發展最重要、最基礎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安全感來說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家庭環境包括物質和心理環境,現在常??吹降木褪呛芏鄷r候家長會給孩子布置成人化環境,購買一堆益智圖書、益智玩具,把自己的要求和標準強加在孩子身上,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家長給予幼兒的知識要遵循幼兒的發展特點,教給孩子的東西要是孩子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并且理解的,是啟蒙性的,不要讓孩子有學習的壓力從而缺失安全感。心理環境主要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伴隨的單親家庭和離異家庭的出現,孩子們常常在家庭里聽到最多的就是爭吵,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孩子是恐懼的、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從而缺乏安全感。那么家長如何培養幼兒的安全感呢?家長要學會關注孩子情緒的細微變化,給予正向疏導。把孩子當做一名成人去對待,批評教育是盡量溫和耐心的去溝通。家長要為孩子創設溫馨的環境,多親親他們,多抱抱他們,多和孩子一起看看書,玩游戲,給予他們更好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參考文獻
[1]華紅艷. 學前兒童安全感缺失的表現[J].長治學院學報,2013,30(04):108-111.
[2]劉婷.幼兒心理安全需要及其滿足策略[J].文教資料,2018(31):133-135.
[3]趙軍海.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問題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5):4361-4363.
[4]李春莉,徐曉涵.3-6歲幼兒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6):81+65.
[5]《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9.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