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玲
摘要:語文的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本文結合工作經驗,就怎樣的課堂教學結構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告別厭學談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語文;興趣;氣氛;課堂
據調查小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為對學習本身沒有興趣,而興趣在認知過程中起著重要的驅動作用[1]。所以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減輕、排除學生的厭學情緒,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興趣營造氛圍
上課開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唱唱跟本節課主題有關的歌,背背與本節課主題有關的詩,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快速從課間的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如果是借班上課,可以和學生課前談話,如問學生“你貴姓”“老師想和你做朋友”“你吃過飯了嗎?”等一些輕松活潑的話題,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新授課作情感鋪墊。因為談話在學生的情感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
二、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三、微笑教學事半功倍
在嚴格執教、嚴謹作風的前提下,教師應該讓自己多幾分微笑,這對落實新課改理念有很大的幫助,微笑有助于建立民主的課堂真誠的微笑,在教學中價值千金。[3]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現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就扼殺學生對你的親切感。那樣的話,試問,學生還愿意和你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于你的學問和修養。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有時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四、利用多媒體激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在講解中,突出重點,解決難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適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4] 例如,教學《黃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黃山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黃山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黃山的美。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
五、設置懸念激趣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聽話的聽教師講課,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六、提高自身教學藝術
教育是一門讓心靈升華的藝術,只要我們用心,就會感受到它的藝術魅力,就會體會那種心靈的升華,進而找到進行這項藝術創作的一些方法與途徑。[5]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應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一種寬松、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此時,教師也不需擔心教學效果不好了。
七、教師魅力激趣
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即有魅力的教師。教師的個人魅力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展現的職業魅力、人格魅力、禮儀魅力能感召、激勵學生,塑造人格,發展個性。[6]一副自然大方親切隨和的教態,一身時尚端莊搭配得當 的衣著,一手龍飛鳳舞剛柔相濟的書法,一口字正 腔圓抑揚頓挫的普通話,一段聲情并茂慷慨激昂 的朗誦,一句委婉動聽相得益彰的輕唱,都會對學 生的注意力具有無形的控制作用,對學生的審美 情趣具有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從而激發起學習 興趣,煥發課堂活力。語文教師要將學生帶人美妙的文學殿堂,最重要的還得用語文的真正學識去感染學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師滿腹經綸,才氣橫溢,授課時, 或宏論滔滔,妙語連珠,或精點略評,字字珠璣,讓學生如飲甘醇,定會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教師的授課語言要有繪聲繪色的形象性,表情達意的準確性,辭約意豐的簡明性,和諧悅耳 的音樂性,嚴密準確的邏輯性,教師用這種語言描景狀物,述說人事,說明特征,品味詩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文教師不僅要熟悉教材,對典范的名篇佳 作記憶成誦,而且應形成自己鉆研教材的真功夫,能常教常新,能給學生以藝術熏陶與美的享受,真正成為學生求知與做人的良師益友。語文教師出 色的藝術審美能力與藝術創新能力,有助于激活 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朝氣與生機,因為學生在教師的引領與點撥下,能夠從教材的字里行間發現 各種靜態美、動態美、形態美、色澤美、韻律美,能夠用自己的心靈感受到教材橫生的情趣。不僅如此,教師匠心獨運的板書設計也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從而激發起學習語文的興趣,煥發出語文課堂的活力。在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創設課堂氣氛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 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贊賞學生,營造輕松、濃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擯棄以往把語文課堂變成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施舍知識的場所,擯棄家長制、霸道者的教風,要“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才能告別厭學,愛上語文。
參考文獻
[1]興趣在驅動認識過程中的作用[J]. 宇峰. 江西社會科學. 1998(06)
[2]談話藝術在學生情感教育中的作用[J]. 劉坤. 吉林工商學院學報. 2008(05)
[3]淺談微笑教育的魅力[J]. 趙建國. 新課程(教師版) 2006年06期
[4]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J]. 聶美欽.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 2011(05)
[5]教育的藝術[A]. 李文玲.全國智慧型教師培養體系建構模式學術會議二等獎論文集[C]. 2016
[6]教師的個人魅力[J]. 孫軍國. 教育教學論壇. 2013(47)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