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辰 唐朝暉 黃洪林 申 陽 羅鵬飛 唐華燕 丁思娟
(永州市中心醫院腫瘤中心 永州 425000)
盡管宮頸癌篩查手段較為普及,但相當一部分宮頸癌患者處于局部中晚期,尚未喪失手術治療指征,但手術難以充分清除癌細胞,術后癌變復發或遠處轉移的可能性較大。既往研究認為,宮頸癌對化療藥物不敏感,而化療主要適用于治療宮頸癌轉移患者。近年來,隨著盆腔介入技術逐漸應用于化療中,新輔助動脈化療治療宮頸癌已成為可能,為手術治療創造條件,有效提高手術質量,且藥物局限于病灶,全身化療反應較少,安全性高[1]。對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新輔助動脈化療在宮頸癌治療中的近期療效。
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3例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采取新輔助動脈化療進行分組。觀察組43例,年齡37~65歲,平均(53.4±4.3)歲;癌變類型:鱗癌占72.09%(31/43)、腺癌占18.61%(8/43)、鱗腺癌占9.30%(4/43);分期:IB2期占41.86%(18/43)、IIA期占30.23%(13/43)、IIB期占27.91%(12/43)。對照組40例,年齡36~64歲,平均(52.9±4.1)歲;癌變類型:鱗癌占75.00%(30/40)、腺癌占17.50%(7/40)、鱗腺癌占7.50%(3/40);分期:IB2期占42.50%(17/40)、IIA期占30.00%(12/40)、IIB期占27.50%(11/40)。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
觀察組采取新輔助動脈化療結合手術、放療治療:在手術治療前3周,采取新輔助動脈化療,紫杉醇135mg/m2,d1;順鉑40 mg/m2,d1~d3;在股動脈插管后,進行雙側子宮動脈造影,了解病灶的供血情況,插管成功后將分配好的化療藥物注入導管內,使用明膠海綿碎屑栓塞雙側子宮動脈;根據患者的病情轉歸情況,采取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化療。其中放療方法:對于切緣陰性患者,盆腔野放療50Gy/25次;對于切緣陽性患者,縮野,局部增加10Gy/5次。
對照組采取常規放化療結合手術治療,與觀察組相同。
以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轉移率、脈管癌栓陽性率作為觀察指標,并根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療效判定標準,分析近期臨床療效,其中臨床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病例數×100%;癌變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定)/總病例數×100%[2]。
采用SPSS12.0軟件對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轉移率及脈管癌栓陽性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觀察指標對比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h)術中出血量(mL)淋巴結轉移率(%)脈管癌栓陽性率(%)對照組404.17±0.49716±15432.50(13/40)45.00(18/40)觀察組433.58±0.38428±14711.63(5/43)20.93(9/43)t或χ28.6599.12712.65213.471P0.0360.0290.0460.038
觀察組臨床有效率、癌變控制率均大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癌變控制率對比

組別例數完全緩解(例)部分緩解(例)疾病穩定(例)疾病進展(例)臨床有效率(%)癌變控制率(%)對照組4011481737.5057.50觀察組4332171255.8172.09χ212.64714.872P0.0430.027
在宮頸癌的手術治療過程中,尤其是局部晚期宮頸癌,病灶較大,周圍組織器官被浸潤,淋巴結轉移及血性轉移的風險較大,直接行手術切除的風險較高。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采取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治療前,結合新輔助動脈化療治療,旨在縮小腫瘤體積、降低癌變分期、提高對病灶的切除效率、防止癌細胞轉移及減小術后復發的風險。王毅軍[3]等研究認為,新輔助動脈化療治療宮頸癌,可降低癌細胞的分化增殖活性,有利于手術切除,防止癌細胞轉移。同時,放療作為宮頸癌手術治療后的常規鞏固療法,對于協同提高療效,抑制病情復發均具有重要作用,而術前的新輔助動脈化療,可增強癌細胞對射線的敏感性。另有研究指出,提前對宮頸癌患者采取新輔助動脈化療治療,可了解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感性,為術后化療而提供依據,避免術后癌變病情惡化或復發。
在本研究中,新輔助動脈化療藥物以紫杉醇和順鉑為主,紫杉醇可抑制宮癌細胞的分裂和增殖,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且具有顯著的放射增敏作用;順鉑作為治療宮頸癌的強效藥物,對宮頸癌細胞的靶向性強,通過抑制RNA及蛋白質合成,對宮頸癌細胞發揮細胞毒性的作用[4]。基于上述化療藥物的藥理作用,新輔助動脈化療已逐漸成為宮頸癌綜合治療中的一種重要選擇,通過新輔助動脈化療可縮小宮頸癌的病灶、降低臨床分期,提高手術切除的成功率及增強放療強度,明顯提高宮頸癌患者的近中期療效[5]。通過本研究可知,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轉移率及脈管癌栓陽性率均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臨床有效率、癌變控制率均大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這充分說明了新輔助動脈化療在宮頸癌治療中的近期療效顯著這一觀點。此外,在新輔助動脈化療治療宮頸癌前,需要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提高新輔助動脈化療的特異性。
綜上所述,新輔助動脈化療在宮頸癌治療中的近期療效顯著,對于提高手術質量、改善病理預后、減少癌細胞轉移均具有積極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熊銳華,任慶,田秀榮,等.新輔助化療在宮頸癌治療中的臨床研究.腫瘤防治研究,2012,39(6):719~721.
2 郭芝亮,季冰,龍燕芬,等.新輔助化療單用及聯合術前放療治療宮頸癌的療效對比分析.實用癌癥雜志,2014,14(5):535~537.
3 王毅軍,蔣本貴.不同方法治療Ⅰb2-Ⅱa2期巨塊型宮頸癌的療效觀察.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5(4):620~623.
4 楊琳琳,楊宏英,楊謝蘭,等.兩種新輔助化療方案輔助治療86例局部晚期宮頸癌的療效觀察.重慶醫學,2013,42(2):199~201.
5 魏毓蕾,陳紅曉,于海麗,等.術前新輔助化療加消瘤放療用于局部晚期宮頸癌的臨床分析.現代婦產科進展,2012,21(4):28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