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英(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207)
隨著后工業時代的到來,造成大量工業區失去原有的功能而閑置。工業遺產是歷史的見證,時代發展的產物,對于有代表性的工業遺產,應作為延續城市文脈的重要環節予以重視。因此,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工業建筑,對工業遺址進行合理的更新改造,使其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適應城市發展的趨勢,是必不可少的。
(1)工業遺產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轉型,早期的工業逐漸被淘汰,很多工業廠區逐漸走向衰落,直至廢棄。工業區產生、發展和衰落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經過時間的錘煉,它已經成為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過工業化的城鎮,應將有代表性的工業遺產作為編織城市紋理,延續城市文脈的重要環節予以重視。
(2)織補理論
織補,是城市更新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城市更新,就是為了適應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衰敗地區進行重新規劃,通過投資,運用保護、重建、拆遷等手段,來改變城市中產業、人口等因素的分布,以期達到較為合理的狀態,使城市重新發展和繁榮,從而適應與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2]。
織補理論是建立在文脈主義的思想基礎上的,它提出城市的更新要具有完整性和多樣性,倡導保持城市肌理與空間聯系性、保留地方特色和歷史見證[3],保護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載體。隨著織補理論概念的完善,其已不僅僅局限于解決城市環境更新的問題,而逐漸地關注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強調延續歷史文脈與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統一。因此,織補城市,就是以尊重和傳承歷史為出發點,對不適應城市發展的舊區進行合理的更新改造,把城市舊區完美地融合進城市的設計規劃中來。
織補不是簡單的對某一方面的補充,它包含著很多要素。從物質層面上講,涉及到城市肌理、生態環境、功能結構、交通系統等多種因素,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城市的面貌;從非物質層面上看,涉及到歷史文脈和社區生活,這些因素對城市尤其是城市居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1)城市肌理
城市肌理是一個城市展現出來的總體特征。從大的角度來看,城市肌理可以是城市的整體規劃布局,比如區域規劃和路網布設,這從側面上可以體現城市建設的主體思想;而從小的角度上講,城市肌理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建筑,建筑的形式和尺寸都是城市肌理的組成部分。
(2)生態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前提,但是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生態環境或多或少受到了破壞。在織補城市的過程中,面對工業遺產存在的生態問題,采取合理的方案進行解決,是對人類過失的彌補,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3)功能結構
客觀來說,城市結構的調整是導致廢棄區產生的根本原因。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轉變促使城市轉型,工業遺產場地布局和結構必然與城市目前的規劃有出入。織補理論也應從完善城市功能結構的層面出發,對工業遺產進行改造來適應城市的建設。
(4)交通系統
完善的交通系統是城市快速發展的前提。然而,需要進行城市更新的區域往往與城市的交通網絡脫節。因此要促進工業遺產與其他區域交通網的建立,形成方式多樣、快捷方便的交通體系。
(5)歷史文脈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而歷史文脈的延續需要依托建筑,有價值的建筑遺產是城市居民精神的依托。對見證了歷史變遷的工業遺產進行保護,跟進時代賦予其新的功能,在再利用的同時幫助人們留存對歷史的記憶。
(6)社區生活
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織補城市肌理、生態環境、功能結構、交通系統以及歷史文脈,無一不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織補的根本目的,便是從多方面入手對工業遺產進行的更新改造,營造穩定多樣的居民生活。
(1)先進性
織補理論是一種多元統一的整體觀。它不是從一個單一的角度出發進行全盤式的指導,更強調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權衡各方面的利弊關系,形成一種顧及全局的指導思想。馮驥才先生說過:“經歷過工業化的城鎮,應將有代表性工業遺產及相應的工業旅游活動作為編織城市紋理,延續城市文脈的重要環節予以重視。”城市舊工業區是在時代進步的潮流中被摒棄的,但卻也烙下了屬于它的特定時代的印記。對于城市舊工業區的更新,不應是簡單的推倒重建,而應在工業遺產保護和城市建設升級中間尋找一個制衡點,織補理論的思想是綜合考慮各種既定因素而形成更新改造方案,因此具有先進的指導意義。
(2)適用性
工業遺產大多是工業化時代興建的廠區,占地規模較大,并且作為城市前期發展的主要經濟來源,這些廠區多臨近市中心。由于城市結構的調整升級,城市舊工業區與城市建設顯得格格不入。因此在工業遺產區更新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周邊區域的現狀,將工業遺產與周邊區域融合在一起,這符合織補理論倡導的完整性思想;另外,在工業遺產更新改造中,賦予其多方面的功能,對周邊區域的功能進行補充和完善,這與織補理論提出的多樣性思想一致。因此,從各個角度,織補理論都是非常適用工業遺產的更新改造的。
“織補”,字面上指的是仿照織物的經緯線把破的地方補好,如果要想把它織補的效果較好,首先要學會做織物結構分析,通過織物結構分析,對該織物就能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確定織補方式和操作方法。同樣地,城市織補,也秉承完善城市功能的理念。在進行城市織補時,需要對城市的歷史和發展需求進行深入了解,這樣作品才更貼合城市的內在。工業遺產的更新改造是城市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以織補理論為指導,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從各方面對工業遺產進行合理的更新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薛敏.動態城市發展的織補策略研究[D].長安大學, 2010.
[2]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1.
[3]陽建強.西歐城市更新[M].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