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其林(湖南工業大學音樂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認知程度逐步加深,作為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紅色文化逐漸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也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那么互聯網+時代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的思考勢在必行。
1.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概念的中心詞是互聯網,它是“互聯網+”計劃的出發點[1]。“互聯網+”計劃具體可分為兩個層次的內容來表述。一方面,可以將“互聯網+”概念中的文字“互聯網”與符號“+”分開理解。符號“+”意為加號,即代表著添加與聯合。這表明了“互聯網+”計劃的應用范圍為互聯網與其他傳統產業,它是針對不同產業間發展的一項新計劃,應用手段則是通過互聯網與傳統產業進行聯合和深入融合的方式進行;另一方面,“互聯網+”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其深層意義是通過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完成產業升級。“互聯網+”中的“+”是傳統行業的各行各業,“互聯網+”模式,從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諸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業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
2.互聯網+的發展
“互聯網+”這個概念于2012年在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由易觀國際董事長兼CEO于揚首次提出業界首次提出,他認為,“在未來,‘互聯網+’公式應該是我們所在的行業目前的產品和服務,在與我們未來看到的多屏全網跨平臺用戶場景結合之后產生的這樣一種化學公式。”“互聯網+”與2007年出現的“互聯網化”概念一脈相承,強調互聯網與各傳統產業進行跨界深度融合[2]。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即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國家設立400億元引導基金,整合籌措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互聯網+”意味著將互聯網的創新效果融合于各個領域,對于經濟轉型升級、保障民生以及政府職能轉變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大大拓寬了互聯網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互聯網之風正在從最初的消費端吹向產業和公共服務領域。
1.紅色文化的概念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對紅色文化的理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紅色文化是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進程中人們的物質和精神力量所達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狹義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的解放與自由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中國的歷史實踐過程中凝結而成的觀念意識形式[3]。
2.紅色文化的主要特征
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是紅色文化的主要特征。紅色文化是民族性的,是在我國民族解放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逐漸形成的特色文化,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瑰寶。紅色文化是科學性的,紅色文化的科學性是指紅色文化反對了一切的封建迷信思想,堅持唯物主義,堅持實事求是,堅守科學的精神品格,是一種科學的文化。紅色文化是大眾性的,紅色文化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文化,它產生于人民,又服務于人民,它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是一種大眾性的文化。
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具有一定的歷史傳遞價值功能[4]。紅色文化見證了我黨在成立以來為了黨和人民艱苦斗爭的發展歷史,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探索社會主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昭示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真諦。將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有利于在舞蹈作品中傳遞著精粹的紅色文化,傳遞著那些紅色文化背后的歷史故事。
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具有一定的文明傳承價值功能。革命時期的紅色文化在當今時代有了一定的繼承和發展。由當初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展成如今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還有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都是中國紅色文化的產物。在舞蹈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提煉和凝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明財富。
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具有一定的政治教育價值功能。紅色文化是我國革命先輩傳承下來的精神財物,對我國青少年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5]。任意一個歷史文物、革命遺址都是鮮活的教材,都無一不反映著革命先輩堅定的精神信念和崇高的愛國情操,對我國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舞蹈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有利于在舞蹈教學中,增加了對學生的政治教育價值。
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具有一定的經濟開發價值功能。紅色文化作為我國國民的精神財富,在當今的時代產生了越來越大的經濟效益。如紅色旅游等以紅色文化為基礎的經濟活動,既有利于傳播紅色文化,傳揚革命精神,又有利于把紅色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推動經濟發展。在舞蹈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有利于增加舞蹈作品的經濟價值,開發舞蹈作品的經濟價值。
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有利于構建校園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要將紅色文化滲透在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校園中利用網絡宣傳紅色文化,教導學生學習紅色舞蹈,開展紅色舞蹈比賽、開展紅色舞蹈學術討論等等。互聯網+時代要通過多種途徑將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6]。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在將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的途徑中,進入課堂教學是最好的融入途徑。在舞蹈課堂教學中,要積極通過新媒體滲透紅色資源進行教學。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應堅持將紅色資源貫穿到舞蹈教學的多個層面,在傳授舞蹈的同時,傳授先輩們的精神文化,引導學生傳承紅色文化,培養傳承紅色文化的意識,培育愛國主義精神,積極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7]。
教材是供教學用的資料,如課本、講義等。教材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指課堂上和課堂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比如課本、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等;教師自己編寫或設計的材料也可稱之為教學材料,計算機網絡上使用的學習材料也是教學材料。廣義的教材不一定是裝訂成冊或正式出版的書本;總之,凡是有利于學習者增長知識或發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稱之為教材。狹義的教材即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教科書除學生用書外,幾乎無一例外地配有教師用書,很多還配有練習冊、活動冊以及配套讀物、音像帶等。
隨著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認知程度逐步加深,高校對紅色文化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一些高校在編寫教材的時候加入相應的紅色文化。而對于舞蹈教學也是一樣,可以在對所教學舞蹈的編排加入適當的紅色文化。
課外活動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徑,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8]。在互聯網+時代下,將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融入學生的課外活動的必不可少的。在學生的的課外活動中,可以開展類似于紅色舞蹈比賽、開展紅色舞蹈學術討論等活動,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生的課外教學中。并且運用互聯網手段進行傳播,將紅色文化繼承傳揚,讓紅色文化能夠更好地發揮它的價值。
“互聯網+”是我國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與標志,也是進一步促進信息消費的重要抓手。紅色文化作為一種重要資源,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互聯網+時代,將紅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學必不可少,對現代教育具有特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聚權.高校舞蹈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路徑探析[J].藝術科技,2017,(9)
[2]安華文.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研究[J].戲劇之家,2014,(18)
[3]陳桃,崔忠偉,宋敏, 等.“互聯網+”背景下增強遵義紅色文化教育的路徑研究[J].物聯網技術,2017,(11)
[4]黃靜.淺談在青少年舞蹈教學中對紅色文化的傳承[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2,(9)
[5]賀婷.文化傳承觀照下高校舞蹈教學的創新實踐[J].中國民族博覽,2017,(12)
[6]安華文.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舞蹈創編中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5,(14)
[7]戴彩虹.紅色文化傳承方式也要與時俱進[J].人民論壇,2017,(30)
[8]王興波.從紅色文化中汲取道德建設的正能量[J].人民論壇,2017,(31)
[9]湯其林.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的藝術處理[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