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鋒(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廣西 南寧530022)
在“政產學研用”合作教育模式中,“政”指政府,這里主要指與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事業有關的部門;“產”指企業;“學”指高校;“研”指科研機構;“用”主要指應用或用戶,培養滿足現實社會需要的人才,是“政產學研用”合作教育模式的精髓,亦是“政產學研用”合作的目標。
其中,政府部門通過制定和實施政策法規,有意識地引導學校、企業、科研院所和用人單位合作培養文化遺產方向的研究生。相關文化企業和產業單位,可派員參加學校的專業咨詢委員會,為文化遺產方向的研究生培養方案、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等提供咨詢和建議,使文化遺產方向研究生的研究課題和問題意識緊跟社會和企業發展需要。高校乃研究生培養的主體,為研究生培養提供硬件、師資、環境等。高校通過深化教育改革,不斷優化研究生培養方案,為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必備土壤。科研院所與高校合作培養研究生。[1]
從宏觀層面來看,“政產學研用”合作的文化遺產方向研究生教育是時代發展趨勢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正如火如荼,對相關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的培育與發展,都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文化遺產專業復合型人才,而實現政產學研用跨主體的協同合作教育模式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和應用型的文化管理、保護與創意產業人才的重要途徑。
從中觀層面來看,“政產學研用”合作的文化遺產方向研究生教育是高校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高等教育領域,我國長期以來側重理論傳授,研究生教育更是重理論輕實踐。在文化遺產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方面,也是以學術型和理論型人才培養為主,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有所不足,與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存在差異,就業面窄。學生畢業后,除了高校,進入企業或自主創業的較少。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傳統的研究生教育和培養模式已經漸漸無法適應和滿足社會的需求。而“政產學研用”合作的教育模式,能通過政產學研用的相互合作,并根據政府、企業的用人要求來制定文化遺產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方案,進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校、科研機構人才培養水平的發展和良性循環。
從微觀層面來看,“政產學研用”合作的文化遺產方向研究生教育能發揮各主體的能動性,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同時也是研究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在“政產學研用”合作教育模式中,政府可以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有意識地引導相關高校的文化遺產方向的研究生人才培養,使得文化遺產方向的研究生培養符合社會發展與文化繁榮的需要。文化管理和文化產業類相關企業可以擴大文化遺產或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生需求數量和規模,優化企業環境,為文化遺產類研究生培養提供發展和成長機會。學校能夠為相關文化企業提供高素質研究生,并與其合作,有針對性地進行文化遺產類研究生人才的培養。而高校和科研單位則是我國研究生培養的主要機構,“政產學研用”合作模式,能夠加強政府、文化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之間的聯系,并使高校和科研機構充分了解政府、企業和社會對相關人才的要求,并根據后者的要求來調整培養目標和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讓畢業生在畢業后與社會無縫對接,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按照合作模式的不同,“政產學研用”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實體模式、虛擬模式、基地模式和“訂單”模式等四種。(一)實體模式。在政府的引導下,高校、文化企業和科研機構根據社會需要而共建實習基地,并按照出資比例對實習基地享有權利和承擔責任。(二)虛擬模式。以網絡為媒介載體,建立政府、文化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平臺,各合作方將其占有的信息資源及最新成果分享在該合作平臺上,來促進人才培養。(三)基地模式?;啬J绞欠菍嶓w型的,即政府、學校、文化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同簽訂協議,聯合培養文化遺產管理和保護及產業人才,研究生畢業后可徑直去作為合作方的企業和研究機構任職和工作,成為其業務骨干。(四)“訂單”模式。高校圍繞政府部門、文化企業及科研機構的要求,設置文化遺產方向研究生培養方案、課程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保證研究生教育與社會要求相對接。[2]
(一)構建“政產學研用“合作育人平臺?!罢a學研用”合作教育模式需借助一定的平臺。1.加強實習實踐基地和創新實踐基地建設。以實習實踐基地或創新實踐基地為基礎,搭建學生實習和創新實踐平臺,在實踐中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此,高校要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探索政產學研共建人才培養實驗基地、校外政產學實踐基地、政產學研創新創業平臺等。[3]2.整合優化校內外師資力量,建立雙導師聯合指導平臺。從企業和科研機構遴選合資質的校外導師,并積極鼓勵校內導師參與校外社會實踐,由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養方案,指導研究生的理論與實踐學習。3.參與各方聯合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進行課程建設、實踐教學以及教師的培養等各環節的教學管理工作。[4]
(二)創立“互惠多贏”的“政產學研用”合作機制?!罢a學研用”合作育人模式的優勢在于資源的廣泛整合,但由于各參與方的動機差異,只有秉持“共贏”“互惠”思維,才能確?!罢a學研用”合作教育模式取得良效。一方面要明確政產學研用各參與方的職責,在合作中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協調行動。另一方面,各參與方要密切配合,建立通暢的信息共享與交流渠道,充分整合和發揮各自優勢,實現“政產學研用”深度整合。
政府要積極引導高校、文化企業、科研機構和用人單位建立互動合作機制,加強合作。例如,政府可定期組織舉辦“政產學研用”合作座談會和學術沙龍等,邀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以及用人單位共同研討學術前沿問題。高校則要與時俱進,及時把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情況,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同時,政府、科研院所、文化企業等各方也應及時積極向高校反饋人才需求信息,開展人才培訓與業務交流。廣西文化廳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就曾多次到廣西藝術學院,與文化遺產方向的研究生和教師進行文化遺產保護政策法規和前沿動態的學術交流。
(三)改進培養方案。培養方案直接關系著“政產學研用”合作教育的效果。為建立“政產學研用”的合作教育模式,就要改進研究生培養方案。1.讓高校、科研院所、文化企業、用人單位及政府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并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2.優化課程體系,修訂課程設置標準和教學大綱。3.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政產學研用的完美對接。[5]
參考文獻:
[1]涂亞慶,毛育文,楊輝躍.“政產學研用”合作教育 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J].中國電力教育,2011(26).
[2]馮丹娃,張睿.基于“政產學研用”的研究生協同培養模式研究[J].江蘇高教,2017(2).
[3]宋瀟,張紅梅.政產學研用協同視角下獨立學院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16(23).
[4]孫虎山.政產學研用合作模式的主體與主導[J].當代教育科學,2014(21).
[5]田玉敏.“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協同育人模式研究[J].中國國情國力,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