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傳統的統計學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而在大數據時代下,我們可以將大數據與統計學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從統計學教學的模式和教學的體系入手,實現統計學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揮統計學的積極作用,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數據 統計學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038-01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我們進入到了一個信息爆炸的環境,隨著數據規模的不斷擴大,數據可獲得性的不斷提高,海量的數據需要我們進行處理。統計學是專門處理和分析數據的學科。在大數據環境下,統計學的教學面臨著諸多挑戰,為了能夠不斷的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更多的適應大數據環境的專業人才,是我們在大數據時代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1.傳統的統計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1)重理論輕實踐現象比較嚴重。現階段,我們對于統計學課程的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比較嚴重。學生在課堂上大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起來。筆者通過與廣大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和溝通發現,學生雖然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了解了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一些統計模型,但是難以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具體實踐當中去,更不用說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了。很多學生表示不明白為什么學統計學,學習統計學有什么作用,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對統計學自身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2)實驗課相對較少。現階段的統計學教學過程中,由于課程內容相對較多,使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頻繁的壓縮實驗課程的課時數,導致很多需要上機實踐的課程難以實現。這就導致學生對于那些必須通過上機實踐的課程來完成學習的內容掌握不到位,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統計教學的發展落后于中國統計實踐的需求。與其他學科相比,統計學是一門集搜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為一體的學科,學習統計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大量的數據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由此可見,及時獲得準確完整的統計數據是我們進行統計分析的前提條件。如果不能夠做到這一點,統計學將會無用武之地。在計算機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通過計算機獲取數據的可能性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我們逐步進入到了大數據時代,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應當充分意識到,傳統的統計學理論和方法已經不再適用,迫切的需要我們引入新的教學方式,順應時代的發展。
2.大數據時代下的統計學教學改革
(1)構建一體化的教學體系。學好統計學,用好統計知識,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學生進行深入的實地調查研究,獲得完整的一手數據,運用實驗室去學習如何運用統計軟件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得到結論。正因如此,我們有必要構建集課堂、實驗室和社會于一體的教學體系,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統計學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熟練的運用統計軟件。
(2)加大案例教學的比重。如果在統計學教學活動中,我們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忽視了對實踐知識的教學,那么勢必使得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添加一些生動的教學案例,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引導學生深入的理解課本的理論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由此可見,案例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既要確保案例能夠體現書本上的知識點,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專業特點,不斷的實現更新,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學內容與大數據時代不相符合。通過傳統教學理念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迫切的需要我們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一方面在統計教學過程中講授基礎知識,突出統計理論的應用性,另一方面還可以引入慕課、微課等全新的教學方法,并結合相應的案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作為統計學的教師,我們也應當不斷的學習,通過提升自身的大數據知識水平的方式,使教學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向利,趙紅衛.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統計學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為例[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06):262-263.
[2]吳頌華. 大數據時代統計學原理教學改革的思考[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31(23):108-109.
作者簡介:
楊素青(1981年4月6日-),女,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人,漢族,碩士研究生,任職于內蒙古醫科大學計算機信息學院數學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數學與統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