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磊
【摘要】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世界呈現出多極化和信息化的態勢,在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中,英語顯然是最重要的一門語言,基礎教育做好英語環節,有助于青少年更好的認知世界,建立跨文化的發展意識,也能進一步的為將來的社會適應、職場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但英語教育在我國實行多年,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弊病,教學方法方式、教學理念等需要不斷的優化和改進,才能適應當前的多元變化的需求。本文就將對英語教育的現狀展開反思,總結當前的英語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從教師、教材、教學等層面來思考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英語教育 問題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124-01
國家教育部順應時代的發展,開設了英語教育課程,英語教育也逐漸的普及和常態化。英語教學方法方式、教學理念等需要不斷的優化和改進,才能適應當前的多元變化的需求。本文針對英語教育的現狀展開反思,總結當前的英語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從教師、教材、教學等層面來思考對策和建議。
1.英語教學的現狀
1.1英語教師現狀
提高小學英語教育質量,首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但是當前的英語教育的師資力量分布極為不均。很多學校的英語教師普遍缺乏外語教學經驗,大部分教師的英語基本功較差,自身的語音語調發生都不合格,如何來教育學生。這一現象在農村地區的英語教師中尤為嚴重。也暴露出了城鄉之間的英語教師資源分配不合理的問題。
1.2學生的學習現狀
英語學習中,一方面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大幅減少,出現了較多的學困生,尤其是農村地區,本身對語言的學習也不重視,教師的課堂教學也缺乏積極性和氛圍,導致了學生整體的英語學習狀態不佳。一個班級中真正能學好英語的學生恐怕是鳳毛麟角。
1.3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無非是教和學,大部分學校的教學仍然是采用一本書、一支粉筆的開展教學,多媒體設備利用效率不高,或是利用方法不對,無法起到對課堂輔助的作用,成為了單純的講課、講作業的工具。其次是學生學習的環境,小班化教學是當前的主要趨勢,但總體來看,小班化教學仍然只是部分地區,并沒有普及,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的學校教育中,大班化的教學仍然居多,這樣的學習和教學環境顯然是無法有效提升學習的。
1.4英語教育的功利化
不可否認的是,在非英語環境下,英語教學對大部分的學生和老師而言都是為了將來的高考,導致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始終都是為了考試的分數,教育的功利化氛圍十分明顯,對學生的學業成績也都是采取百分制,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用統一的標準來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管學生能夠考的一張漂亮的答卷,但是實際上學生的英語聽說訓練無法得到拓展,這是不利于英語的全面學習的。
2.英語教育的對策反思
2.1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
學習目標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所以提出合適的目標來激勵和鼓勵學生,可期望的遠期目標結合可實現的短期目標,相互補充可以讓學生保持學習動力;其次,合理的競賽活動也是激發學習動機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集體競賽,培育凝聚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思考,體現出基礎教育課堂中的“趣、疑、思、創”。
2.2學習方法的培養
教育本身應該是朝向快樂和全面發展的趨勢,因此不應該局限于沉悶的課堂教學,教師需要發揮作用,精心設計課堂,設計作業,抓住新穎、活力、趣味這三個關鍵詞。以作業布置為例,使作業變得創新、有實效,使學生保質保量的完成,如堅持寫英文日記,記錄每天的生活點滴。開設一個英語圖書角,采購適合學生特點的讀物,利用漫畫、英文歌曲、音樂、英文故事等,將課堂氛圍點燃,激發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3建立合格穩定的英語教師隊伍
要想建立合格穩定的英語教師隊伍,首先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吸引高校優秀的英語專業人才,目前師范大學的學生較多,但是一些地方又缺少教師,資源沒有被充分的利用,這需要地方投入資金來引入教師,補充師資力量。其次,高校層面和教育層面的結合,建立定向的培養機制,針對農村地區,建立“走教”制度,以保證英語教學的效果。第三,建立英語教師的培訓和成長機制,目前的教師隊伍中,有的需要專業知識的補充,有的教學理論基礎薄弱,有的專業技能需要提升。建立合適的機制來持續性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整體的師資隊伍的實力。
3.結語
總體來看,英語教育在我國還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如今如何來處理這些問題,并不是簡單的文字游戲,而是需要在實踐中去不斷的探索,從教師、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來進行分析和解讀,才能采取最核實的干預策略,促進英語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劉欣.學前英語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