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政
【摘要】朋輩教育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將其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不僅可以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還有助于解決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師人員短缺的問題,促進社會化生涯規劃教育的形成。
【關鍵詞】大學生 朋輩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196-02
大學生是國家發展建設的主要力量,對其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增強學生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的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可以最大化的實現學生人才價值,從本質上解決就業困難問題;第三,能夠激發出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觀。本文將朋輩輔導教育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進行了有效的實踐和探索,目前,已經使其成為學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有效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載體。
1.朋輩輔導
朋輩輔導,即同伴輔導、朋輩教育等,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和經歷、年齡相仿的群體,共同分享、學習知識、觀念或技能的教育方式。依據大學生的特點,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更愿意尋求朋輩和同伴的幫助。因此,朋輩輔導教育的優勢明顯,更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在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引入朋輩輔導,目的是利用朋輩輔導的主體性高、滲透性好、互動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并能夠依據自己的能力、興趣,找準切入點,最終得到滿意的職業選擇。
主體性體現在朋輩輔導者和受輔導者的平等教育交往,雙方都發揮著主體的作用,所以,能夠最大限度地釋放學生的積極性,具有鮮明的主體性特點。
滲透性是指朋輩輔導的教育形式是顯性的,但更多的教育形式展開是隱性的,它通過學生們共同生活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周圍人。
互動性體現在朋輩群體間平等的地位、相似的情感,他們相似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使朋輩之間互動的內容廣泛、頻率高、形式多樣,能夠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目標。
2.朋輩輔導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探索與實踐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工作是在高年級和畢業的優秀校友中選拔一批政治、知識、能力、道德、心理素質突出的學生干部、黨員、科技達人、就業創業之星,組建學長團,用典型事跡激勵,以榜樣力量鼓舞,實現學生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重點性、分層次開展教育內容。
(1)大一年級的教育內容主要圍繞學習方法指導、如何管理時間和大學生活適應等,初步使學生建立起“職業與學業生涯規劃”意識;結合入學教育,將其分成四個模塊開展,分別是開學季、班級建設季、學習季、規劃季。
開學季主要進行校園文化教育。學長團編寫了《新生攻略》,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幽默風趣的語言,一改以往枯燥空洞的說教,使校園安全意識扎根在學生心中;做校園導游開展校史校情教育,讓新生能夠在參與過程中觀察、思考,并理解和接受學校優良傳統文化;做案例分析進行校規校紀教育,規范新生行為養成;做專業引導進行學習規劃教育,在教師講授專業培養方案和相關課程的基礎上,學長團整理專業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幫助新生樹立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拓寬朋輩教育形式,特別加強網絡載體的運用,完善學院微信公眾平臺。
班級建設季進行集體教育。10月結束軍訓,新生競選班委。邀請校優良學風班、校先進班級、校先進團支部學生干部骨干深入到新生班級,具體指導班級實施集體教育,用他們的成功經驗、典型做法為新生班干部答疑解惑。涉及內容包括班風班訓凝練、班干部職責確定、如何開展班會、團會、如何調解寢室糾紛、如何引導學生堅持上晚自習等,開展形式包括集體輔導、個別促膝長談、邀請新生干部參與本班級班會、團會等。
學習季開展智慧講壇。11月,學院開展“美麗青春 智慧講壇”活動。通過“學生講、學生聽”的模式,以同齡人的視角分享同齡人的感悟,以同齡人的風格講述同齡人的關注熱點。學院通過試講考核,選聘四位學生講師,選用學院計算中心優配機房,連續四周,利用每周三下午開展“學長講堂”活動。
規劃季開展勵志講壇活動。12月,為引導新生科學規劃大學四年學習生活,學長團開展學長勵志對話活動。學長對話活動充分發揮優秀學長的榜樣力量,將優秀學長成長成才的人生經歷和寶貴經驗,轉化成在校學生的成長智慧。優秀學長用他們的成長經歷、工作體驗、生活感悟幫助學弟學妹在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答疑解惑,明確方向。同時,學弟學妹可以通過郵件、qq聊天等方式與優秀學長隨時建立聯系,共享成長。
(2)大二年級主要講授專業發展方向和職業素養提升,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專業學習,堅定學業目標。通過邀請優秀校友為學弟學妹進行專業及行業發展分析;到行業企業與校外成長導師,進行體驗式軟件項目開發訓練;開展名企之行由學長帶領學生走進知名企業,感受企業文化,提升職業素養;通過校友邀請行業專家為學生帶來前沿技術講座,增強學生專業自信。
(3)大三年級教育內容主要圍繞成才教育進行,包括創新創業教育、課外科技活動、學歷深造指導等,協助學生由學業生涯規劃向職業生涯規劃過渡;專門成立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完全由學長團帶領學生進行科技創新與計算機相關技術研究,通過參加校內外科技比賽、深入東軟共創聯盟等創業基地學習使學生們對專業技術的認識及職業發展有了全新的感受,增進學生培養自身職業技能的意識;通過開設“啟航講壇”為升學和出國留學的同學答疑解惑,增強信心。
(4)大四年級的教育內容主要圍繞就業政策的解讀、求職技巧的訓練和職業規劃的完善,實現學生從“校園人”向“職業人”的轉變。通過邀請學院的知名校友和企業班導師分析就業前景、培訓就業技巧、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達成校友與在校學生的聯系和溝通,使學生提升就業能力和水平,獲得更好的實習與就業機會。
通過一系列形式新、切入點準、內容豐富的活動,取得了較好的實效。具體歸納起來為:
2.1 切入準確,激發熱情
這種朋輩教育形式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成長訴求,切實解決學生在職業規劃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如在二百多名學生參加的學長講堂活動中,學長的講解,讓學生對計算機專業有了初步的了解。它填補了專業教師由于時間有限在課堂無法展開的基礎內容,特別是在大一第一學期的計算機基礎上機考試中,學生能夠熟練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激發了學生專業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2.2 貼近實際,覆蓋面廣
在學長勵志對話活動中,通過學長的成功經歷,解開學生對就業和專業學習的難題?;顒娱_展僅僅三天,學院已有近百名學生申請與學長QQ交流,二十多名學生通過微信轉發了學長對話當天的ppt頁面。
2.3 朋輩引導,潤物無聲
朋輩教育以鮮活的事例感召人,讓學生感到更加親切,更加樂于接受。13級學生受益于此項系列活動,在大三下學期便已經到深圳大疆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領先的無人機研發和生產商)實習并將在此就業;在大學生創新實驗室成長起來的學生參加科技比賽并獲獎十余次,儼然成為學院的“科技達人”。
2.4 無一不備,時時熏陶
朋輩教育有效的改變了現有以年級大會、專題講座等集體教育比重過大的現狀,通過微信等手段改進了教育方式,教育遍布于課堂內外,遍布于學生的生活空間,實現了對學生的全天候熏陶。
2.5 歸屬感強,積極性高
此種模式實現了“五方面教育”。即自我教育,楷模教育,朋輩教育,勵志教育,能力教育。在這樣五個教育之下,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同時也感受到了學校的溫馨和幫助,歸屬感增強,參與學習和校院活動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朋輩輔導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思考
3.1 加強朋輩輔導教育隊伍的培訓
將朋輩輔導教育納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首先要加強對朋輩職業生涯輔導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注重提升他們的業務素質、理論修養與工作能力,使朋輩輔導人員意識到自己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同時有意識的逐步提升自己的工作的藝術和方法,出臺對應的詳盡系統的培訓計劃,讓朋輩輔導人員全面的了解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及生涯規劃的主要步驟,開展生涯輔導的途徑和方式,針對不同年級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重點等。
3.2健全完善制度,建立激勵和考核機制
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提升朋輩輔導的實效性,使生涯輔導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制度建設的內容應涵蓋朋輩生涯輔導人員的選拔機制,包括選拔條件、人員類別等;輔導人員定期聯系制度,使他們更好地了解輔導對象的情況和困難需求,以便結合實際開展工作,并及時向學院反饋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出現的困惑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為第一課堂的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撐;完善激勵與考核機制,對優秀的朋輩輔導人員進行獎勵,提高他們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3 避免朋輩輔導教育的負面影響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注意維護朋輩輔導人員的威信,盡量避免朋輩榜樣在學生中產生負面影響。由于部分朋輩輔導人員仍是學生,他們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還在完善之中,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不穩定,看問題的角度還不全面。所以,在將朋輩輔導教育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時候,一方面要明確朋輩輔導教育只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和有效補充的一種方式;還要加強對學生朋輩職業生涯輔導員的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完善職業生涯規劃,在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自身的影響力,發揮榜樣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愛明.論朋輩榜樣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J].學理論,2010,(27).
[2]段惠方.朋輩教育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中的運用[J].教育探索,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