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紅梅
【摘要】羽毛球是一項對抗激烈的體育運動,良好的羽毛球手法和步法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將手法和步法同步練習,增強技術綜合運用的協調性,而且能提高練習的效果。
【關鍵詞】中學生 羽毛球手法 步法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228-01
隨著羽毛球運動的不斷發展,羽毛球運動技術正在向“快速、全面、特長突出、無明顯漏洞”的方向發展。其中“快速”反映在出手動作、步法移動等方面的速度加快,這就要求在羽毛球運動中必須更加重視步法移動的訓練。
一、步法在羽毛球運動中的重要作用
羽毛球運動中七分步法、三分手法。步法決定手法和戰術打法,只有步法到位,才有球可擊,手法才有其發揮的機會;步法不到位,再好的手法也無用武之地。只有擁有快速的步法,才能在場上占有更多的空間,爭取更多的時間,才能更好地進攻與防守,才能在比賽中爭取更多的勝率。
二、中學生羽毛球步法教學的重要意義
羽毛球是一項對身體各方面素質要求很高的體育運動,科學的羽毛球步法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的力量、速度,提高神經系統對人體活動時錯綜復雜變化的判斷能力,并及時做出準確、迅速、協調的反應。羽毛球是一項對抗激烈的體育運動,良好的羽毛球步法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訓練和比賽中適應高強度的對抗,不至于在腳步動作不到位的情況下造成運動傷害。
三、中學生羽毛球步法的教學方法
(一) 提高步法學習中技術動作的準確性
對于初學者,教師必須保證學生學習的是最標準或者比較標準的基本動作,這是為以后讓學生能把其它的手法、步法、擊球、假動作等連貫動作的運用而打下的基礎。在平時的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動作標準的同學進行示范動作,其他同學進行模仿練習,同時教師進行集體講解和逐個調整每個學生的動作,以期達到比較標準的水平。
(二)提高步法學習中學生移動的靈活性
要指導學生在跑動中把身體重心提高而不是把重心壓死,讓學生找一種飄的感覺。在學生開始學習步法的時候,先讓他們自己閉上眼睛,找飄的感覺,找到后跟著教師講的節奏進行閉眼緩慢練習,保持這種感覺。接著利用視頻,給學生播放專業羽毛球運動員打球比賽的錄像,在看的同時,教師在理論上指出重心的高低對步法移動的重要性,分析說明步法的移動不輕盈、不靈活大多是在打球時身體重心都放的比較低造成的。
(三)加強學生訓練中腿部動作組合練習
在日常的教學訓練中,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基本動作技術的傳授之外,還應該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一個有計劃的提高,安排一些力量性的練習。如跳繩、蛙跳、米字步等。
米字步是練習步法的最好方式,如果能練好米字步,那么學生在場上的移動將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幾種步法雖然不同,但方向大致相同。除轉身跑反手底角步(即:左后)外,均先邁左腳,隨后右腳跟進跨步。向左、右及前方時,右腿及身體微蹲,重心基本接近右腿獨自承受,但要稍靠后,將拍抬起,作出擊球動作。正身位向后時(反手位除外),均是先邁(或退)左腳,右腳跟進跨步,身體重心稍向后傾,隨之做出擊球動作。以上步法均為2步,每個方向跑完后均以2步退回原位。反手位步法都要3步完成,基本有兩種:一是轉體回跑,即身體向左向后轉,先邁右腳,再邁左腳,隨后再跨右腳,同時揮臂做出擊球動作;二是正身向左后退步,則是先墊一小步左腳,右腿盡力向左后方蹬步,隨后左腳退后,同時揮拍做擊球動作。
(四)加強學生訓練中手法和步法同步練習
對初學者來說,手法是前提,步法是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認識到只有用快速的步法提前到位準備回球,才能保證回球技術動作的完整和快速。如果沒有正確、熟練、合理、準確、快速的手法是打不好球的;如果沒有快速、靈活、準確的步法,手法就會受到限制,影響到學生擊球的動作和質量。所以,手法和步法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在教學過程中,可指導學生將手法和步法同步練習,增強技術綜合運用的協調性,也增強了步法練習的效果。
(五)開展課堂教學比賽,促進步法的提高
單調的步法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在學生初步學習和掌握羽毛球基本技術的前提下,在教學中可以適當的安排20-30分鐘的教學比賽時間。在比賽中,培養學生的判斷、反應能力,幫助他們觀察分析對手的特點和習慣,提前判斷來球方向,為預判提供依據,以便提前做好起動的準備。尤其是解決前、后場的連貫性和各種技術動作之間的銜接問題,更需要快速、靈活、合理的步法。通過比賽,可及時發現自身的技術動作的不足和缺點,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身體素質練習和加強步法熟練性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