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丹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方法 92例子宮惡性腫瘤患者, 所有患者均進行腹腔鏡手術, 其中33例患者進行廣泛子宮加雙附件切除術, 49例患者進行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加雙側附件切除聯合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10例患者進行腹腔鏡下宮頸根治術聯合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分析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量以及術后恢復情況。結果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鏡下完成手術, 無一例患者中轉開腹。平均手術時間為(175.5±12.5)min, 平均出血量為(357.2±46.2)ml, 盆腔淋巴結清掃數量12~25個;術后5例患者發生尿潴留, 5例單純淋巴結囊腫, 2例感染。結論 對子宮惡性腫瘤進行腹腔鏡下手術有獨特的優勢, 但是還要明確手術適應證, 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術, 才能保證手術成功。
【關鍵詞】 腹腔鏡;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淋巴結清掃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038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進展, 腹腔鏡在子宮惡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廣泛[1], 其效果能夠與傳統開腹手術相媲美, 但患者所受的創傷要明顯低于開腹手術, 切口更為美觀, 這對術后恢復十分有利[2]。腹腔鏡手術在早期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方面的治療非常顯著, 也是目前兩種疾病的首選治療方式, 術后宮腔粘連的發生率較低。但是腹腔鏡治療子宮惡性肌瘤對手術者的操作要求比較高, 且適應證和手術效果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爭議, 加上受到醫療條件的限制, 所以其臨床應用還沒有完全普及[3]。為探討腹腔鏡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的效果, 本文選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診的子宮惡性腫瘤患者92例,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鏡下進行手術,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診的子宮惡性腫瘤患者92例, 年齡29~60歲, 平均年齡(38.3±8.2)歲, 其中子宮內膜癌患者56例, 子宮頸癌患者36例。臨床分期:子宮內膜癌Ⅰa期22例, Ⅰb期34例, 子宮頸癌Ⅰa期3例, Ⅰb期33例。其中33例患者進行廣泛子宮加雙附件切除術, 49例患者進行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加雙側附件切除聯合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10例患者進行腹腔鏡下宮頸根治術聯合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1. 2 方法 所有患者進行全身麻醉, 常規進鏡和操作鉗, 為患者進行盆腔沖洗液細胞學檢查, 探查腹腔和盆腔臟器。子宮頸癌患者在腹腔鏡下進行廣泛全子宮切除加雙側附件切除聯合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子宮內膜癌患者在腹腔鏡下進行廣泛全子宮切除加雙側附件切除術, 將子宮標本取出后, 剖開宮腔觀察, 若子宮肌層浸潤深度超過50%, 則需要在進行淋巴結清掃術。廣泛全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患者取頭低臀高的膀胱截石位, 留置導尿管后, 在臍孔上方1 cm處做一切口, 使用氣腹針刺入腹腔鏡, 充以二氧化碳, 腹腔壓力達到12 mm Hg(1 mm Hg=0.133 kPa)。使用10 mm套管穿刺皮膚后, 將腹腔鏡置入腹腔, 在左下腹與肚臍平行的下方1 cm處做一穿刺孔, 觀察盆腔的實際情況, 能夠進行手術, 與恥骨聯合的上方, 距離腹中線約32 cm左右的地方做穿刺孔, 第4個穿刺孔是在麥氏點與右下腹連接處。先使用生理鹽水對盆腔和腹腔進行沖洗, 沖洗液應做病理檢查。按順序檢查有無轉移, 電凝輸卵管峽部, 避免癌細胞進入盆腔。先使用PK刀分離打開膀胱覆膜折返, 然后手推膀胱, 鈍性分離膀胱側窩以及直腸側窩, 游離子宮動脈以后, 在使用電凝刀將輸尿管外面的子宮動脈進行電凝, 超聲刀將膀胱宮頸的間隙分開, 用紗布頂起陰道, 充分暴露子宮直腸間隙以后, 將宮頸外側的子宮子宮骶骨韌帶切開, 拉開輸尿管以后, 切斷盆壁處的主韌帶。電凝血管后切斷髂總動脈, 高位結扎卵巢的血管, 若需要保留卵巢的患者無需電凝。按順序清掃淋巴結, 將陰道旁的組織切除, 游離陰道壁, 環狀切除陰道, 將子宮取出, 使用薇喬線縫合陰道殘端, 中央置入引流管。
根治性宮頸切除術:主要是針對比較年輕、日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患者的癌癥分期應在Ⅰb內, 腫瘤直徑<2 cm, 明確診斷為外生型鱗癌, 腫瘤原發病灶在宮頸陰道內, 未累及宮旁和宮體的患者, 可先進行腹腔淋巴結清掃術, 獲取病理組織進行檢查, 未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可進行根治性宮頸切除術。按照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的標準在腹腔鏡下游離輸尿管, 將主韌帶和骶韌帶切除后就, 游離陰道壁3 cm, 取膀胱截石位, 切除2~3 cm陰道壁, 在子宮峽部的水平方向切除宮頸, 宮頸病灶距離切緣應>1.5 cm, 進行冰凍病理檢查, 確定切緣沒有腫瘤細胞且與病灶切緣>1 cm。縫合子宮內口并與陰道殘端吻合成型, 術后常規給予患者抗生素藥物預防感染。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鏡下完成手術, 無一例患者中轉開腹。平均手術時間為(175.5±12.5)min, 平均出血量為(357.2±46.2)ml, 盆腔淋巴結清掃數量12~25個;術后5例患者發生尿潴留, 5例單純淋巴結囊腫, 2例感染。
隨著近些年來宮頸癌的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 對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在臨床分期允許的情況下, 可進行宮頸根治術, 從而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根據相關研究證實, 使用宮頸根治術治療早期宮頸癌, 治療結束后患者能夠正常的妊娠分娩[4]。對于這類患者, 在手術前需要進行完善的檢查, 在明確臨床分期以外, 在手術過程中應該快速進行冰凍病理檢查和宮頸組織冰凍病理檢查, 確定是否發生腫瘤淋巴結轉移和病灶與切緣的距離[5-8]。結合作者的經驗認為, 在進行腹腔鏡手術時, 盆腔腹膜在進行分離時還是要以鈍性分離為主要方式, 通過腹腔鏡充分觀察暴露髂總與髂內、外血管和輸尿管的全程情況, 能夠讓手術安全的進行, 同時注意分離膀胱側窩以及直腸側窩, 這樣做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傷。
綜上所述, 對子宮惡性腫瘤進行腹腔鏡下手術有獨特的優勢, 但是還要明確手術適應證, 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術, 才能保證手術成功。
[1] 金晶, 王燕, 段潔, 等. 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2):57-60.
[2] 金晶, 王燕, 段潔, 等. 腹腔鏡手術治療127例婦科惡性腫瘤并發癥分析. 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33):30-33.
[3] 李燕. 腹腔鏡術后用亮丙瑞林治療卵巢型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觀察. 山西醫藥雜志, 2016, 45(22):2679-2681.
[4] 莊永菊. 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療效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10):81-82.
[5] 竇磊, 郭科軍. 腹腔鏡手術在早期子宮內膜癌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16, 45(3):241-245.
[6] 曹晶晶. 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 臨床醫學, 2017(12):46-47.
[7] 馮以梅, 陳心秋. 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導報, 2011, 8(29):41-43.
[8] 徐潔, 劉艷, 梁培琴, 等. 腹腔鏡手術治療早期子宮惡性腫瘤臨床效果分析. 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 32(1):54-56.
[收稿日期: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