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術后應用個性化綜合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對預后的影響。方法 50例進行支架植入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采用隨機分配的方式分為常規組和試驗組, 各25例。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干預, 試驗組患者采用個性化綜合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對兩組患者的干預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常規組患者死亡6例(24.00%)、痊愈19例(76.00%);試驗組患者死亡1例(4.00%)、痊愈24例(96.00%);試驗組患者死亡率明顯低于常規組, 痊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個性化綜合護理模式應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術后護理中, 降低了患者死亡率, 提高了患者術后痊愈率,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個性化綜合護理模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術后并發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099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為冠狀動脈閉塞導致中斷血液流動, 引發部分心肌因嚴重的持久性缺血出現壞死的情況[1]。臨床上最有效理想的治療方法是支架植入術, 該方法利用穿刺、導管、球囊導管擴張形成和金屬內支架置入等技術, 對閉塞的血管進行擴張, 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癥狀。但在術中或術后患者易引起消化道潰瘍、出血等并發癥, 術后還可能再次形成血栓引發栓塞, 對治療效果影響極大, 且致死率較高[2]。臨床上除了進行有效的治療, 對患者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也很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將個性化綜合護理模式應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術后護理中發現效果良好, 具體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進行支架植入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患者分為常規組和試驗組, 各25例。常規組患者中, 男13例, 女12例;年齡48~80歲, 平均年齡(68.52±5.34)歲;前壁心肌梗死6例, 前間壁心肌梗死12例, 下壁心肌梗死7例。試驗組患者中, 男14例, 女11例;年齡49~80歲, 平均年齡(67.62±5.07)歲;前壁心肌梗死7例, 前間壁心肌梗死11例, 下壁心肌梗死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干預。試驗組患者采用個性化綜合護理模式進行干預, 主要內容如下。術后將患者送入重癥監護病房休息, 對患者的呼吸、體溫、血壓、心率、神志、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等進行觀察。用壓迫器對患者術后動脈穿刺點進行止血, 對患者穿刺點有無滲血、淤青、腫脹以及上臂有無肌張力增高等情況密切觀察, 若出現異常及時與醫生匯報。對患者血容量進行補充, 對患者的脈搏、血壓、體溫每隔30 min進行1次測量, 記錄患者的尿量、嘔血及便血的情況, 發現出血征兆, 告知醫生盡快緩解癥狀。對患者術側肢體血運情況、指端顏色及皮溫的變化進行檢測, 教患者做握拳及放松的動作, 手腕勿彎曲。對患者的飲食嚴密把控, 讓患者使用清淡富有營養的食物, 術后若患者出現消化道潰瘍或出血, 此期間對患者禁食, 給予全腸外營養, 待癥狀消除3 d后給予患者流質食物, 慢慢過渡為半流質。休息時間提醒患者盡快休息, 保持良好的體力。術后患者入住重癥監護病房, 家屬不得在病房中陪伴, 患者易產生孤獨、絕望、緊張、焦躁不安等負面情緒, 對病情恢復有所影響, 護理人員在巡查病房室應多于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的需求給予幫助, 與患者講述痊愈患者的案例以此鼓勵患者, 緩解患者內心壓力, 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1. 3 觀察指標 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死亡和痊愈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P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組患者死亡6例(24.00%)、痊愈19例(76.00%);試驗組患者死亡1例(4.00%)、痊愈24例(96.00%);試驗組患者死亡率明顯低于常規組, 痊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患者的冠狀動脈出現持續急性缺血或缺氧的情況, 導致心肌部位出現壞死的情況, 該疾病發病急且致死率較高, 若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3-7]。目前, 臨床上常采用支架植入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 但由于手術治療會引起患者出現并發癥, 影響治療效果, 嚴重者導致死亡[8-10]。所以術后護理對患者極其重要, 常規的護理干預對患者不夠全面, 因此, 本次研究采用個性化綜合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術后護理, 對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細致的術后護理, 提升了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個性化綜合護理(試驗組)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術后護理的死亡率為4.00%、痊愈率為96.00%, 而采用常規的護理(常規組)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術后護理的死亡率為24.00%、痊愈率為76.00%, 其死亡率要高于試驗組, 痊愈率低于試驗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將個性化綜合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術后護理中, 降低了并發癥的致死率, 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起促進作用, 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值得推廣應用。
[1] 朱建芳, 周婷.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并發消化道出血1例的護理.現代醫藥衛生, 2014, 30(3):478- 479.
[2] 劉思菊, 劉思榮.個性化綜合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實施的臨床意義.吉林醫學, 2014, 35(30):6864-6865.
[3] 邰紅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治療護理臨床探析.中國醫藥科學, 2013, 3(16):118.
[4] 張文祥, 王照林, 王子超, 等. 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術后消化道出血的治療分析.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1):43-44.
[5] 趙紅梅, 孫青松, 孫虹. 即時檢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臨床急診雜志, 2016(4):308-309.
[6] 黃燕, 曾俊, 蔣利成, 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給予優化急診診治流程在急診冠脈介入治療中的作用研究. 成都醫學院學報, 2017, 12(3):295-297.
[7] 許艷玲, 史冬梅, 顧婕, 等. 急診PCI再灌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特點與護理. 江蘇醫藥, 2016, 42(10):1203- 1204.
[8] 劉建蓉. 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在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4(30):3393-3395.
[9] 張立敏, 程嘯天. 個性化護理對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患者不良情緒的干預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33):210-211.
[10] 陳冰潔, 馬琳, 馬月華, 等.個性化綜合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術后并發癥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33):14.
[收稿日期: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