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3月28日,記者從山西省科技廳獲悉,為促進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山西啟動了“山西有機旱作農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該項目將在不同區域布局特色產業關鍵技術研究,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在全省不同生態區建立有機旱作示范基地13個,核心示范面積共1萬畝,累計輻射推廣面積68萬畝,初步建立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
干旱是山西最大的農情,全省旱地占總耕地面積的近80%,其中44%又是坡耕地,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0.35%,人均水資源量和耕地畝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和1/9。這就要求山西必須立足有機旱作,探索形成有區域特色有機旱作技術模式。
“山西有機旱作農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是2017年年底省科技廳專門設立的省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中心牽頭承擔,項目支持經費2180萬元。項目研究主要確定為農業資源利用評價與產業戰略布局研究、旱作農田降水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研究、旱作農田有機培肥土壤質量提升與養分循環研究、旱作農田輪作休耕與生態及綠色生產效應研究、晉南糧果有機旱作綠色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晉東南旱地糧菜優質綠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城郊旱地特色高效作物優質綠色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晉西北雜糧優質綠色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晉北特色作物綠色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草畜田生態循環模式構建等九方面內容。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該項目已經安排在不同區域布局特色產業關鍵技術研究。在雁門關區域重點布局優質雜糧、冷涼露地蔬菜、草牧業等特色產業點技術研究,在晉東南區域重點布局旱地糧菜有機旱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在晉南區域重點布局特色優勢糧果有機旱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在城郊農業區域重點布局功能農業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該項目集中了有機旱作方面的專家,聯合山西省農科院環資所、小麥所、作物所、谷子所、高寒所5個合作單位,集結了強有力的科研創新團隊,將為有機旱作技術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