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棟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比較復雜,對技術要求比較高,質量安全問題是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問題。加強對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能夠降低出現質量安全問題的概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建筑企業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工程的質量安全受到影響。本文堆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就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推廣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推廣策略
社會的發展使建筑工程越來越多,對工程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雖然建筑企業在不斷的優化施工工藝,并積極的使用新材料,但工程質量安全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為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有效性,就需要加大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力度。
1、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問題
我國的建筑企業規模參差不齊,有的建筑企業規模比較小,缺乏完善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在具體的工程施工中,會存在許多違規操作情況,導致建筑市場比較混亂。比如,對施工項目進行層層包轉,但又沒有簽訂相應的合同;檢測報告弄虛作假,將質量不合格的工程判定為合格;在對工程進行設計時,沒有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的勘察,導致設計文件中的內容不全面,勘察資料失真等。這些都是因為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不完善,管理工作沒有執行到位造成的。
1.2建筑材料存在質量問題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對施工質量的影響是最大的,原材料質量不合格,工程質量肯定會不合格。在實際的工程施工中,由于對材料的質量監管不嚴,導致工程質量存在安全隱患。比如,防水材料質量不合格,存在縫隙、孔洞等情況,會在建筑投入使用后出現滲漏水情況;混凝土、水泥和鋼筋等材料都屬于結構性材料,如果這些材料的質量不合格,就會影響建筑結構的穩定性,還會增加其安全隱患;模板、扣件內材料屬于周轉性材料,當這些材料存在質量問題時,雖然不會直接對建筑物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在建筑使用比較長的時間后,會加快其老化的速度,增加其危險性。此外,鋼筋綁扎不規范、砌筑質量達不到標準等也是工程施工質量中最常見的問題。根據調查,鋼筋安裝的合格率只達到35.8%,基本合格的工程只達到56.8%,有7.4%不達標。砌筑質量合格率、基本合格率分別為24%和74%。
1.3監督技術管理手段落后
近年來,雖然我國的建筑行業發展很快,但工程質量監督技術管理手段卻十分落后,與建筑行業的發展不匹配,導致許多建筑物的質量都存在安全隱患。比如,在對工程質量進行安全監督時,仍然采用人工監督的方式,技術人員通過對工程進行實際調查,收集與工程質量安全有關的數據,再對其進行分析。但技術人員在收集數據資料的時候,對工程的調查不全面,或者直接采用設計文件中的數據,使得數據的準確性得不到保障,根據這些數據分析出的結果,其準確性難以令人信服。在實際的施工中,有些工序的操作順序沒有進行嚴格控制。例如,采用升板法對脫模施工時,應該先對四個角落、四邊施工,再對中央施工,時間一般控制在10s,上升高度控制在5-8mm,再按照相同的方法,先開動四邊邊柱的升板機,再開動中間柱子的升板機,將板分開以后,對升差進行調整,使整體能夠同步提升,否則會造成板斷裂。但是,在實際的施工中,有些施工人員卻沒有嚴格按照這樣的順序施工。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收集到的資料也會不準確。要改變這種情況,還需要改進監督技術管理手段,將信息技術利用起來,建立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系統,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的控制。
2、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推廣策略
2.1完善質量安全監督體系
在對建筑工程質量進行安全監督管理時,要有完善的質量安全監督體系做保障,并嚴格按照監督體系執行監督工作,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監督效果。在制定質量安全監督體系的時候,需要明確質量安全標準,并針對每一項具體的操作制定嚴格的標準。比如,制定實施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標準;明確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流程;針對工程實際情況對人員的安排;各工作崗位的職責等。根據施工面積配備工作人員,當其低于10000m2時,至少要有1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當其超過10000m2時,應安排2-3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當施工面積超過50000m2,則應該由總承包單位統一組織安排生產,如果分包單位的工作人員超過50人,則應該每50人安排一名安全管理人員。只有將所有影響工程質量安全的因素都列入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制度中,利用制度對監督工作進行約束,才能夠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有效性,確保工程質量的安全性。
2.2對技術監督手段進行創新
傳統的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是由人工操作的,缺少技術含量,要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效率,就需要對技術監督手段進行創新,使其能夠滿足實際的施工需要,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比如,在對施工質量進行檢測時,要選用科技含量比較高的專業儀器,對工程質量的安全性進行全面的檢測,并將所有的檢測結果都反映在儀器上。通過專業儀器獲得的數據精準性更高,能夠減少測量誤差,還能簡化檢測流程。同時,應建立數字監控平臺,對施工過程進行全程的監控,一旦發現存在影響質量的安全隱患,應及時的采取措施消除隱患,確保工程質量。以接頭的綁扎為例,利用監控平臺對整個綁扎過程進行監督,并對每個環節進行檢測。接頭不能位于構件的最大彎矩處,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彎折處的距離不得低于10d,要利用工具對此距離進行測量。在綁扎的時候,要將各個受力鋼筋之間的綁扎接頭相互錯開,并控制好綁扎接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在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中的比例。如受拉區不能超過25%,受壓區不能超過50%,綁扎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能低于25mm,在受力鋼筋直徑超過22mm的時候,不能采用綁扎接頭等。在完成每個步驟后都要進行測量,并將測量結果錄入數字監控系統中,以便及時的發現問題并做出調整。
2.3加大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力度
建筑工程質量的安全監督管理是一項長期工作,且需要不斷的增加監督力度,才能夠將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制度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達到比較好的監督效果。比如,施工部門、采購部門、材料管理部門等要加強協作,施工部門要和材料管理部門都要參與原材料和設備的采購工作,在對材料進行管理時,需要施工部門與管理部門共同合作,才能夠保證所采購的材料能夠滿足施工要求,材料的供應不會影響施工進度。所以,在各個部門的共同協作下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管理,才能夠使工程質量的安全性有所保障。
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中,應完善質量安全監督體系,對技術監督手段進行創新,并加大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力度,才能夠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效率,確保工程質量能夠達到設計標準,降低其出現安全事故的概率,從而為建筑企業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李樹彬.探析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技術管理目前現狀和策略[J].建材與裝飾,2016,(4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