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混凝土,混凝土質量控制是整體工程質量及品質的關鍵。混凝土的施工過程至關重要,一旦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要認真對待,不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因小失大。對出現的質量問題要給予充分的分析、評價,針對具體的問題,給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進行經驗累積和數據統計,徹底解決實際問題,保證工程的質量,以使人們的生命安全有所保障。
【關鍵詞】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1、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質量現狀
如果成本控制過于嚴苛,施工過程中的混凝土質量控制就難以保證,難免要偷工減料,減少水泥用量,多加砂石等,造成混凝土配比失衡,降低其強度,從而導致房屋質量出現問題。進度要求高于平均建筑的工期要求,為了趕制工期,建筑施工的質量控制就可能出現真空的狀態。難免出現澆注凝固時間不到,混凝土強度還沒達到就開始下一道工序。
2、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常見的質量問題
2.1 麻面
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過程當中,常常會遇到混凝土的表面或是在局部地方出現粗糙、缺漿、凸凹坑的現象,這都是麻面的主要表現形式。麻面作為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當中的一個非常普遍存在的質量問題,雖然它的出現并不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筑物的總體質量,但是卻非常嚴重地影響到了建筑物的外表美觀。麻面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過程當中出現的原因非常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混凝土模板表面的濕度與光滑程度,同時,混凝土的調配是否符合標準要求也是必須要考慮在內的一個重要因素。
2.2 裂縫
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過程當中,混凝土的框架結構如果出現了裂縫現象,這不僅會降低混凝土結構總體的硬度和強度,還會對工民建混凝土建筑物的總體功效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如今,建筑物出現大面積的裂縫現象已經成為施工單位或是施工企業備受困擾的一個關鍵性質量問題。所以,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混凝土建筑出現裂縫的質量問題進行及時預防以及嚴格的控制。在發現裂縫的質量問題出現后,若不及時對裂縫進行控制和修復,就會為建筑物的施工或是使用埋下極為嚴重的安全隱患。
2.3 露筋
眾所周知,混凝土自身具有極強的粘合性,在工民建中使用混凝土進行施工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用混凝土自身的粘合性作用來對鋼筋整個結構布局進行穩固,以防鋼筋暴露的問題出現。如果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過程當中,對混凝土的調配并沒有嚴格按照相關的要求、規定來進行,都將導致鋼筋暴露的質量問題產生。這就要求施工人員在對混凝土進行澆注鋼筋的時候,一定要在鋼筋和混凝土之間加設保護層墊塊,以達到控制并減少鋼筋伸縮、變形、移位的現象產生,從而加強了混凝土對鋼筋的固定作用,避免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過程當中露筋的質量問題發生。
3、工民建中混凝土質量控制策略分析
3.1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原材包括:粗骨料、細骨料、水、外加劑等,原材中砂子、石子是影響混凝土強度、密實性的基礎所在,必須對其質量進行嚴格控制,首先砂石料的粒徑級配、強度、含泥量等進行檢測,且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及設計要求。然后結合工程自身特點及現場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采取就近原則,即保證了工程質量又提高了工程經濟效益。膠凝材料的選擇需要根據工程自身特點及設計要求,膠凝材料與水拌和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可塑性;進而通過化學和物理反應,凝結硬化而產生強度,對混凝土的強度其關鍵作用;首先膠凝材料的強度、穩定性、細度等特性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及設計要求,嚴禁把穩定性差的水泥用于工程上。例如:大體積混凝土需要選用水化熱小的水泥,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選用抗滲性能好的水泥。只有了解、掌握水泥性能,才能進一步的控制好混凝土質量。攪拌混凝土用水,一般說來,飲用水都可滿足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要求。水中過量的酸、堿、鹽和有機物會對混凝土、鋼筋產生有害的影響,進而導致混凝土的耐久性、安全性、使用性,造成各方不必要的損失,所以需要嚴格控制。
3.2加強對混凝土的澆筑工藝控制
混凝土澆筑基本上是工人進行施工,由于工人技術知識、素質有限,所以在這個方面應進行加強,組織工人進行技術交底,要讓工人明白怎么干、為什么、錯誤方法的危害等,這樣工人才能夠認真負責的去做好這個工作。混凝土澆筑前,檢查模板質量,避免漏漿、脹模等質量現象,其嚴重影響混凝土外觀質量。混凝土澆筑時,首先需要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防止水化熱過大,后期產生裂縫,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入模溫度尤為重要,對于大體積混凝土還需要根據混凝土內外部溫度,制定降溫方案,防止裂縫的產生,其次混凝土的澆筑順序、施工縫的留置位置,混凝土應連續澆筑,防止冷縫的出現,尤其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最后混凝土必須振搗密實,必須保證混凝土的密實性,這個關鍵步驟對混凝土的強度、外觀質量起重要作用,混凝土振搗密實將避免蜂窩、麻面、孔洞、氣泡等質量通病。如有必要,可以進行二次振搗工作,以保證混凝土的密實性。
3.3加強工民建混凝土的養護
工民建混凝土的養護也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部分,其密度在于將混凝土的溫度、濕度都維持在最為適宜的范圍內,確保混凝土的內外溫差不會出現較大變化,防止混凝土出現裂縫。如在某工民建施工中,采用了塑性混凝土,那么在澆筑工作完成之后,在6~18h之內應該予以灑水。如果采用了低塑性混凝土,那么應該在澆筑工作完成之后,應即刻給予噴霧養護,并提前進行灑水養護。最后,在混凝土養護的時間上,應該大于28h。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工民建工程的不斷發展,如何做好工程項目的質量控制,首先必須對混凝土的質量進行全面的監控,確保其制作過程嚴格按照相關規范標準進行材料的選取、攪拌、振搗壓實和養護,最后,要保證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技術水平,這樣才能保證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凱平.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工程中質量控制標準措施研討[J].中國標準化,2016,(13):63-64.
[2]蔣愛民.探討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的措施[J].住宅與房地產,2016,(18):200.
作者簡介:
郭鴻生(1976.5.30),性別:男,籍貫:吉林省通化市,學歷:中專,職位:科員,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工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