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建設及發展中不僅要注重城市規劃,還需要注重城市建設用地管理,以保證城市建設用地合理化,這就需要對土地進行管理,所以中國土地管理一直都得到人們的重視,并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而不斷革新 土地管理體制,以提高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促進我國城市化建設及社會經濟發展,足以見得中國土地管理體制改革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對此,本文作者 根據自己對土地管理的了解,詳細分析了中國土地管理體制變革的路徑。
【關鍵詞】土地資源保護;土地管理體制改革;改革路徑
如今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得到了完善,并取得了良好的體制改革效果,對我國土地管理體制等變革等起到了引導作用。市場經濟體制下土地不僅是一種資源,還是一種資產,對我國社會經濟及城市化建設均起著不可代替的推動作用,故不管是最為資源還是作為資產都應該得到有效管理及保護,從而保證和提高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最終促進我國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近年來,為促進土地管理水平提高,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對土地管理制度進行了改革和完善,使各種土地管理問題及土地利用問題得到了細化,最終促進我國社會及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所以深入分析中國土地管理體制變革的路徑選擇是必要和重要的。
1、中國土地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1.1存在違法占用土地問題
有關我國違法占用土地的現象,雖然有土地管理體制的限制,但違法占用土地的現象始終存在,且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不僅如此,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進步,違法占用土地的行為也是隨之而變,這就對當前的土地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麻煩。當前,由于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很多群眾對于土地資源的保護意識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但還是有個別私營業主,借助自身關系網,違法占用土地資源,常見的表現有未批先用,在有關部門的批文還未下發時,就開始開發土地資源[1]。
1.2 土地利用方式科學性不高
據調查發展,我國很多土地都是選擇內涵挖潛型的土地利用方式,這種方式建設成本普遍較高;相較于外延擴展型土地利用方式來說,土地開發成本更低,但也有缺點,就是會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造成資源浪費。內涵挖潛型方式一般很難被政府與土地管理部門認可,通常都會用開發用地不適宜建設等原因拒絕。
1.3 土地市場還存在不合理問題
自從我國開始土地管理體制改革后,眾多地區都相繼建立了完善的土地收購儲備機構,明確標明土地價碼,這也造成了多個地區土地資源大幅度壟斷現象,通常一個地區的土地收購機構壟斷當地土地資源市場,這就對土地市場開發與利用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1.4 國有土地資源嚴重流失
我國當前使用的土地管理體制,在征用以及流轉時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不根據流程交費的話,政府就不會提供土地。基于該情況,土地管理中所以繳納的費用很多都用在了城市建設用地,剩下的那部分費用均被地方政府,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甚至還出現了大量土地資源流失的不良現象,這對于中國土地管理水平提高及土地資源合理化利用都產生了不利影響[1-2]。
2、中國土地管理體制改革原則
2.1 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的改革原則
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土地管理時要深刻意識到土地不僅是一種生產資源,還是一種長期服務于人類生活的土地資源,在利用時理應將土地管理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人類生產及城市建設等聯系在一起,這就要求對中國土地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時,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的原則,以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健康可持續發展。另外,政府的主導作用不僅能夠有效控制土地資源,還對土地管理起到了宏觀管理的積極作用,因此將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是中國土地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
2.2 保障人民利益為根本的改革原則
我在很多民生政策及發展戰略上都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原則,所以一切的生產活動、資源管理活動都必須圍繞著人民進行,中國土地管理體制改革作為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大戰略管理,也應該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即在實際的土地管理體制改革中要堅持保障人民利益土為根本的原則[2]。另外,我國是農業大國,有超過70%的人民都是農民出生,土地就是他們生產及生活的根本,故在進行土地管理體制改革時,需要堅持保障人民利益為根本的原則。
2.3 科學規劃的改革原則
任何體制在改革時都需要考慮到很多元素,尤其是科學元素,因為如果體制改革缺乏科學性,它在落實過程中是很難取得好的成效的,土地管理體制改革也不列外,為了使土地管理體制更加符號實際土地管理需求及要求,在改革時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原則。
3、中國土地管理體制改革路徑優化措施
3.1 促進相關體制改革與制度的銜接
第一,要根據土地管理實際需要,在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進行法律方面的完善,并配套相應的制度,以保證相關體制改革與制度的有效銜接;第二,相關管理者及領導者要提高對土地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視度,并加強制度與體制改革的銜接;第三,土地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除了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保障人民利益為根本的原則以外,還需要站在我國依法治國的戰略角度上實施土地管理體制[3]。
3.2 促進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
為了促進土地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還需要針對農村耕地、住宅用地等內容制定相應的法律制度,促進法律體系的完善,才能為土地管理體制改革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3 建立土地安全保障基金
要以農村土地資源整體規劃戰略為基礎,建立相應的土地安全保障基金制度,遇到自然災害等因素對土地造成的損毀或者破壞時,可以啟動安全保障基金對耕地進行修復。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土地管理體制在多次改革后已經得到了完善,并被貫徹和落實到實際的土地管理中去,取得了良好的土地管理效果。中國土地管理體制變革,不僅是為了完善中國土地管理體制和提高中國土地管理水平,還是為了提高中國土地資源利用率,使中國的土地得到更好更高效的利用,尤其是城市建設用地方面的應用,從而推動我國社會健康發展,所以作為土地管理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提高對中國土地管理體制變革的重視度,并積極參與到土地管理體制革及實施過程中。
參考文獻:
[1]朱道林,張立新,杜挺.論土地管理學的學科內涵與研究范式[J].中國土地科學,2017,31(09):7-14.
[2]蔡璇.土地管理體制變革的路徑選擇[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9):286.
[3]楊璐璐.土地管理體制改革的制度安排與學術研究態勢[J].重慶社會科學,2014(11):28-36.
作者簡介:
王立波,青州市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