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平
【摘要】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建筑工程健康發展,也緩解了當前建筑施工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綠色施工技術是目前建筑施工的主要發展途徑,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本文就以綠色施工技術為內容,對其在建筑領域的應用進行幾點分析。
【關鍵詞】綠色施工;建筑施工技術;應用
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綠色施工技術逐漸在建筑施工領域普及,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資源環境與建筑施工的和諧發展,優化人居環境品質,進一步對綠色建筑施工技術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外圍護結構系統
1.1外墻外保溫
外墻外保溫系統就像是給建筑穿上一件比較溫暖的外衣,這個外衣具有多重的功能,其不僅能夠為建筑塑造一個高端的形象,還能夠為建筑內部提供良好的保溫功能,建筑外墻使用一些石材,將建筑的形象打造出來,在石材和混凝土之間留有一定空間,這個空間就是流動空氣層,在這里可以將陽光射進來的熱量進行減弱,進而使得屋內的溫度得到緩解。然后里面是保溫層和加厚的混凝土外墻,這些材料的組成使得外墻傳熱的系數變得較小,具有較好的保溫效果。
1.2屋面、地面保溫
建筑的屋面和地面節能設計中,通常情況下所使用的保溫材料都是選擇傳熱系數為0.36 w/m2.k的,這種材料是符合國家標準并且是屬于A級防火巖棉材料。建筑普通住宅,地面和屋頂一定要使用保溫材料,地面可以使用傳熱系數0.56 w/m2.k,屋頂可以使用熱傳系數為0.33 w/m2.k。通過對地面和屋頂的保溫效果進行實驗之后,發現地面和屋頂如果具有較好的保溫效果,那么建筑的維護結構保溫效果就也會很好。屋面和房頂的保溫和防水能夠減少室內的能耗,同時提高住戶的舒適度。
2、恒溫恒濕恒氧系統
2.1恒溫體系
該方法有別于傳統的空調系統或供暖系統,恒溫體系是在建筑工程中將毛細管網鋪設在建筑物的頂棚或吊頂的下方,在夏天向管網中注入20度左右的冷水,在冬季向管內注入30度左右的熱水,使得其熱能以輻射散熱的方式傳播到室內的每一個角落。恒溫體系不僅能夠給予居民空調系統一致的感受,還能杜絕任何污染物的排放,并且最大程度上做到能源節約。同時,該系統具有高智能化的特點,能夠通過自主對房間的溫度測量,改變管內的水體數量而做到對溫度的調整。恒溫體系的能耗十分低,相較于空調主機在同樣的能耗上,恒溫體系的運作效率高出空調主機30%。
目前恒溫體系的運營共有三種形式,而其中最為主要的結構即為毛細管網系統,所謂毛細管網即是用直徑不大于0.8毫米的極細PPR塑料管,進行熱能的搜集、分配、和水體傳輸的工作,其運作原理類似于人體的毛細管網,毛細管網的分布面積較大,故而其傳熱效率也很高,具有很高的推廣和使用價值。
2.2全置換新風體系
通過全置換新風體系,能夠保證居民所在的房間24小時享受到新鮮空氣。經過處理的空氣經由室外的入風口以0.2至0.3米每秒的速度被送入室內。由于空氣可以被運輸至房間的每一個角落,且遵循下送上回的可循環原則,故而被稱之為置換新風體系。區別于傳統的空調系統,新風體系對室內的濕度沒有較大的影響,且擁有極高的熱回收率,不僅能夠居民更好的試用體驗,其能耗相對于傳統的空調系統也更低。
由于二氧化碳的質量相對與氧氣更重,在本項目中將全置換新風體系安裝在靠近地面的位置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同時,置換體系中的出風口的風速很低,不會造成室內過大的穿堂風或渦流現象。
3、新能源利用系統
3.1地源熱泵
地源熱泵的系統原理類似與地熱能發電,區別于后者地源熱泵能夠起到供熱制冷的雙重效能。在夏季,能夠通過系統的地埋管將室內多余的溫度排入地下,而在冬季可將熱量從地下調取,達到調節室內溫度形成穩定冷熱循環的目的。同時,地源熱泵的溫度傳輸效率相較于空調、供暖等設備高40%-60%,能夠節省下至少50%的運行成本。最為重要的是,相較于傳統的調節溫度設備,地源熱泵排放的污染明顯小于傳統設備,符合我國綠色建筑的相關要求。但地源熱泵系統也并非十全十美的,由于其對淺層地表的熱能源要求較大,必須要有足夠的地下范圍予以支持,就本項目而言,至少需要7.1公頃,總建筑規模達到44萬平方米的淺層地表區域。因此,地源熱泵系統并不能適用于較小占地規模的建筑,該項目目前仍然僅適用于大型公共場合,如體育館、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
3.2自然光導入
前導光管主要采用鋁質光學級反射材料,材料全反射率≥99%,彎管主要有30度、60度和90度,使用年限>25年。導光管的拐角不宜過多,因為拐角對于光源的損耗非常大,并且導光管的長度不宜過長,應為導光管的成本與長度成正比。光導照明系統可以應用于各種建筑場所,但現在國內主要應用于大跨度的廠房、場館、辦公、地下空間等采光不好及白天需要照明的場所,多用于單層及頂層建筑。
3.3光伏發電
光伏發電系統是通過太陽能電池組件與微型逆變器的交流電池組件在光照條件下,將太陽能轉換成直流電并逆變成220Vac交流電,交流電輸出至配電箱,經用戶側低壓端接入社區公共電網。光伏發電優先供給負載用電,當光伏發電不足以滿足負載用電量時,電網自動給予補充。太陽能光伏發電對于太陽能板面積的要求比較大,往往其它項目都是將太陽能板安裝在建筑的屋頂上,但是本項目設計的屋頂形式為坡屋頂,加大了太陽能板的安裝難度和成本,所有不建議在項目的高層建筑上應用。然而為實現綠色建筑節能目的,需要從減少太陽能光伏應用范圍著手。該系統具有性能可靠、發光效率高、安裝方便、不需要鋪設電纜電線、不需要交流電能和電費、光敏控制、壽命長等優點。
結語:
研究綠色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對我國綠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和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和參考價值。本文分別研究了三種綠色施工技術,希望能夠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有所助力。
參考文獻:
[1]陸翠瓊.綠色節能建筑施工技術應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5):64+69.
[2]楊文.綠色施工技術在房建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32):7-8.
[3]張濤.基于綠色施工技術背景下的房建工程施工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2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