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發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是一場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根據雙主體教學原理,師生如要共同發展,需發揮雙主體教學的雙向主動、雙向能動、雙向促動優勢,以教師的主導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最近調查發現,大約80%的大學生英語學習主動意識是增強了,但“對于英語自主學習,大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安排與計劃……有近一半的學生只在老師給出學習任務時才會學習,這也反映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王靜,2016)這說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策略并非與生俱來,而是由教師引導和促進,由學生主動配合逐步養成。在國內關于師生自主互動關系的研究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江蘇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王毅副教授所著、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師自主與學習者自主相關性研究》恰好彌補了這一研究缺陷,為進一步探討大學英語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師自主與學習者自主相關性研究》一書共八章。與通常的專著一樣,作者將引言設為第一章,主要介紹相關研究的歷史背景、現實意義以及整個研究的基本架構。第二章主要是介紹自主學習產生的背景,同時,提出與此有關的重要概念。此外,作者還簡要陳述了自主學習、外語學習者自主產生的背景,界定了學習者自主的定義和內涵,并對與學習者自主的相關概念進行了解釋和分析。第三章是關于國內外外語學習者自主研究,含各理論流派、學習者自主類型、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體系等內容。第四章綜合論述了國內外外語教師自主的研究狀況,對教師自主研究的內涵和概念、研究維度、教師角色、教師自主研究評價等方面做了系統梳理。第五章是關于自主學習的理論框架,作者將認知語言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建構主義視為教師自主和學習者自主相關性研究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第六章是關于研究方案的設計。在本章,作者設定了“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自主是否對學習者自主有積極的影響?”的議題,提出了兩個研究假設:第一,如果教師自主與學習者自主是相關的,教師自主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習者自主有積極的影響;第二,具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者的語言學習比不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學習語言進步更快一些。按照這個思路,作者采用量化和質化的研究方法,分別對江蘇省三所本科高校的810名本科生、9名大學英語教師、2名外籍教師進行了訪談、問卷調查和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 4)成績分析。第七章是本研究的結果與分析。作者采用定量分析法,將教師自主訪談結果、學習者自主調查結果、教師自主與學習者自主關系調查結果和學習者自主與語言水平關系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如實把問卷調查及學習者成績數據輸入SPSS19.0進行分析,接著制作相應的圖表,將項目對比數據明白無誤地展示給讀者,以此驗證當初的研究假設。第八章既是本書的結論性章節,也是本書理論探討的重點。作者結合上一章節的數據分析提出了自己主要的研究發現、研究啟示、研究局限和研究建議。
總體來看,作者緊緊圍繞教師自主與學習者自主相互關系這個主題,從理論鋪墊到實際分析,由國內到國外,從教師到學生,用客觀真實的案例和數據,證明了教師自主與學習者自主的確存在相關性和依存性,換言之,教師自主對學習者自主能力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學習者自主對教師自主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學習者自主能力隨著教師自主能力的發展而發展。
作者在理論上提出的五個觀點值得關注:第一,教師自主和學習者自主存在相關性和依存性;第二,發展和諧師生關系有利于發展學習者的自主能力;第三,大學英語不同課程中,教師自主對學習者自主的影響在頻率和程度上存在差異性;第四,教師自主作用存在多維性,學習者自主形式存在多樣性;第五,學習者自主與語言水平有密切關系。在實踐上,作者提出的五個主張同樣具有借鑒意義:首先,教師應發揮自身主導角色,強化對學習者的理論指導,扭轉學習者的依賴心理;其次,整合教學資源,建立自主學習資源庫,為學習者搭建自主學習、自我評估、自覺提升的平臺,嚴格監控自主學習過程;再次,教師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原則,結合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便利,對學習者進行有效引導;然后,挖掘學習策略資源,著力提高學習者策略應用水平,幫助學習者發展適用性、個性化的學習策略,盡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最后,加強教師間的交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此帶動學習者自主的可持續發展。
本書基于相關重要理論,運用實證研究法,從訪談及問卷調查中提取數據,信息來源可靠,數據統計工具先進,解析過程嚴謹而縝密,圖文并舉,結論有說服力,是大學英語教學教師、外語教育研究者及教學論研究生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責任編輯 曉 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