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鳳霞
【摘 ?要】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與深化,傳統文化知識在教育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在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學任務也不斷增強。作為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前期重要環節,小學語文教育的傳統文化教學愈顯重要。文章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進行分析探討,意在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弘揚,也為我國教育改革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 ?傳統教育 ?滲透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語文教學是繼承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的最主要途徑,尤其是小學的語文教學。按照最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標準目標要求,對學生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之情、了解中國歷史和國情、對國家和民族負有責任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滲透傳統文化的精華,培養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情,充分發揮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才能使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一、加強語文教師的傳統文化修養
有句話說得好“老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眾所周知,語文教師要想教好語文課,并且要把傳統文化寓于語文教學中,就必須博覽群書,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誠實態度,扎扎實實地閱讀、鉆研有關傳統文化的專著,一點一滴地積累,使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得到完善更新。
二、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用
(一)創設傳統文化課堂教學情景與氛圍
傳統的文化課堂教學情境與氛圍是語文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影響因素,小學語文教師要是充分發揮課堂情境教學的作用,具體通過以下途徑進行,第一,環境情景。在走廊的墻壁上張貼名言警句,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第二,語言情景。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鋪墊蓄勢講授課文,感染學生,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和興趣。第三,音樂情景。據課文內容選擇播放恰當的音樂,或激昂慷慨或沉緩婉轉的音樂,把漢語言文學之美烘托出來。
(二)抓住語文常規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
在傳授學生知識、方法、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把對文本的分析和對“人”的分析聯系起來,挖掘文學作品的人文性,它應當滲透在教學的各個階段,滲透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第一,導入求“新”,就能深入體會文章的內涵。學詩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誦讀。第二,思辯求“異”。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允許在課堂中有不同的聲音。第三,拓展求“活”。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植根于現實,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通用的領域,應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三)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教材
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從課文注釋、引語入手,挖掘有關民族文化的信息。 二是從故事情節入手,挖掘整篇著作的文化內涵。三是從課文主題入手,挖掘優秀的傳統美德。四是從課文詞句入手,挖掘相關文化背景、哲理境界。五是從課文插圖、課后練習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三、依靠語文實踐活動,繼承和創新民族傳統文化
小學生處于是好動的年齡,而語文是包含各種各樣實踐活動的一門學科,可以在小學生參加語文實踐活動,繼承和創新民族傳統文化。第一,搜集文化名人故事,定期進行講故事交流比賽。第二,定期舉行弘揚傳統文化手抄報和詩配畫活動比賽。第三,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形式,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并定期進行誦讀比賽。第四,開展“尋訪家鄉傳統文化”語文實踐活動,繼承和弘揚本土文化,考察家鄉的名勝古跡與由來、家鄉某些地名的由來、訪問民間藝人,了解傳統工藝,讓家鄉的傳統文化放異彩,弘揚民族精神與創新精神。
四、重視課外文化閱讀,強調大語文教育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喧嘩浮躁的時代,他們面臨著太多的誘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樣地熱鬧,一個純凈的心靈世界,一種對書香氣息的天然熱愛,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都是一個生命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社會怎樣變遷,不管科技怎樣進步,不管教育怎樣改革,我們都必須讓孩子們在人生記憶力最佳的時期,誦讀名家名篇,誦讀千古美文,讓文化經典占據他們的心靈,讓他們的閱讀從一起步,直抵經典。要注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提高閱讀能力;同時指導家長營造家庭讀書的濃厚氛圍。我們今天應提倡有個性,怡然自得的閱讀,而不必把學生綁在“字、詞、句、篇”的肢解上,也不必要學生苦苦尋求“準確、深刻”的理解。努力讓學生在“得意”“會意”和“欣然”的自然過程中陶治性情,發展人文精神,在寬松自由的閱讀中積累知識,增進才智,開發創造力。
五、利用閱讀積淀語言文化
“讀讀背背”是小學語文教材“語文園地”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旨在“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讓學生了解、吸收中華優秀文化,促進語文素養發展,教師不應忽略。學生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詩文之后,在運用時會信手拈來,游刃有余。寫到時間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寫到學習會深有感觸地想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寫到春雨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到白雪會觸景生情地想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對民族經典,特別是傳統文化作品的重視,已經成為語文教育專家們的共識,每個學子應該從小受到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優良傳統文化教學分量,將其蘊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學生心靈深處,讓他們真正從優良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全面提升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匡菊鳳.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親切感【J】.教育觀察,2018(2)
【2】任宏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8(6)
【3】周海芬,胡雪英.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落實【J】.好家長,2017(51)
【4】劉峰.傳統文化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策略【J】.中國教師,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