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惠玲
【摘 ?要】
針對應試教育帶來的學生習作假大空的弊端和作文教學模式化、空泛化的缺陷,提出構建“求真課堂”,引導學生真聽真看真感悟,積累真素材,利用創新的活動型寫作激發學生真情的表達,使用多維評真,建立寫作時的讀者意識。
【關鍵詞】
求真 ?活動型寫作 ?多維評真
當今教育界,課堂教學方式多種多樣,但在課堂不確定性、高考導向性、文化差異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課堂“失真”現象十分常見。尤其在語文寫作教學上,以“主題、素材、結構、語言”等要素構成課堂,而學生則以“范文揣摩、例文模仿、修改提升”為主要創作模式,這樣的沒有讓學生自我參與的模式使學生沒有寫作主動性,所寫的作文內容貧乏,語言干癟無味,真情實感缺乏。如此,為了考試的作文教學背離寫作的本真,遠非素質教育,恰是和其目的背道而馳。《聚龍宣言》(2012年發布)中提倡“求真務實”的語文教學新風尚。提倡語文課堂“真教、真學、真評價”,在此基礎上,我們構建了“求真課堂”,讓學生走進生活,積累真實的寫作素材,以活動性寫作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寫積極性,觸發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達,并以多維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寫作的提高。
一、走進真生活、積累真素材
作文教學實質是學生在寫作。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每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閱讀體驗,運用自己獨有的生活素材,按照要求和自己對寫作的理解與思考后,選用語言文字來反映客觀事物、表達觀點與思想的一種教學。所以說寫作的源泉就是生活,要寫出本真的作文。唐弢就對寫作有這樣的看法:在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往往包含著深刻的思想內容,需要我們很好的采掘,去總結,只有總結的深,才能概括的高。但是學生最苦惱的便是生活就是圍繞著學習考試,沒有精彩的生活素材,所以作文素材都來源于臆想,更別提注入真情實感了。但其實生活不僅包括真實生活,還有閱讀生活。“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一種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秘密和智慧,帶領學生認真觀察生活、體悟生活、思考生活;我們老師也要結合平常的閱讀教學,將閱讀、生活與體驗相聯系,碰撞出都屬于自己的情感、挖掘出獨特的寫作素材。例如學生在閱讀《沒有色彩的多琦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神佑體悟,他在閱讀筆記中寫到“多琦作在少年時代的小團體中,建立了貌似堅固的友誼,但正是這友誼卻在他生命里留下深深的傷口,對傷口反復察看愈合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由此,聯系到班級團體的生活,我們每個人是否也因為友誼而突然成長,是否也因為一句話而幡然醒悟,是否也有過成長的鎮痛?同時也帶領學生有意識地記錄校園生活,師生間的小矛盾,課間的玩鬧,大汗淋漓的球賽,三五成群的小“幫派”……還開設社會角,關注社會熱點,并且對之評議,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家國情懷。
二、活動型寫作
作文課堂教學要“求真”,其核心要求是不說假話、不寫假文、不訴假情、不做假人。緊扣住“真”這一核心,讓學生說真話、寫真文、訴真情、做真人。但很多時候,常規的作文題目,遠離學生生活,學生經常產生“無話可說、無情可抒”的苦惱,因此,如何用作文題讓學生產生表達自我的欲望,就成了重中之重。劉錫慶先生根據陸機在《文賦》中提到的“物——意——文”寫作規律,認為寫作的“雙重轉化”特質是寫作往往表現出“困難”的主要原因,寫作是復雜的精神活動。[1]
我們的寫作以活動或任務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先讀、先思;以讀促寫,讀寫結合。還要推動學生信息搜集、整理、思考獲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觀察力和思考力的生成,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底層的光芒》專題,寫作任務是“身邊的小人物”,具體活動環節為:⑴以校園里的保潔阿姨、食堂阿姨導入,引導學生發現身邊帶有人性光輝的小人物;⑵誘導學生記錄展示這些小人物人性光輝的事件;⑶交流各自觀察記錄的人物和事件;⑷選擇其中兩到三個事件,刻畫主人公,并借此傳達自己的情感;⑸展開“底層的光芒”教學,學習刻畫人物的手法;⑹學習過程中穿插對初稿習作的交流品評修改;⑺學生定稿;⑻將優秀文章推送至校園公眾號,分批次展示學生作品;⑼將所有作品結集,在家長會上展示。以任務帶動寫作,以寫作帶動閱讀,以閱讀反促寫作。以此學生文章取材現實生活,表述觀點鮮明客觀,表達情感情真意切。
三、多維評真
言為心聲,文為人表。作文是自我的表達,也情感交流碰撞的途徑。我們利用手頭現有的資源,創設微信公眾號,讓學生在公眾號上發表自己的文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要使讀者與自己產生共鳴,要讓讀者認同自己的觀點,在行文時就要考慮閱讀對象,注入真情實感,關注材料的真實性以及語言表達方式與表達效果。
在公眾號上,讓老師、家長以及同學對推送的學生作文進行評價,在眾多的評價之后,我們學生也能獲得寫作的方法,反促學生的寫作。各個年齡層次、各個身份的人在同一個平臺、對同一個話題進行深入的交流,思想上的碰撞,言語上的辯駁,可以快速的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同時,老師的衡文觀念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變化,引導學生向真思考、真表達的方向發展。也可彌補課堂教學泛化和作文批閱講解泛化帶來的弊端。
【結 ?語】
葉瀾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作文課堂教學最關鍵的是教師與學生心靈的碰撞,這也是作文教學最具魅力、最能打動人心的環節。只有通過真誠的課堂教學、真摯的情感交流、生命交錯的誠摯體驗,才能引導學生寫出傳達真善美的好文章。
【參考文獻】
【1】劉錫慶.基礎寫作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
【2】譚建文.基于實踐的語文寫作教育改革研究【J】.廣東:教育導刊,20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