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摘 要】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為適應當今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在教育領域中出現了各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其中的“3+4”分段教學更是引發了眾多教育者的響應,在這一新型教學模式被提出之后,諸多職業學校以及專職學校等紛紛引用這一模式,在中高職學校中為了順應當今中國的教育情況,將學校里部分專業改為“3+4”模式,使其培養更多的人才,既解決我國部分青年人的就業問題,又解決我國部門冷門企業缺乏人此次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營造了一種共贏的時長環境。
【關鍵詞】
中高職學校 “3+4”分段培養 語文課程重構
“3+4”分段培養是指學生在校期間需要接受三年的職業教育,然后再接受四年的職業培訓。此模式不同于普通的大學招生考試,其招生對象為初中學歷或者與初中有同等學歷的人群。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就業型人才而不是學術型人才,在教學中設置的主要課程是針對于學生的技能培訓。這一教學模式的優點便是學生適應性很強,在企業擁有極強的實踐性,對工作容易上手,但是其缺點便是學生缺乏文化素質教育,在企業基本上處于基層單位人員,很難有晉升的機會。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提出了對“3+4”分段培養中的語文課程模式進行重新構建。
一、增加語文文化課程量
在中高職學校中,學校基本上是以職業技術培訓為主,整個學期的課時也設置的較少。相對于大學而言,學生的空余時間更多,學生相對于自由,但是文化課極少,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被忽略,使得多數學生沾染諸多不良風氣。故學校應對“3+4”分段培養的課程進行適當調整,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增多文化課程的課程量,使學生在提升自身職業技術的同時進行文化的熏陶。由于“3+4”分段培訓的招生對象是初中同等學歷的學生,其文化素養本身便不高,相對于大學生而言學生少接受了三年的語文教育,故在“3+4”分段培訓的前三年學校應該融合高中課程以及職業培訓課程兩種教學模式,適量的增加語文文化課程,增加學生對我國文化的了解。并且讓學生學習語文不僅可以提高其文化素養,而且可以提高個人的交際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師范類中高職學校中,經常會從初中學習選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進行“3+4”分段培養,使其以后回到貧困鄉村進行教學。作為人民教師的培養基地,對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必然不能落下,故學校可以開設與小學、初中、高中這三個階段的語文教學有關的課程,讓學生在前三年了解各階段的教材,在進行職業培訓的同時進行文化培養。
二、調整課程教學目標
在中高職學校中有部分學校也意識到學生缺乏文化素養這一問題,便在課程設計時結合高中教學對學生設置教學目標,使得學生在學習職業技術的同時還要像高中生一般背誦各類古文,鉆研寫作技巧等。學校為學生設置這一類目標是合理的,確實應該讓學生多加了解中國古文化,學會基本的寫作技巧以此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但是學校不能照搬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高中各學科的教學目標皆是結合高考而設置的,其最終的目標便是高考,而進行“3+4”分段培養的學生不一樣,學生已經不需要進行高考,其最終的目標仍是進入社會參加工作。故學校在設置課程的教學目標時應該結合教學實際以及學生的學情,適當的調整教學目標的方向以及教學目標的難度,讓其更加貼合學生的學習實際。
例如,教師在學生第一年入學第一學期進行語文教學時,便可以將教學目標的方向定在寫作這一模塊,通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文本編寫能力。設置這一教學目標的主要原因便是考慮到學生在進行工作時必定會寫各種年底總計、活動計劃等材料,現在鍛煉其寫作能力便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便可以讓學生在以后工作時更加得心應手。
三、將項目教學融合于語文課程中
項目教學是指在課堂中通過讓學生完成項目的時候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3+4”分段培養中運用項目教學可以將文化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相結合,這兩種教學模式的結合正符合當今人才市場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師在進行項目教學時主要需要注意的便是要選好項目主題,其主題應該與學生所學內容以及所選專業有關,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項目教學所應有的價值。其次便是在學生完成項目之后應該對項目進行一個總結,使學生進行自評,學生對其它學生的作品進行學生評價,最后教師需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
例如,在師范類“3+4”分段培養中的語文課程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對語文課程中某一課時進行教學設計的項目,這一教學項目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一課時的知識點,又可以讓學生熟悉教學設計這一職業技能,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職業水平。在進行完這一項目后便可以讓學生通過教學展示匯報自己項目的完成狀況,然后進行自我總結以及學生評價,在所有學生匯報完畢之后進行最后的總結。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中主要通過增加語文的文化課程量、調整課程教學目標以及在語文課程中融入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這三方面對“3+4”分段培養中的語文課程模式進行相應調整。通過以上的調整,我相信在中高職“3+4”分段培養中學生的綜合能力會更高,不再是只知曉各設備操作的技術人員,而是集技術與理論于一身的綜合型人才。當然,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根據學生的平均知識水平對課程難度進行相應的設置,使其適應學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邰杰,王巖松,祝小神. 高職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分段培養研究——以江蘇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專業推行“工作室制”為例【J】. 現代教育科學,2014(11)
【2】茅一娟.校校“試水”共探現代職教體系建設之路——以海門中專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3+4”試點項目為例【J】. 現代職業教育,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