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閱讀正是一種很好的培養語文能力的實踐方式。中國有句古話,“腹有詩書氣自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也正是閱讀的力量,才實現了代代傳承。在現代化進程越來越造福人類,也越來越困擾著人類時,我們需要一種精神引領前行,因此就需要一股閱讀的力量來支撐。朱永新說,新教育點燃的就是“閱讀之燈”,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點亮更多盞燈,照亮我們的孩子,照亮我們的世界。因此,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長久的需要開展有效閱讀教學,讓學生愛上閱讀。
(一)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朱永新老師認為:忽視閱讀的教育越來越容易走進死胡同。缺少必要的閱讀,使我們的學校異化為分數競爭的訓練場,也使得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在他們的教育生活中缺少生命的光彩和幸福。”因此,只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選擇正確的閱讀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鼓勵孩子多閱讀,才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我認為應從四方面著手:一是豐富學生的內涵,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說,只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博覽群書,尤其是經典著作,才能更好的完善他們的人格,豐富他們的人生底蘊,引導他們走向積極健康的人生之路。二是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助力。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須親口嘗一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包含此理。三是豐富學生想象、增進思考和善于應辨的能力。良好的閱讀習慣,能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讀中想,想中讀,能把文字描述的內容想象出一幅幅的畫面,使閱讀有情感,能進入文章描寫的情景之中。四是閱讀習慣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必要手段。無數事實證明,老師要想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借助閱讀教學,閱讀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就是閱讀習慣的培養,因為只有通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才能大量、高效地閱讀,積累詞匯,才能進行仿寫,才能有所創新。
(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奧維爾·普瑞斯特科在《給孩子讀書的父親》中說:“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奇妙的世界。”所以,我們平時面對孩子時,關鍵是要用書中有趣精彩的故事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為此,在起初的閱讀課堂上,教師不妨選一些精彩的美文,以聲情并茂地朗讀,引領學生進入欣賞與感受的情境。再者,介紹一些好書的梗概或一個精彩的人物片斷,吊起學生的胃口,吸引他們去書中找尋精彩,帶領他們進入書的奇妙世界。
每個孩子都愛聽故事,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每個同學昂著頭挺著胸,豎起雙耳,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內容。跟著老師娓娓動聽的聲音時,孩子們早就身臨其境了。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結局之際,老師聲音嘎然而止地告訴孩子:欲知后事如何,請自讀課文。此時的我,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三)培養學生閱讀的方法
據調查,許多孩子們很小的時候是喜歡閱讀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讀書的興趣越來越弱。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呢?究其主要原因還是教育出現了問題。枯燥的教科書,沒有趣味的故事,一味宣傳遙不可及的道德,但是還要反復分析作者為什么這么寫,有什么好處,常常忽略了文章本身的文化價值,限制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們應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我認為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入手:首先,讓學生“快樂閱讀”。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如何看課外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主動閱讀。其次,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引導學生通過大量地閱讀,廣泛地收集各類信息,從而迅速擴大知識面,鞏固深化閱讀習慣。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之后,學生很可能會對“奇妙的植物的腳”這一課題感興趣,教師要引導他們積極地查閱資料、實地考察,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腳。在教學中,有計劃地介紹《植物百科》課外讀物和提供一些有關于其它植物的腳的圖片給學生看,指導學生閱讀,把閱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拓展和補充,從而使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成為有機整體。
(四)營造學生閱讀的氛圍
俗語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給學生創設“朱”的讀書環境,幫助學生盡快駛上喜歡讀書的軌道。教室的墻壁可張貼關于讀書的名言,如“書猶藥也,可以醫愚”等。教室里也可創立“圖書角”,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充足的資源,并不斷補充和更新,使他們能隨時進行自由的閱讀。讓“圖書角”成為一眼不斷流動汩汩清泉的水源,長久地保持住學生鮮活的閱讀興趣,漸漸形成熱愛閱讀的習慣。
在學習之余,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比如課前三分鐘“自選美文賞讀”、朗讀比賽、讀書心得交流會、“好書我來薦”等,讓學生的閱讀有了伙伴,在與伙伴的交流中分享閱讀,豐富多元的收獲,讓學生享受到讀書的快樂感、成就感,享受到更多的課外閱讀樂趣。
躬親示范,教師要給學生樹立愛看書、勤閱讀的榜樣。常言道:言傳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閱讀興趣與習慣的培養亦是如此。只有熱愛閱讀的長輩才能培養出熱愛閱讀的孩子,只有熱愛閱讀的老師才能培養出熱愛閱讀的學生。教師、家長要以買書閱讀的習慣行為,以家庭學校的書香氛圍,以陶醉于閱讀的專注神情,熏染學生,吸引學生進入熱愛閱讀的境界。
閱讀是我們要終生堅持的事情,學會閱讀不僅會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而且會使學生在閱讀中尋找到一種文化認同感,尋求到人生的價值。我們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孩子們的黃金階段,促進他們健康、和諧、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