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成長都需要得到關注,我們想通過研究“德育微故事”促進班級的和諧發(fā)展和學生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當今時代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就要求我們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學校教育團體中德育的先鋒隊,班主任老師們應該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我們想在“德育微故事”研究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學生的品德教育的過程。所謂“德育微故事”就是捕捉學生在日常學習活動中的典型案例。再通過一個個典型案例的收集和進一步研究,形成適合我們班主任工作需要的工作策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時效性。
【關鍵詞】德育微故事 先鋒 班主任 實效性
“德育微故事”研究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更是一個開放教育的過程,我們探索的途徑有:捕捉“微現(xiàn)象”,預防“微問題”;創(chuàng)設“微組織”,搭建“微平臺”;開發(fā)“微課程”,實現(xiàn)“微體驗”。
一、所謂“德育微故事”
所謂的“德育微故事”就是捕捉學生在日常學習活動中的典型案例。在通過一個個典型案例的收集和進一步研究,形成適合我們班主任工作需要的工作策略,實現(xiàn)對學生的品德教育的過程,促進班級的和諧發(fā)展,從而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時效性。“德育微故事”研究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更是一個開放教育的過程 。
二、“德育微故事”研究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
我們研究的特色在于實踐研究立足于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小故事,與學生自身成長是密切聯(lián)系的,切合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我們研究的切入點新穎,“關注點小且新”“關注面特且全”“關注視角獨且廣”。
1.關注點小且新
我們研究的是發(fā)生在每個孩子身上的故事或者他們身邊的故事,關注點小;我們研究的“德育微故事”與當今最流行的“微電影”“微信”“微博”等最新的詞“微”字為研究主題,選題新穎。
2.關注面特且全
我們將通過三個層面來關注學生的“德育微故事”,首先是所有工作室的班主任們分享他們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德育微故事”;第二個層面是家長分享他們在家教過程中的“小故事”;第三個層面是孩子們自己個人成長的“微故事”。
我們希望通過工作室成員帶動所在班級的學生和家長一起來關注孩子們成長的故事分享,通過這一個個的“德育微故事”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促進學生的優(yōu)秀品行的養(yǎng)成和班級和諧發(fā)展。
3.關注視角獨且廣
我們關注的視角獨特,我們的載體形式是“微故事”,所關注的“微故事”,是發(fā)生在每個孩子身上或身邊的故事。我們的“德育微故事”可挖掘的形式很豐富,可以是教師、“故事媽媽”講述;可以是孩子分享自己成長的小故事;可以是講述的形式、表演的形式,也可以通過“微拍”的形式……我們的“德育微故事”的形式豐富多樣。
“德育微故事”的研究從孩子的需要的出發(fā),從班主任的專業(yè)化成長的需要出發(fā)。以學生為研究的主體,為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服務;為班級的和諧建設服務。
三、收集和整理“德育微故事”
小學德育面向的是6-12周歲的小學生,根據(jù)小學階段三個學段的品格發(fā)展特點我們將“德育微故事”進行分層研究:
第一學段(1-2年級)重點進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這學段我們就通過比較簡單的故事,生動的講述和視頻等媒介,讓學生通過一個個“德育微故事”學會正確的行為習慣,了解良好的道德品質 ,為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服務。
第二學段(3-4年級)重點進行中華傳統(tǒng)美德、禮儀教育、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yǎng)。根據(jù)第二學段的學生心理特點,他們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和行為判斷能力,但在行為和意識的統(tǒng)一上還有待提高。所以通過辨析、情境體驗等,讓“德育微故事”與他們的生活相聯(lián)系,從而學會明辨是非,指導實踐。
第三學段(5-6年級)重點進行以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價值觀教育為核心的品德教育。有了前面兩個學段的準備,到第三個學段,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學生由個體的道德意識向集體、社會和國家層面提升,通過“德育微故事”可以培養(yǎng)他們營造和諧團結的集體,學會為他人服務,培養(yǎng)他們的家國情懷。
四、巧用“德育微故事”,滋養(yǎng)學生品格
1.先有素材,解決“無米之炊”的難題
經過篩選,從老師們寫的一百多篇的“德育微故事”里選擇出低年級30篇,中年級20篇,高年級31篇的“德育微故事”讀本,供班主任、學生和家長閱讀使用。同時可以作為班主任、輔導員開展主題班隊會活動的教材。
2.成立“德育微故事”講師團
“講師團”有三個部分組成:一是教師,開展教師講“德育微故事”比賽,讓每位成員都具備講故事的本領;二是家長,成立“故事媽媽”講師團,對“故事媽媽”進行定期培訓;三是學生,舉辦學生講故事比賽,從中選拔人才成立“小小故事家”團隊。
3. 舉辦沙龍活動,搭建共同成長平臺
以課題主持人肖亞女主持的海滄區(qū)名班主任工作室為平臺,定期開展以“德育微故事”研究為主題研討交流活動。肖亞女老師的《學雷鋒,“酷”》,李星星老師的《助人為樂 奉獻愛心》,林燕妮老師的《同學之間發(fā)生矛盾》,張秀筐老師的《我和我的班集體》,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貝多芬說“把美德、善行傳給你的孩子們,而不是留下財富,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帶來幸福——這是我的經驗之談。”讓我們做學生幸福人生的良師益友,讓一個個“德育微故事”滋養(yǎng)學生的品格,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幸福人生。
【參考文獻】
【1】馬玉輝.試論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J】.黑龍江科學,2015(11)
【2】陳達明.有效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02)
【3】寧興校.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探究【J】.學周刊,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