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琳
現階段,農村小學課外閱讀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影響課外閱讀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如圖書資源匱乏、教師重視程度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因此,采取何種方式扭轉農村小學課外閱讀窘境,成為農村小學語文一線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對此,本文從更新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教師教學素養;以語文教材為藍本,推薦相關閱讀書目;開展班級讀書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加強閱讀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學會讀書;營造良好閱讀環境,提供課外閱讀條件幾方面探討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
一、更新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教師教學素養
在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以素質教育精神、新課標理念為引領,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重視并積極開展課外閱讀,通過教師自身教學素養的提升,有效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幫助農村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對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秉持與時俱進的教育原則,結合當前農村小學學校的教學現狀,加強與其他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深入交流,挖掘具有價值、創新內涵的教育觀念,并將其融入到農村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當中,為學生提供科學且有針對性的課外閱讀指導。此外,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利用閑暇時間閱讀有利于自身專業素養提升的書籍,如名家傳記、同時性書籍等,在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素養的同時,掌握更為全面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方法,以便在日后的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當中予以學生恰當的指導。
二、以語文教材為藍本,推薦相關閱讀書目
在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深入研讀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以小學語文教材為藍本,結合當前農村小學生的認知現狀、能力水平為其推薦相關的閱讀書目,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達到拓展課內閱讀的目的。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語文《海底世界》的講解時,農村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海底世界的圖片或者視頻,這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海底兩萬里》這一課外閱讀書籍,引導學生徜徉在課外書籍的閱讀海洋之中,將課內學習的熱情逐步轉移到課外閱讀活動當中,積極探索大海的奧秘。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必然會有所增加。
三、開展班級讀書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迎合小學生愛玩、好動、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班級讀書活動,促使學生產生“我要讀”的強烈動機,最大限度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學生感受課外閱讀的獨特魅力,通過學生自身情感體驗的強化使得學生愛上課外閱讀。
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學期舉辦“百科知識競賽”主題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內容涵蓋科學、社會、文學、美術等多個領域,需要學生在活動開展之前多多閱讀各類型的書籍,以便在“百科知識競賽”活動中取得佳績,這對學生知識量的擴展、課外閱讀效率的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再如,教師還可以開展“我讀我演”的班級活動,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合作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共同閱讀一個課外讀物,并將其中的情節、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有利于學生合作能力、表現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
四、加強閱讀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學會讀書
在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從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來,將學生看作是課外閱讀課堂的主體,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方法的系統指導,引導學生學會讀書,為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
對此,教師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課外閱讀方法,實現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會讀書。例如,教師可以以“題材”為切入點,指導學生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1)詩歌散文類可以選擇誦讀的閱讀方式,注重體會文章中的情感,通過誦讀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2)自然文史類書籍,學生可以選擇泛讀、略讀的方式進行,捕捉文章中的關鍵信息,將此看作是擴展自身認知視野的重要途徑。學生在掌握不同題材書籍閱讀方法之后,便可以選擇相應的方式進行閱讀,會受到意想不到的閱讀效果。
此外,教師要指導學生撰寫讀書筆記、摘錄經典句子,對所閱讀的課外文章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并將其逐步運用到自身的寫作活動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勤于動腦的良好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
五、營造良好閱讀環境,提供課外閱讀條件
在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身所承擔的教育責任,為學生營造優質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引導學生從思想觀念中重視課外閱讀,以便為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有序進行提供良好條件。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成立“圖書廣角”,鼓勵班級內的每一名學生將自己現有的課外閱讀讀物帶入課堂,放置在圖書廣角當中,并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借閱制度,并設置專門的“圖書館員”,在減少農村學校購買圖書開銷的同時,還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再如,教師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利用農村現有的資源擴展學生的課外閱讀事業,幫助學生消化、理解閱讀文本的內涵,在蘇教版小學語文《青松》一課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入生活當中,觀察青松的特征,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進一步強化閱讀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以新課程改革精神為引領,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重視課外閱讀,以小學語文教材為藍本,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推薦相關閱讀書目,積極開展班級讀書活動,營造良好的班級課外閱讀氛圍,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系統指導,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做到會讀書、讀好書。此外,教師要需要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內外閱讀,進一步提高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秦梅珍.優化農村小學課外閱讀 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華夏教師,2018(21)
【2】向瓊,黃興成.課外閱讀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助推作用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
【3】孫永安.淺談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J】.才智,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