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紅
【摘 要】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閱讀與寫作相結(jié)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讀促寫,相得益彰,是一種十分值得提倡的教學方式。本文從文本仿寫、文本“補白”、汲取文本特點三方面探討了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以期能讀寫結(jié)合,相互促進,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習作教學
閱讀和寫作,既相互獨立,又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關(guān)系。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閱讀與寫作相結(jié)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可以握住閱讀與寫作間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性,以讀促寫,讀寫結(jié)合。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仿寫文本精彩片段,汲取文本精華,也能以寫作促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進一步理解,是一種十分值得提倡的教學方式。
一、文本仿寫,豐富寫作內(nèi)容
小學生剛剛接觸作文,仿寫可以消除學生對寫作的畏俱,也能使學生快速地掌握寫作技巧,產(chǎn)生寫的欲望。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搭建寫作的橋梁,根據(jù)課文特點,進行片段仿寫、結(jié)構(gòu)仿寫、語言仿寫等,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采用“總分總”的形式寫一寫,內(nèi)容不限。有的學生仿寫了一段公園里的菊花,寫出菊花的千姿百態(tài)和對菊花孤傲的贊美;有的學生仿寫了一段關(guān)于天上的白云,寫出了白云形狀的千奇百怪,也寫出了自己對白云這個“魔術(shù)師”的喜愛之情;還有的學生仿寫了步行街的非凡熱鬧和人山人海的景象。再比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最喜歡作者的哪一段描寫,然后試著仿寫自己家鄉(xiāng)的秋天,學生躍躍欲試,興趣得到了很大的激發(fā)。有的學生說自己喜歡課文中對河流的描寫,語言很美,動靜結(jié)石。在仿寫自己家鄉(xiāng)的秋天小河時,她這樣寫道:“秋天的小河清亮清亮的,遠遠望去就像一條彎曲的帶絲帶,蜿蜒曲折地向遠方飄去。偶爾,水面上飄來幾片樹葉,漾起了一道道波紋,就像小船在河水里劃來劃去。”
作文初始階段的仿寫,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常用的好詞佳句,這對學生以后的作文有著直接而良好的影響,學生因為內(nèi)容的熟悉也會對習作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最快捷的掌握作文的寫作手法。
二、文本“補白”,拓寬寫作途徑
“留白”也是藝術(shù),通過“留白”,能讓讀者產(chǎn)生更大的想象空間,思維延伸,感受作者的無言之境,使作品意境更深。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挖掘文本“空白”,激發(fā)學生積極去思維,對文本的空白進行個性“補白”,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能通過對課文的“二次創(chuàng)作”,為習作的表達提供更多元化的訓練方式。
例如《三顧茅廬》一文,教師可以通過“背景補白”的方式,使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通過“補白”,激勵學生通過上網(wǎng)搜索、查找書籍等方式去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和人物介紹,在課前將對背景材料的補白在學習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可以使學生快速的進入文本情境,有助于正確的解讀文本。再比如《蒲公英》一課,對課文最后一段的理解的是難點,如何讓學生通過對“落在泥土里的種子”去理解對生活的腳踏實地呢?我采用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補白”方式,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象成是“那一顆落到沙漠或者湖泊里的種子”,就在自己的生命盡頭時,內(nèi)心會有什么想法呢?這樣的問題,可以使學生的情感被充分激發(fā)出來,知道不能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
填補文本“補白”,可以幫助學生自己解讀文本,在表達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過程中與作者、與文本產(chǎn)生思想與情感的共鳴,讓課堂教學更具實效。
三、汲取文本特點,把握寫作技能
閱讀是一種認知過程,而寫作則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汲取文本特點,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寫作,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鑒賞能力,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引導學生把握寫作技能。
例如《第一次抱母親》一課,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厘清故事情節(jié)、整體感知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進行設問:“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通過什么方式展開敘述的?”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回答。有學生回答:“本文主要是通過對話表現(xiàn)情感的,主要人物有‘我、護士、母親三人。”還有的學生說“本文主要記敘了‘我對母親的崇敬與愛戴之情。”在學習完課文后,教師再乘勝追擊開展寫作活動:“同學們,生活中,你們的媽媽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請大家回憶一下,嘗試寫一個生活中的小片段吧。”有的學生利用刻畫人物方法中的動作描寫進行寫作:“每天媽媽下班回來,都會拎著大小袋子的菜,跟我打個招呼后便匆匆鉆進廚房。她嫻熟的在洗菜池里將菜洗凈撈出,用刀切成小長段。然后打開煤氣灶,待鍋熱后倒油,再過一小會兒便將菜倒入鍋中,不停地翻炒,加上各種調(diào)味料,不一會兒,一盆盆香噴噴的拿手菜便被端上餐桌。媽媽真不愧是我們家的‘大廚師!”
從文本特點著眼,適時地指導學生寫作,可以幫助學生厘清文本的表達方式和寫作特點,讓學生在寫作中有形可仿,有法可循,有話會講。
綜上所述,閱讀和寫作的一體化教學模式,能以閱讀帶動寫作,以寫作深化閱讀,當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學生的寫作技巧也會有質(zhì)的提升,才能“下筆如有神”。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途徑,拓寬寫作途徑,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梅.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途徑探微【J】.小學教學參考,2017(6)
【2】劉芹.“無”中生“有”,精彩補白—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補白”教學【J】.課外語文,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