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
【摘 要】
小學語文是小學生學習的基礎,無疑也是重中之重,而作業更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現如今新課改的全面推進,促使每一個學校每位教師都需要合理的設計作業,不能過于難做,當然也不能太簡單。教師設計的作業必須考慮到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檢驗和發揮,同時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于是,設計一份優秀的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喜歡上做作業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本文將分析小學語文實踐性作業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
小學 語文 實踐性作業 設計
相對于其他學科,小學語文的實踐性較強,而語文作業更是檢驗學生課上所學、查漏補缺的重要部分。換句話說,課上教學、課下作業、課外活動三部分便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所有組成部分。如果課下作業只有書面部分的作業,那課外活動這一項便無從體現了,也不能滿足新課程標準中提倡的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對此,教師應布置適量的實踐性作業,布置多層次、多樣化的作業,以便于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實踐中學到知識;要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證學生喜歡,并主動去做。
一、因材施教——考慮學生基礎水平
因材施教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都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個體差異,每個人之間都是不同的,也不可能保證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基本相同,尤其是這一點在小學生身上表現的更加明顯。針對這樣的問題,現在教師的普遍做法是給所有學生都布置中等難度的作業題,沒有因為誰特別優秀就將題目設計的較難,也沒有因誰水平層次較低就給題目降低難度。從這一點來說,教師確實做到了一視同仁,但殊不知這樣的作業只會讓優秀的學生覺得太簡單而敷衍了事,讓水平較低的學生還是覺得較難而不愿意做。換句話說,這樣的改變實際上來說也只適合中等層次的學生。因此,教師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層次水平來分別布置不同難易程度的題目,這樣做才真的算是一視同仁。
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是很強的,除了性格內向等因素影響以外,他們大多數都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更別說是帶有實踐性的活動了。在語文教學中,讓所有人都切身參與教學是必要的,針對學生的智力水平層次和性格因素,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教學方式,也能更好的調動所有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切實體會到語文的魅力。
二、趣味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作為一個年齡較小的群體,好動是這一群體的普遍特點,這也就解釋了學生為什么都不喜歡抄寫字詞的作業。既然學生不喜歡,那么教師不妨去布置一些更富有趣味性的作業,寓教于樂,如果不能改變作業形式,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始終處于被動狀態。為了改變學生在學習之中的這種被動,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作為教師可以從學習情境入手,設置一個與課文內容相符的學習環境,甚至模擬課文中的場景,開展情景活動,自然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之中。
所謂趣味教學,無外乎就是用多種方式教學,在其中選出孩子們喜歡的方式進行沿用。要做到選出合適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將學習任務分解整合,把整塊的學習任務分成幾個環節,環環相扣,最后將各個模塊統一起來,一步一步引領學生投入到學習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很容易可以找到學生們喜歡學習的部分,用這些部分做鋪墊;同時找到學生們不喜歡學習的部分,并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們參與學習。例如,教師在講述故事性課文的時候,可以在網上尋找相應的故事片段,以多媒體的形式播放給同學們欣賞;或者可以讓孩子們扮演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親身去參與故事的發展,也能更好的了解課文內容。
三、體驗教學——實踐作業回歸生活
體驗類的作業是實踐的切實體現,可以讓學生真正的深入生活,親身體驗的主觀感受更能加深印象,也更能體會對應的從事這些活動的人們的切實感受,從而更加理解他們。這項作業能更好的促進學生了解知識,也能培養學生們良好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們的思想道德水準。
體驗生活的第一步無疑一定是要體驗父母。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個老師,只有理解了父母生你養你的辛苦,才能更好的與父母溝通交流。如果連父母都都不能溝通好,那更別說體驗別的什么了。教師可以讓學生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交流,也能促進學生們的進步。第二步便是要體驗社會了。社會比家庭復雜的多,但是小學生用他們的眼光卻看不出什么,對社會的了解也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樣深刻。太早的了解到社會的陰暗面總歸是不好的,但是可以讓學生們多了解一下社會積極的方面,也有助于孩子的成長。例如,可以布置下去某個當今社會上熱議的現象,讓學生去采訪自己的街坊鄰居,甚至膽大一點的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到公園或是商場采訪一些陌生人。長此以往,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和心智成熟。
小學生大多還是好動的,好奇心也強。布置好好的實踐作業必然會讓學生們樂于學習,做好布置的作業,進一步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用心思,將作業超出課本之外,將方向引導向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主觀能動性,有助于促進小學生素質快速發展,同時也可以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奠定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