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榮
[摘要] 目的 該文對再生醫療器械在消毒供應室全程的質量管理控制下的效果進行分析和探究。方法 該文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再生醫療器械680套為研究對象,對2016年2月—2017年1月采取了感染監控措施,主要針對回收、清洗、包裝和滅菌等環節,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質量控制管理,并對再生醫療器械的全程質控效果進行了分析。結果 通過對全程質控管理實施前后情況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實施后的各個環節達標率和醫護人員對器械消毒后的滿意度都要好于措施實施前,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對再生醫療器械的消毒供應室全程質量控制管理,能夠使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質量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從而有效的減少感染情況的發生,在臨床中值得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 消毒供應室;再生醫療器械;全程質控管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b)-0006-02
Research on Whol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Effect of Regeneration Medical Equipment in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ZHAO Chun-rong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Heze Municiple Hospital,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whol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effect of regeneration medical equipment in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Methods 680 sets of regeneration medical equipment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The infection contrd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from Febr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mainly including the recycle, washing, package and sterilization,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ated regulations for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and the whol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effect of regeneration medical equipment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andards-reaching rate of various links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medical staff to the devices after disinfec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Enhancing the whol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effect of regeneration medical equipment in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work quality level in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thus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infection, 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Regeneration medical equipment; Whole-course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Effect
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各行各業都開始積極響應號召,紛紛研究具有創新的節省環保措施。我國的醫療服務行業中存在,大量的再生醫療器械,所謂的再生醫療器械就是在經過清洗、消毒和滅菌等一系列流程后,可以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1]。雖然再生醫療器械對于節省資源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是消毒工作是著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再生醫療器械的制作材料為金屬材質,所具有的類型和結果都比較多和復雜,再生醫療器械的應用屬于我國衛生事業上非常重要的實施項目。由于工作人員對于再生醫療器械的概念缺乏一個足夠和全面的認識,造成了責任心不夠,對再生醫療器械消毒和滅菌等其他環節沒有給予高度的重視,容易造成醫療醫生存在極大的安全健康隱患,不僅影響著醫療機構的信譽,同時對使用者的生命健康產生著極大的威脅。所以,在當前階段加強對再生醫療器械的消毒全程質控管理成為了重中之重[2]。該文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再生醫療器械680套為研究對象,對再生醫療器械在消毒供應室接受全程質控管理后的效果進行了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文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680套再生醫療器械為研究對象,其中以2016年1月為界限,將2016年2月—2017年1月這一時間段采取了全程質量監控管理,即為實施后;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這一時間段為實施前。醫護人員共80名,其中護理人員47名,護士長6名,主管護士12名,護師15名。
1.2 方法
在采取消毒供應室全程質量管理前,對再生醫療器械采取常規性的消毒管理模式,也就是按照醫院一直以來的做法進行消毒供應室管理。
為了提高消毒質量,減少感染率,采取消毒供應室全程質量控制管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3]:①加強醫療器械回收質量控制措施,醫療器械在使用后要對其類型、規格和數量等進行歸類處理和清點,確保沒有物品的遺落,同時對器械的完整性進行檢查,檢查器械上是否存在銹跡和血跡等污跡,一次性的醫療器械要做好控制和管理工作,避免再次使用。②加強清洗環節的質量控制管理,當再生醫療器械經過科學準確的分類和整理后,要及時地對其進行清洗,對醫療器械上殘留的有機物和血跡等污跡進行徹底的清洗,清洗設備最好是選擇全自動清洗消毒機,保證醫療器械的表面和蒸汽得到充分的接觸,提高滅菌的質量和效率。③增強包裝環節的質量控制管理,配包人員將配備好的器械移交給包裝人員進行包裝處理,在進行包裝前要對器械的數量和質量進行詳細的檢查,確保化學指示卡在設備內,明確標注包裝人員編號、滅菌時間和失效期等。④注重滅菌環節的質量控制管理,對于已經完成包裝處理的器械要及時地采取有效的滅菌處理。滅菌前,工作人員認真檢查器械包裝的完整性,其中主要包括設備的數量、滅菌標識等,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 “壓力蒸汽滅菌操作規程”運行滅菌程序。
1.3 觀察指標
對再生醫療器械在消毒供應室采取全程質量控制管理的前后,對各個環節的達標率以及醫護人員的消毒滿意度進行統計和分析。滿意度劃分為4個等級,即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及不滿意,總滿意度就是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和比較滿意人數的總和與總人數的百分比。各環節的達標率就是回收、清洗、包裝及滅菌等環節的合格率[4]。
1.4 統計方法
研究的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全程質控管理實施前后情況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實施后各個環節的達標率和醫護人員對器械消毒后的滿意度都要好于措施實施前,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3 討論
當前,對于再生醫療器械的管理和消毒控制沒有引起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以至于大量的醫療衛生安全事件出現,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所以加強再生醫療器械實行全程質控管理極其重要[5]。對再生醫療器械實施全程質控管理就是要求消毒供應室在各個環節都要進行質量控制,及時發現和處理存在的問題,確保質量得到持續性的改進。在該次研究中,通過對全程質控管理實施前后情況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實施后各個環節的達標率和醫護人員對器械消毒后的滿意度都要好于措施實施前(P<0.05)。表明加強對再生醫療器械的消毒供應室全程質量控制管理,能夠使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質量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從而有效地減少感染情況的發生,在臨床中值得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徐末.消毒供應室對再生醫療器械的全程質控管理[J].醫療裝備,2016,29(16):75.
[2] 陳昱伶.消毒供應室對再生醫療器械的質量管理[J].飲食保健,2016,3(6):216-217.
[3] 劉自成.消毒供應室對再生醫療器械的全程質控管理措施分析[J].商情,2017(24).
[4] 樸京花.消毒供應室對再生醫療器械的全程質控管[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87):185.
[5] 曹裕輝,胡克蘇.全程質控管理模式對消毒供應室醫療器械合格率及工作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6,29(11):1581-1583.
(收稿日期: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