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李海霞
[摘要] 目的 分析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臨床運用效果神經內科護理管理管理水平,以提升。方法 選取該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神經內科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就診前后順序分為常規組與精細組;前者采取常規護理管理,在此基礎之上,后者采取精細化管理;對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服務情況等進行觀察與對比。結果 精細組患者整體滿意度、護理態度、護理操作以及健康教育等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神經內科患者予以精細化管理,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降低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 神經內科;精細化管理;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b)-0025-02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fined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LI Cai-xia1, LI Hai-xia2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Rizhao Central Hospital,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276800 China;2.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Rizhao Central Hospital,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276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fined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neurology nursing was analyzed to improve the nursing management level of neurology. Methods 96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is order, the routine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while the refined group adopted the refined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and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ervi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observed. Results The holistic satisfactory degree, nursing attitude, nursing oper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scores in the refined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refined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s of adverse events and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 great promo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Refined management; Adverse events
相較于其他科室的患者,神經內科患者的年齡偏大,發病急,病情較為嚴重,且可能合并部分功能障礙[1]。因此,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難度相對較大,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在護理過程中,為保證神經內科的護理質量,并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有必要選取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為了解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運用價值,該案將對該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48例神經內科患者予以精細化管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所收治的96例神經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就診前后順序,將所有對象均分成兩組,分別為常規組與精細組。常規組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區間41~84歲,平均年齡(61.2±3.9)歲;10例腦梗死,10例眩暈綜合征,16例暈厥,6例腦出血,6例頭痛。精細組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區間43~82歲,平均年齡(62.6±4.0)歲;11例腦梗死,8例眩暈綜合征,18例暈厥,7例腦出血,4例頭痛。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如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常規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管理,比如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與護理措施,告知患者治療期間應注意的事項。在此基礎之上,對精細組患者實施精細化管理,具體包含如下幾方面內容。
①人員管理:依照精細化管理理念,對精神內科各個崗位護理人員的職能加以明確,采取分層負責制,比如可將護理人員分為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等。不同崗位負責不同的工作內容,護士長把控護理質量,對各項護理工作的落實狀況予以監督與檢查。責任組長對入院患者的生理與心理狀況予以評估,并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科學指導。責任護士負責為自身所分配管理的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比如心理護理、病情監測等。
②工作流程:對護理人員予以科學排班,保證所安排的每個班次中,至少有名資歷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而確保護理質量與效率,避免出現不良事件。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需定期對患者及家屬展開衛生宣教,并對其介紹有關疾病的知識,以加深其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從而提升其治療的積極性與配合度,提高護理滿意度。出院前1 d,需對患者說明出院后需注意的事項,且叮囑其定期回院復診。
③風險管理:注重護理人員的風險教育,加強其對臨床中各風險因素的認知,比如墜床、跌倒以及自殺等,從而提升其風險意識,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還需強化護理人員技能訓練,告知其護理中極易發生的不良行為,如護理文書書寫不合理、配藥不合理等,進而最大限度降低各種風險事故的出現。
④績效管理:定期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情況予以量化考核,或開展素質測評,對成績優秀者予以表彰獎勵,針對成績較差者,應予以相應的懲罰,并強化教育,以提升其專業素質。
1.3 觀察指標
1.3.1 護理服務質量觀察 醫院自擬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對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含4項,分別是整體滿意度、護理態度、護理操作及健康教育。參照不同的比例予以相應的分數,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滿意度越高,護理服務越好。
1.3.2 不良事件與并發癥觀察 對患者住院期間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且進行組間對比。
1.4 統計方法
采取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展開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服務質量情況比較
精細組患者整體滿意度、護理態度、護理操作以及健康教育等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精細組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未發生不良事件或并發癥;常規組患者在住院期間有5例發生不良事件,6例發生并發癥,其發生率分別為10.4%、12.5%,組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醫療活動中,護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環節與步驟,其對促進患者身體的康復,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2]。而選取合理的護理方法,同樣是至關重要的。精細化管理就是其中較為理想的護理方案,其秉持精益求精的態度,認真處理護理中各項工作,避免各種可能出現的誤差或不良事件,注重各個護理細節,并準確銜接,從而更好地完成護理工作,保證護理服務的質量與效率,為患者提供完善、完美的護理服務,降低各種不良事件的發生,促進患者的早日恢復。由于神經內科患者的特殊性,更應注重護理過程中的細節,精準把握各項護理內容,如此方能達到護理的效果與目的。
該次研究中,采取精細化管理的精細組患者,其護理后的各項指標均明顯高于常規組,比如整體滿意度、護理態度、護理操作以及健康教育等。另外,在不良事件與并發癥發生率上,精細組也明顯低于常規組(0.0%vs 10.4%、0.0% vs 1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對神經內科患者予以精細化管理,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降低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率,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護理管理措施,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靳勝燕.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32):180-182.
[2] 胡朝霞.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精細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當代醫學,2015(25):116-117.
(收稿日期:2017-10-19)
馬翠
[摘要] 目的 觀察并分析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精細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7月選取該院神經內科收治的3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包括對照組與觀察組),前者接受常規護理管理,后者展開精細化護理管理。比較兩組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并進行比較。結果 ①在患者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為95.0%,相比于對照組的80.0%明顯升高,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在護理質量方面,觀察組的護理文書合格率及操作合格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護理意外發生率及患者投訴率則相比于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結論 醫院神經內科通過開展精細化護理管理,可充分促進患者滿意度及護理質量的提升,實現良好護患關系的構建,值得重視。
[關鍵詞] 精細化管理;神經內科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b)-0065-02
神經內科的患者年齡相對較大,其病情比較嚴重,且起病急,在發病的同時會伴有部分功能障礙癥狀,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另外,由于神經內科的特殊性,對其護理工作要求必要高,并且護理難度較大[1]。在傳統的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在對護理管理方法進行不斷改革的同時,需要引進先進的護理管理模式,以便促使神經內科護理工作質量的提高。精細化管理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在神經內科的護理管理中起到較好的護理效果,能夠促使醫療服務成本的下降,促使護理服務質量提高,為推動醫院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2]。在該次研究中,通過對2015年7月—2017年7月神經內科32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該院收治的320例神經內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60例)患者中,男性87例,女性73例。年齡在22~78歲之間,平均為(44.6±3.6)歲。實驗組(160例)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齡在23~79歲之間,平均為(45.4±3.7)歲。一般資料對比中,兩組患者差異無統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護理人員15名,年齡在23~46歲之間,平均為(33.2±2.4)歲。其中主管護師4名,護師5名,護士6名。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9名,大專6名。工作年限:低于5年5名,5~10年6名,超過10年4名。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實驗組給予精細化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建立精細化管理制度。在神經內科開展精細化護理管理的前提是建立全面、量化的制度與標準。①需要在神經內科科室中建立責任制度。需要制定全科會議制度,并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進行分類,制定合理的分組與分班制度。可以采用分層負責制,有護士長、責任組長與責任護士進行分層護理。護士長主要對患者的身心情況進行評估,針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正確指導。責任護士的主要職責是需要落實好護理工作,作為護理工作的執行者,需要對患者的日常護理進行操作。②需要對風險管理制度進行合理建立。神經內科的患者其病情種類較多,意外事件時常發生,需要對護理人員加強風險教育,有效規避護理中出現的風險因素。例如,針對患者出現跌倒、墜床、自殺、褥瘡等風險因素進行分析,以便對其進行有效的規避處理,并對護理進行合理評估。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針對墜床風險,可以在床邊增加護欄或約束帶,并張貼“小心地滑”的標志,避免出現跌倒現象。并針對可能出現自殺傾向的患者,需要及時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在護理工作中的每個環節中,需要嚴格按照護理要求來完成,盡可能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并對護理人員進行法律意識的培訓,提高意外事件應對能力。
(2)護理人員精細化管理。神經內科中的疾病種類較多,病情復雜多樣,會增加護理難度。尤其是年輕且經驗不夠豐富的護士,需要加強崗前培訓,熟練掌握護理的專業技能。針對工作一定年限的護士,需要開展定期培訓活動,不斷的提高與完善護士自我綜合素養,更新專業護理知識,針對急救與基礎護理知識進行熟練掌握,并對??谱o理等專業技能進行學習與掌握,以便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在排班制度中,需要綜合考慮到醫院與護士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合理安排,并對護士人員的工作進行合理分工處理。充分給予護士人文關懷,盡可能幫助護理人員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另外,需要對護理人員的績效進行精細化管理。對其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及時了解護理工作執行與操作情況,并對文書書寫情況、意外事件發生率與投訴情況等。考核優秀的護理人員,需要給予物質與精神獎勵,充分調動護理積極性,針對不合格護理人員需要給予一定的懲罰。
(3)精細化工作流程的建立。為了有效提高護理質量,需要對護理工作流程進行規范處理,并對護理標準進行量化處理。在患者入院的時候需要制定出接待流程,在治療中需要制定出合理的護理與健康教育流程,在出院給予合理的出院指導。并給予相應的流程圖進行參照。在接待流程中,需要主動迎接患者,協助患者辦理入院手續,并向其介紹病房環境與入院事項等。在治療護理流程中,需要嚴格按照護理規范要求來執行,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巡視。同時,可以給予一對一指導,及時疏導患者不良心理,并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患者出院的時候,需要對出院手續進行協助辦理,并給予出院指導,對其進行記錄。
1.3 觀察指標
采用自擬護理滿意率調查量表對護理滿意度工作進行綜合評估,評估內容主要有護理人員護理工作操作熟練程度、護理工作完成情況與護理態度等??偡譃?00分,60分以內表示不滿意,60~89分表示比較滿意,90~100分表示非常滿意。此外,采取自制護理質量考核表對兩組的護理文書合格率、操作合格率及護理意外發生率等進行評價與記錄。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0%,相比于對照組的80.0%明顯升高,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
經統計,觀察組的護理文書合格率及操作合格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護理意外發生率及患者投訴率則相比于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在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新的醫療設備及技術手段被投入研發中,并被廣泛應用在臨床工作中,極大程度上促進了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醫院的管理理念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革,各項管理工作的水平也日漸升高[3]?,F階段,我國各大醫院的規模日益擴大,但醫療工作者的人數卻沒有增加,人員缺乏問題依舊存在。這樣一來,便大大增加了醫院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量及工作壓力,同時,在醫院中神經內科屬于重要科室,該科患者通常年齡比較大,且起病急、病程長、病情嚴重、護理工作難度大且風險高等特點。在此種形勢下,為將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效解決,全面促進該科室護理水平及效果的提升,就應當積極做好護理管理工作,確保各項護理工作規范、準確進行[4]。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精細化管理逐漸發展起來,是一種比較新的管理理念。精細化管理主要是將護理管理進行精益求精處理,即將護理與管理工作做到極致。在護理管理中需要采取細化處理模式來完成,并細化處理每個環節的護理工作。目前,在不同領域的管理中,精細化管理應用效果較好[5]。由于醫院的護理質量會直接體現出管理水平,精細化管理可以顯著提高精神內科的護理管理質量,這種管理模式主要是建立在科技基礎上。同時,其主要特性為精細化護理操作,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財力、人力、物理等資源,以便對其進行優化配置,從而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精細化管理模式可以明顯降低醫療護理服務的成本,為醫院節省開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醫院的總體的經濟效益。對精神內科的護理質量可以顯著提高,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在該次研究中,通過對該院收治的320例神經內科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與護理質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采用精細化管理,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能夠顯著提高護理滿意度與護理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醫院通過在神經內科中開展精細化護理管理,可充分促進患者滿意度及護理質量的提升,實現良好護患關系的構建,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吳惠玲,唐婭.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6):251-252.
[2] 靳勝燕.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32):180-182.
[3] 谷靜.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2,16(33):19.
[4] 李世珍.安全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1):4-6.
[5] 陶慧麗.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7):64-65.
(收稿日期: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