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鵬
摘要:本文以甘肅省內普通高校為例,根據甘肅省教育廳公布的相關數據,分析了三公經費公開以來,甘肅省內14所普通高等院校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接待費用、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費的結構變化和總量情況,并探討了高校三公經費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三公經費精細化管理的路徑與對策,以提升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高校;三公經費;預算支出;精細化管理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教育經費投入的擴大,高等院校獲得的財政性支持日漸增加。高等學校作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三公經費公開已成為國家財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全國機關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總體下降的情況下,甘肅省高校認真執行三公經費公開制度,各高校三公經費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
一、甘肅省內高校三公經費的預算支出概況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甘肅省教育廳公布的《甘肅省教育廳2013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表》、甘肅省教育廳2015年部門預算及“三公”經費預算》及甘肅省教育廳公布的各年度三公經費的使用情況。甘肅現有省屬普通高校27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4所,職業技術學院11所,電視大學和職工大學各1所。
(二)三公經費預算支出概況(見表1)
從總量看,2013年甘肅省內普通本科院校的三公經費總額為2361萬元,2015年為2140,下降了221萬元,下降比例為9.36%。說明甘肅省普通本科院校高校嚴格執行《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和三公經費公開制度,主動公開三公經費,接受群眾監督,嚴格審計制度,精細預算編制,同時強化節約意識,三公經費呈下降趨勢。
從內部結構看,2013年內各高校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接待費用、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費比值為3:55:42;2015年三者的相應比值為4:55:41。說明2013年和2015年甘肅省內高校三公經費的支出比例大體一致,其中公務接待費用比例較大,占半數以上。
從各高校看,不同高校三公經費的構成比例差異較大。2015年甘肅中醫藥大學三公經費的比例為8:68:24,天水師范學院比例為4:41:55。2015年公務接待費用比例最高的為甘肅中醫藥大學,占三公經費比例為68%,最低的為天水師范學院,占比為41%。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費比例最高的為天水師范學院,占三公經費55%,最低的為甘肅中醫藥大學,占比為24%。說明各高校壓縮三公經費的方式不同,在因公出國(境)費用下降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有的高校通過壓縮公務接待費用,有的高校通過壓縮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費來降低三公經費。
二、甘肅省內高校三公經費預算支出分析
(一)高校三公經費預算支出特點
1.出國費用為零
在甘肅省內14所普通高校中,2013年12所高校出國費用均為零。近年來由于各高校壓縮因公出國(境)費用,并將部分高校因公出國(境)費用由財政撥款改為非財政撥款安排支出,所以多數高校的因公出國(境)費用為零。
2.公務接待費用比例最高
從各高校公布的預算支出情況看,公務接待費用比例較大,多數高校均占半數以上,部分高校的公務接待費用甚至占用近七成。
3.公車開支差異較大
公車開支是各高校三公開支差異最大的部分。2015年甘肅省內14所普通高校公務用車購置費為零,公車開支差異主要是由于公車運行費用差異造成的。
(二)高校三公經費支出存在的問題
1.監管標準不統一
以出國經費為例,很多高校的出國經費為零。部分經費在這些數據中無法反映。高校教師有課題和項目,不少涉及國際交流,這些費用可能直接計入項目中,而不會反映到三公經費之中。高校公布的三公經費,應該僅是財政撥款中的三公經費部分的支出。事實上學校有自收自支相當數量的經費,有的學校出國經費額度會比較高,但在三公經費支出中沒有反映出來。
2. 三公經費界限模糊
三公經費尚無單獨的核算項目,某些部門或單位為規避三公經費,故意將三公經費變相列在其它科目中,事項開支混為一體。比如出國、出境費用變相為外出考察交流的票據;公車加油費在公務費或差旅費中列支;吃喝招待費在會議費中列支界限模糊,招待費等公務支出上界限模糊。[1]
3.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高校的三公經費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但是它與其他國家機關有所不同,高校有著數量龐大的學費收入,學費收入可用于三公經費但不在財政撥款的三公經費的統計中。每個學校都有著自己的三公經費統計口徑,這樣造成統計數據與實際支出之間產生很大的差距。
4.三公經費的轉移
部分高校將發生在一級部門的三公經費轉移到二級機構和下屬單位,或通過預算方式劃撥資金到下屬單位,再通過下屬單位列支本單位的三公經費。
三、高校三公經費的精細化管理
(一)高校三公經費支出的特殊性[2]
首先,高校作為一學術機構,舉辦各類國際會議、進行國際學術交流、與國外聯合辦學、公派學生交流是提升高校學術水平和影響力的主要渠道。高校因公出國費用與一般行政事業單位有很大的區別性,不能一刀切,不能將各項出國費用簡單定性為的因公出國費的支出內容。其次,一所大學往往有幾個分校區,在不同校區之間往返發生的交通車輛的購置與運行費用是不可避免的。但高校在會計核算時沒有車輛運行費中分離,因而導致了公務用車費用的虛增。最后,各類評比、檢查、接待等活動是高校的日常管理事務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不可避免地增加公務接待費用的支出。所以建議高校設置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接待費用、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費二級明細科目,制定三公經費公開的統一標準(如格式、內容、附注等,便于橫向和縱向對比),實現和預算的無縫對接。[3]
(二)建立三公經費公示制度和信息查詢制度
目前我國高校的預算實行“兩上兩下”制度,執行預算時可能導致出現偏差。公開就是一種非常廉價且非常有效的監督方式。高校建立三公經費公示制度,學校可每年在年初公示下年度經費撥款和財政預算,并在年終時再次公示經費的具體使用情況,接受全體教職工的監督。再者建立三公經費信息查詢制度,允許廣大師生隨時對三公經費提出查詢、咨詢、質疑、建議等。最后高校推行使用公務卡使用,推動結算逐步實行“零現金”。公務卡不僅可以解決攜帶用款不方便和資金安全性等問題,還有利于相關部門對資金流向的監控,保證每一筆財政支出都公開透明。
(三)三公經費的精細化管理
為了加強高校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接待費用、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費的精細化管理,可做好事前預防工作,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三公經費建立一套完整的報表體系,明確規定“三公經費”的計算范圍。使用者要填寫相應的申請表,實行表格化管理。三公經費管理越透明化、規范化,三公經費的使用效率就越高,同時便于各方對高校經費的監督和制約,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現象在高校的滋生。[4]
(四)完善審計監督機制,防止弄虛作假
要加強審計事前監督功能,提升高校三公經費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做到先有預算,后有支出。要對三公經費各項開支開展不定期的審計監督,主要審查有無超預算、非預算支出,有無鋪張浪費,有無混用會計科目以達到隱匿三公經費之目的。
總之,高校三公經費已進入了精細化管理階段。高校的公開,滿足了社會的知情權、方便群眾監督,同時促進了高校加強部門預算管理,提高辦學效率。所以高校以三公經費公開為契機,提高三公經費使用效率和財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梁勇,干勝道.關于高校三公經費問題的思考[J].高校財務,2014(17):113-117.
[2]朱皓.從公開談高校財務精細化管理[J]. 財務與管理,2014(12):19-21.
[3]田冠軍.“三公”經費的控制與審計探[J].審計研究,2013(4):74-78.
[4]秦順紅. 公開對高校加強財務管理的啟示[J].高校財務,2013(11):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