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霞
[摘要] 目的 探索精細化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應用效果。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選擇急診科120例患者,隨機分組(60例每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精細化管理和常規管理。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搶救總時間(35.41±2.86)min、接診時間(1.58±0.43)min、服務態度評分(95.36±2.44)分、護理操作評分(96.82±1.16)分、死亡率(0.00%)、意外事件發生率(1.67%)、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96.67%)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急診科人員實施精細化管理,能夠提高護理管理質量。
[關鍵詞] 精細化管理;急診科;護理管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a)-0051-02
急診科患者具有病情重、發病急驟等特點,屬于突發性的,因此需要求醫務人員具備較強技能操作和理論知識,而通過實施精細化管理,方可加強相互之間的協調配合度,優化工作流程,合理建立管理體系,明確每位醫務人員的工作職責,避免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醫療費用,提高工作效率[1]。該文旨在探索精細化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意義(2016年4月—2017年4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急診科患者120例,隨機化分組,分別為60例觀察組,60例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為突發病,由120急救車送至入院。觀察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26例,女性包括34例,平均年齡為(48.64±6.22)歲;文化程度:35例患者為初中學歷,10例患者為小學學歷,15例患者為高中及以上學歷。對照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27例,女性包括33例,平均年齡為(48.12±6.82)歲;文化程度:37例患者為初中學歷,9例患者為小學學歷,14例患者為高中及以上學歷。兩組急診科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在接診患者后,立即送往搶救室,配合醫生完成各項搶救工作。
觀察組采用精細化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1)人員精細化管理:根據科室內實際情況,合理制定人性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管理方案,確保每位醫務人員能夠熟練完成自身崗位工作,實施護士長-主管護師(責任組長)-護師(責任護士)-助理護士分層管理制度,其中護士長的主要工作為:監督科室護理質量,隨機檢查護理工作完成情況;責任組長主要工作內容為:督促自組人員工作完成情況,且定期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同時需接診120急救人員;責任護士:協助護理組長完成搶救工作,在沒有急救人員時,需觀察留觀室人員病情恢復情況;助理護士主要工作內容為:完成患者生活護理,且及時送檢驗標本[2]。
(2)加強專業知識培訓:為了確保急救流程的順利完成,需定期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且確保每位護理人員熟練、掌握搶救流程,每周培訓一次,每月考核一次,對于考核成績不合格者,需單獨再次進行培訓,且要求護理人員在閑暇時間不斷充實自身專業知識,同時護士長和責任組長隨時進行檢查指導,一旦發現問題,立即提出,并幫助組員及時改正,從而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3]。
(3)細化交接流程:①交接流程細化:對于120送來的患者,需登記至專門的記錄本中,且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用藥情況、病情、生命體征、入院時間、現場情況、送往車輛、醫務人員、區域派出所等信息,且在1分鐘內完成交接工作,實施雙簽名,立即送往急診室,通知值班醫生。②交接物品流程:對于120急診患者,需通知好警務部門,且由急診科醫務人員、警務人員共同檢查患者身上資料,包括手機所存號碼、通信錄、字條、名片、證件等,且由警務人員通知患者家屬、朋友[4]。③救治通道流程細化:患者進入搶救室后,需立即連接心電監護儀,評估病情,測量生命體征,佩戴腕帶,填寫病歷卡,并及時匯報科室主任相關情況,同時在各項檢查單上蓋綠色通道圖章,且由護理人員負責各項報告單的收取,根據患者病情,進行急診手術、緊急輸血,準備搶救藥品,從而保障醫療護理安全,確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④轉運流程交接:在完成救治工作后,可給予留院觀察,對于病情較重患者,可實施綠色通道進行搶救治療;對于病情較輕患者,可在確定家屬后,由家屬照護,并根據患者病種類型,送往相應科室,并做好交接工作[5]。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總時間、接診時間、服務態度、護理操作評分、死亡率、意外事件發生率、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
護理操作評分:包括操作和理論知識兩種考核,總分為100分,若護理人員分數越高,代表護理質量越高。
服務態度:由患者和家屬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質量進行評分,若患者服務態度越高,分數越高,總分為100分。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服務態度、護理操作評分高于對照組,搶救總時間、接診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死亡率、意外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傳統護理管理缺乏針對性、科學性等特點,無法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理念,且可影響整體護理質量,甚至可增加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此我院實施了精細化管理,其能夠降低臨床死亡率,為患者贏取搶救時間,縮短接診時間,從而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增強患者歸屬感[6]。
精細化管理能夠增強護理人員主動服務意識,提高護理服務品質,確保護理服務真誠到位,提升醫務人員社會責任感,真正體現了“人性化”服務理念。該次實驗通過進行人員精細化管理、細化交接流程、加強專業知識培訓,能夠保障患者最大權益,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減少患者醫療費用,降低搶救風險性,且能夠促使各項急救工作的順利實施,不留縫隙,從而提高護理質量,豐富醫務人員的崗位技能和專業知識能力,強化醫務人員安全教育意識,拉近護患關系,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打造品牌科室[7]。
綜上所述,精細化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學性、合理性等特點,將其用于急診科人員,能夠提高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降低死亡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縮短接診時間和搶救總時間。
[參考文獻]
[1] 張建娜,胡海.急診科醫護人員手衛生的精細化管理效果評價[J].西部醫學,2015,27(12):1879-1882.
[2] 康立美,周越,秦俊春,等.精細化管理在分診胸痛患者心電圖初篩中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5,18(8):690-692.
[3] 李玲.精細化管理理念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50.
[4] 黃春娥.精細化管理理念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63(18):4312.
[5] 陳小燕,李鳳娟.精細化管理在門診輸液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14,88(2):121-122.
[6] 徐曉,沈雪梅.精細化管理在急診轉運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7,75(1):251.
[7] 朱雪彥,張向芬.精細化管理在急診留觀室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392-393.
(收稿日期: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