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焱 劉美萍 佘金文
[摘要] 我國當前的醫療行業醫患矛盾突出、醫務從業人員離職潮、醫生職業素養危機、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不斷。高職院校是我國護理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如何結合醫療行業實踐、90后醫衛類大學生個性特點、醫學服務發展需求等,全面分析護理專業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及提升尤為重要。
[關鍵詞] 高職院校;護理;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a)-0113-02
我國當年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矛盾日益激化,如藥品回扣問題、醫療虐待及暴力行為、過度醫療等醫患問題層出不窮。職業素養是勞動者對其所從事職業了解程度及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和職業態度3大部分。高職院校歷年為國家培養大量的高素質應用技能型人才,在大學生的培養與教育中必須正確處理知識、能力、素質之間的關系,職業素養的教育不容忽略。我國護理人才需求仍缺口巨大,高職院校每年為國家培養大量護理專業技術人員,且數量逐年增加。全國護理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湖南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均要求加強護理人才的職業素質教育。
1 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及老齡化社會的逐步到來,我國的醫療護理服務需求也開始劇增。截至2015年底,全國注冊護士總數為達到324.1萬,每千人口注冊護士達2.36人[1],護士隊伍的學歷結構不斷改善,大專及以上護士達62.5%,其中大專護士占47.9%。但護士的數量與國家提出的到2020年注冊護士達到445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達到3.14人的目標仍有很大的差距,護理教育亟待大力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設立了醫學護理教育專業,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畢業生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全國護理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建立"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護士培養體系,加強護理專業職業素質教育,注重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護理實踐能力培養。《湖南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也強調要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持續改進護理服務,完善護理人才培養體系。但國內護理行業的護士職業素養普遍偏低,離職率逐年攀升[2],且進入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習的學生有相當數量表示“畢業后不從事護理工作”[2]。
職業素養可影響從業人員對其從事專業工作的忠誠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業心。護理學生作為護士的未來接班人,其職業素養的培養對加強職業素養教育和職業道德的行成及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積極探索高職院校護理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促進護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擺在高職院校護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2 高職院校“90后”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基本現狀
護理職業素養是護理人員對護理職業的積極看法和情況,肯定自己的專業能力,并將個人的職業理想與公眾對該職業的期望統一起來。護士職業素養是護士在護理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主要呈現為護士遵循護理工作內在要求,在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具有的專業知識、技能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作風和行為習慣。我國當前的醫療護理職業教育面臨各種窘境:①高職院校醫衛類人才的培養缺非常強調“能力為本”“技能本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往往被忽略,長期以往勢必造成學校培養的醫學人才缺乏敬業精神、協作精神、職業創新意識等,醫學生進入醫療體系的適應能力差、抗壓能力弱、容易產生職業冷漠;②當前護理教育的培養對象為思想活躍的“90后”,他們是中國留守兒童最密集的一代,也是獨生子女最多的一代,他們大多個性鮮明、獨立自主,但又自我中心主義強烈、服務他人意識薄弱、動手能力差等,其獨特的成長環境和互聯網的發展對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網絡的負面消息對這些自制力不太強的“新人類”易產生對自身將從事職業的失落感乃至失望感[4-5],而大學是其專業發展意向和職業人生規劃的關鍵階段;③我國現行的高校招生制度決定了高職院校只能在歷年8月底開始錄取招收學生,其錄取的學生大多為高考成績較差或不太理想的學生,這些學生普遍存在底子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意愿及意志力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等問題,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社會認可度偏低,甚至有的機構和社會人士認為高職醫學院校無異于社會上的培訓機構,培養出來的工作,而不是人才,其學生在就業上無優勢;④我國當前護理人員缺口巨大,同時面臨著大量醫護人員職業焦慮、職業懈怠、甚至人員大量流失、醫療糾紛急劇上升、醫患關系不和諧的現象逐年遞增等危機。
3 高職院校“90后”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路徑思考
醫學生畢業后進入醫院時,因學習與工作環境的重大差異,同時在當前醫患矛盾突出、醫務工作者工作壓力大等環境的影響下,勢必容易出現無法適應和個人職業素養缺陷凸顯的局面。根據90后的個性特點及時代的發展要求,其職業素養的培養路徑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3.1 因地制宜的開展實習實訓和相關社會實踐活動
實習實訓是醫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養成渠道和教育措施,也是當代大學生職業素養重要的鍛煉渠道。中國職教學會的蔣乃平[6]教授提出職業素養訓練是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職業素養內涵和訓練進行探索和實踐,是用人單位與職業院校用人、育人實現“雙贏”的合作形式。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服務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適當組織學生開展志愿活動,實施和積極動員醫學生參與門診急診導醫、深入群眾開展用藥安全宣傳活動、防AIDS青年志愿活動、公共衛生知識普及及宣講等活動,以此培育醫護生“關心、尊重、理解、盡責”的優秀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助力形成團結互助、融洽和諧的良好社會風氣。
3.2 優化課程設計,制定職業素養培養相關課程
理論課程教學始終是職業素養教育的主要方式,職業素養相關課程的制定對當代高職院校醫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尤為重要,優化相關課程設計,擴大學生的視野,在一些與臨床密切相關的課程中,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關注醫院內部管理、醫保政策、醫學倫理、醫學相關法律等更為宏觀的內容,使得醫學生在進入臨床崗位時,不是把眼光局限于某種疾病或某個科室,而是關注整個醫療體系。有學者提出醫學類大學生的職業素養養成教育中,應當開設與職業素養相關的課程[7],如“醫患溝通”課程設置為必修課,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通過實際案例和互動交流等形式,開設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輔導、人際溝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課程,讓學生能對自己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有一個全面、立體的認識,從培養穩定的職業情感到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念再到培養良好職業道德,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使醫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3.3 情景模擬教學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一些專業課程中也可加入職業素養培養的內容,可采取課內外結合,設置形式多樣的課程教育模式,如在教學中讓學生扮演患者、護士等就醫過程、醫患矛盾處理過程,使醫學生在醫患角色扮演中體會醫患溝通的難點,提升其處理醫患問題的能力和技巧,這種教學模式既有技巧性又有趣味性,也能提升學生參與度、調動其積極性。如澳大利亞Sunshine Coast大學通過在國際護士節舉辦護理技術展覽、展現護理發展史播放護士職業經歷的影像資料、邀請護理專家進行學術演講、組織護生與護士現場交流等活動, 引導護生的積極職業認同,并提出護理課程中應增加這方面的內容,以利于護理學科自身發展等論點[8]。
3.4 加強高職院校的軟硬件建設
護理專業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離不開學校自身的軟硬件建設,學校應不斷加強學生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和培訓,開展豐富多彩、緊扣學生特點的學生社團活動,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優秀楷模作用,重視醫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積極探索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處理方式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和組織校內外活動,全面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社會工作能力及處理復雜事務的能力。
4 展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但高職院校醫衛類人才的培養缺非常強調“能力為本”“技能本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往往被忽略,長期以往勢必造成學校培養的醫學人才缺乏敬業精神、協作精神、職業創新意識等,醫學生進入醫療體系的適應能力差、抗壓能力弱、容易產生職業冷漠。我國的護理行業卻面臨著職業焦慮、職業懈怠、甚至人員大量流失等危機,造成這種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體制機制層面來看,這種矛盾一方面是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勻的制度引起的,另一方面是醫院公益性逐漸淡化、商業日趨增強的體制引起的;從人物關系層面來看,一方面患者對醫生的期望值很高,認為任何疾病到醫院都能治愈,而醫生診治疾病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有些醫護缺乏仁愛之心,追逐利益的商人意識過于濃厚。高職院校加強對護理人員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全面培養大學生對護理行業積極向上的認知和良好的身心健康意識,讓護理人員充分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引導護士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工作與挑戰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的護理教育應從組織和個人層面進行干預,注重對高職護理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處理好職業素養教育相關課程的關系,發揮好職業素養教育者和教育環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6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6.
[2] 陳杰,路潛,穎圣艷.護士職業認同感、工作壓力和滿意度及離職意愿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6):43-46.
[3] 鄭艷,任偉,王玉梅.護理專科生從事基礎護理意愿的調查分析[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6):52-54.
[4] 王浩業,顏吾佴.95后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探析—以北京交通大學為例[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6(4):103-107.
[5] 范俊強,周廣濤.95后大學生心理彈性現狀及保護性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7):27-29.
[6] 蔣乃平.職業素養訓練是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8-83.
[7] 汪劍,李鳴亞,湯尼南.淺談高職院校專業課堂實施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5(2):157.
[8] MAM, JT,GM. In my day: using lessons from history, ritual and our elders to build professional identity[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12,9(4):277-283.
(收稿日期: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