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小芬 李精華
[摘要] 目的 探討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高危者孕婦實施綜合管理的臨床價值。方法 將2016年1—1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高危孕婦220例按綜合管理方案的不同將其平分為常規組、干預組,每組人數為110例,常規組門診進行常規檢查和隨機健康教育,干預組實施實施下列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加強孕期健康教育、心理指導、生活方式指導、藥物干預。結果 干預組孕婦及家屬對妊娠高血壓疾病認知度高(87.27%)、依從性(89.09%)高于常規組的54.55%、65.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終止妊娠時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生率(5.45%)低于常規組的11.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高危者孕婦實施綜合管理,有利于提高孕婦及家屬對妊娠高血壓疾病認知度高、依從性好;降低終止妊娠時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生率。
[關鍵詞]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高危因素;綜合管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3(c)-0032-02
妊娠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常見、多發病,臨床表現為蛋白尿、水腫、抽搐及昏迷等癥狀,妊娠期20周以上的女性為高發人群[1],是孕婦妊娠過程中一種危害性較大疾病,病情嚴重者易導致子癇、心力衰竭、腦出血等疾病,也是引起孕產婦早產、誘發產后出血及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產婦及新生兒生命質量。近年來臨床將綜合管理應用于妊娠高血壓疾病高危孕婦中取得較好效果,該次研究選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2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妊娠高血壓疾病高危孕婦實施綜合管理的效果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重慶市開州區婦幼保健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高危孕婦220例(高危因素參考相關文獻包括[2,3]:體重指數超過26.0 kg/m2、年齡超過35歲、多次孕產、學歷低、家庭收入差、未按期進行產前檢查、情緒不穩定、流動人口、具有不良生活習慣、血鈣濃度低、家族糖尿病和高血壓病病史),按綜合管理方案的不同將其平分為常規組、干預組,每組人數為110例:常規組24~40歲,平均(33.34±3.37)歲,孕12~19周,平均孕周(16.18±2.69)周;干預組25~41歲,平均(32.98±3.39)歲,孕13-21周,平均孕周(16.40±2.70)周,兩組孕婦疾病基本資料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 門診進行常規檢查和隨機健康教育,干預組實施產前監管及檢測,把孕婦轉入高危門診中,每1個月開展1次有關于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篩選與預測,每2周實施1次高血壓疾病的監管,并同時實施下列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1.2.1 加強孕期健康教育 向孕婦及家屬講解妊娠高血壓疾病基本知識,對于有疑問的孕婦進行針對性、個性化講解;告知孕婦妊娠期易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消除其顧慮,促使其主動配合,通過孕期宣傳使廣大育齡婦女了解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知識和對母嬰的危害,促使孕婦自覺從妊娠早期開始作產前檢查,定期檢查血壓,觀察血壓及體重的變化,有無蛋白尿及頭暈等癥狀[3]。
1.2.2 心理綜合管理 告訴孕婦保持心情愉悅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在條件允許情況下,請有經歷的孕婦介紹其成功的案例,進而達到讓孕婦建立自信的目的,加大與孕婦家屬的溝通力度,讓家屬幫助孕婦降低心理壓力。
1.2.3 生活方式管理 指導孕婦合理飲食,增加高營養物質、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限制鈉鹽攝入量,避免水鈉潴留;叮囑孕婦多臥床休息,避免體力勞動,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取左側臥位,不宜平臥,改善子宮血壓流通,緩解子宮缺血,確保排尿通暢,改善水腫癥狀;指導孕婦如何正確自我檢測胎動、體重、血壓、尿蛋白等,一旦發生異常,及時到院就診。
1.2.4 藥物綜合管理 適當給予小劑量阿司匹林進行干預,同時補充維生素及鈣劑,對于高危孕婦除進行常規產檢外,對其尿蛋白、尿糖、血壓、體重等相關指標進行測定,孕晚期定期對胎盤成熟度進行測定。
1.3 觀察指標
孕婦及家屬對妊娠高血壓疾病認知情況;依從性(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保持心情愉悅、合理飲食、保證充足睡眠、自我檢測、遵醫囑服藥為依從性好,否則為依從性差);終止妊娠時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應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組孕婦及家屬對妊娠高血壓疾病認知度高(87.27%)、依從性(89.09%)高于常規組的54.55%、65.45%(P<0.05);終止妊娠時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生率(5.45%)低于常規組的11.82%(P<0.05),見表1。
3 討論
孕婦在妊娠期患有高血壓,無論是對其自身還是胎兒均會產生重大弊端,如造成新生兒窒息、孕婦心臟衰竭、胎盤早剝等不良現象,現階段在臨床中針對妊娠期高血壓的機制因素尚未明確,因此如何將治療與預防相互聯合,對妊娠期高血壓的出現概率進行有效降低,已成為臨床婦產科中的重要研究課題[4]。近些年來隨著孕婦妊娠期患有高血壓的人數不斷上升,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對該類高危產婦實行有效的行為干預可有效降低妊娠高血壓的出現,包括母嬰并發癥的減少[5]。
該文針對妊娠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實施系列干預措施:①根據孕婦情況,對其進行有關妊娠高血壓疾病知識的講解,讓其了解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病的原因以及為避免并發癥可以采取的措施,獲得孕婦的配合[6]。②妊娠高血壓疾病高危孕婦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承擔著很大的壓力,擔心由于病因影響胎兒的安全,孕婦會存在焦急不安的消極情緒,多和孕婦溝通交流,得到孕婦的信任,多安慰、疏導孕婦,克服不良情緒,解釋病情如果能夠被控制好以及積極配合治療,能夠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發展[7]。③部分孕婦受到傳統、不科學的習慣影響,常常存在不良生活方式,自我保健知識匱乏,該研究實施針對生活方式指導,提升孕婦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防范意識及健康意識,科學調動高危孕婦積極性,使其積極配合綜合管理方案的實施,同時對疾病起到較好預防作用。④阿司匹林能通過改善孕婦的凝血功能而降低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孕期婦女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鈣,缺鈣加重了血管對血管緊張素的敏感性,口服鈣制劑可有效降低血管壁對血管緊張素的敏感性,使血壓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兩種藥物聯合應用于妊娠高血壓高危孕婦中,能夠起較好的預防效果[8]。該文干預組通過加強孕期健康教育、心理指導、生活方式指導、藥物干預。結果干預組孕婦及家屬對妊娠高血壓疾病認知度高(87.27%)、依從性(89.09%)高于常規組的54.55%、65.45%(P<0.05);終止妊娠時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生率(5.45%)低于常規組的11.82%(P<0.05)。
綜上所述,妊娠高血壓此種疾病病理過程呈逐步階段性發展,若早期未及時進行正確干預,錯過最佳干預時機,極易導致病情延誤,造成病情呈不可逆性進展。因此,應積極對可能引起發病的因素積極進行預防,及早對其實施綜合管理措施,有利于降低孕婦圍生期并發癥發生率,將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生的可能性及對母嬰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柏興利,牟媛媛,王愛香.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不良妊娠結局危險因素及干預對策研究[J].內科,2016,26(6):839-841.
[2] 翁海霞.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高危人群實施綜合干預的效果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34):4789-4792.
[3] 趙娜,王晶.自我效能干預對妊娠期高血壓產婦應對方式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西部醫學,2016,28(3):418-419.
[4] 張鑫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相關因素分析研究[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5,32(9):663-664.
[5] 夏曉平.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的預后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8(14):738-739.
[6] 潘琴芳.孕前人體體重指數與妊娠高血壓疾病的關系[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2016,3(7):101-102.
[7] 葉曉丹,龍湛紅,楊燕清.妊娠高血壓疾病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9):1191-1192.
[8] 詹秀云.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臨床干預綜述[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2(2):100-102,114.
(收稿日期: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