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呼吸消化內科中采取護士分層管理的臨床效果以及價值。方法 該次統計的數據資料均參考不同的護理管理模式進行組別劃分,樣本來源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間該院研究的76例呼吸消化內科患者以及20名呼吸內科護理人員,將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間行常規護理管理的38例患者以及10名護理人員作為參照組,將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間行護士分層管理的38例患者以及10名護理人員作為實驗組,比較驗證參照組與實驗組呼吸消化內科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以及呼吸消化內科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結果 數據統計發現,實驗組呼吸消化內科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以及呼吸消化內科護理人員護理記錄、應急處理、病情觀察、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與參照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護士分層管理應用在呼吸消化內科中價值顯著,可提升護理人員護理工作質量,改善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護士分層管理;呼吸消化內科;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4(c)-0062-02
目前管理者越來越注重護理人力資源的管理與合理配置,護士分層管理是全新的一種護理管理體系,可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種模式是依據護理人員職責進行組織層次的劃分[1],確定所有層次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能以及工作范圍,且有效結合分層管理與護理人員崗位職責的需求。現報道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間該院研究的76例呼吸消化內科患者以及20名呼吸內科護理人員的管理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參照組選為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間行常規護理管理的38例患者以及10名護理人員,患者中男比女19:19,中位年齡數值(44.54±3.11)歲,護理人員中中位年齡數值(29.65±1.54)歲,中位工作年限(8.21±0.65)年,其中護士6名、護師3名、護士長1名。實驗組選為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間行績效考核護理管理的38例患者以及10名護理人員,患者中男比女20:18,中位年齡數值(44.88±3.12)歲,護理人員中位年齡數值(29.87±1.98)歲,中位工作年限(8.87±0.89)年,其中護士7名、護師2名、護士長1名。對比參照組與實驗組樣本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參照組管理中采納常規護理管理,在實驗組管理中采納護士分層管理:①護士分層管理的分工模式以及分層結構,建立成組責任包干制度,護士長監督,責任組長進行負責。每組責任護士需要對所包干的患者住院期間病情觀察、日常基礎護理、康復治療、健康指導等進行全面負責,即構建護士長、責任組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的模式,初級責任護士主要負責實施上級護士下達的相關工作,了解各種藥品與儀器的使用,參與患者的病情觀察,按時進行學習與培訓,承擔病情穩定患者的二級護理;高級責任護士主要負責上級護士下達的工作,參與危重癥患者的臨床搶救工作[2],參與重點病區的管理、實習帶教等工作,承擔大手術、危重癥患者的一級護理;責任組長主要負責護士長下達的工作,參與護理風險高、技術難度大的搶救工作,協助科室制定工作標準,參與主持全面業務技能相關工作,承擔危重癥、急救、大手術患者的一級護理。②制定與執行分層管理的制度,在了解護理人員護士職稱、護士性別、護士年齡、護士學歷、護士能力等基礎情況下對護理人員實施組合以及分層分級,遵守人盡其才以及才盡其用的管理原則,將不同層級護理人員的作用進行充分展現;同時依據護理人員能級進行分工,確保服務效果以及服務質量[3]。責任組護理人員相對比較固定,層層指導,層級間分工協作,上級協助與指導下級,對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間進行全面負責,給予優質、連續、全面的的護理[4]。③分層管理培訓護理人員,培訓護理人員涵蓋院內培養與院外培訓兩方面,院外培訓是將護理人員送入到較高水平的醫院進行實地學習與考察。院內培訓是通過兩名主管護師一起制作可課件,在經護士長檢查合格之后進行實施,主要內容為消化內科基礎知識、專科操作技能、專科理論、護理安全、護理管理、護理教學、護理科研等。采取科室培訓、晨間提問、集中理論授課、護理查房、護理討論、護理學習、反思日記等方式進行院內培訓,每次培訓45分鐘,兩周1次為培訓的頻率[5]。
1.3 觀察指標
觀察驗證參照組與實驗組呼吸消化內科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以及呼吸消化內科護理人員護理記錄、應急處理、病情觀察、基礎護理、專科護理。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錄入到SPSS 19.0統計學軟件中,對參照組與實驗組呼吸消化內科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以率(%)的形式表示,采取χ2檢驗,對參照組與實驗組呼吸消化內科護理人員護理記錄、應急處理、病情觀察、基礎護理、專科護理以均數±標準差(x±s)形式表示,采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驗組與參照組呼吸消化內科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比較
數據顯示,實驗組呼吸消化內科護理人員護理記錄、應急處理、病情觀察、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等質量對比參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實驗組與參照組呼吸消化內科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數據顯示,實驗組呼吸消化內科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97.36%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76.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現今,隨著醫院水平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斷完善與發展,醫院管理系統中護士分層管理理念得到廣泛應用。分層管理理念主要就是需要所有護理人員都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良好的溝通技巧,同時也需要具有不斷更新知識的相關能力。分層管理理念可分層使用消化內科護理人員,充分展現所有人員的潛能,為護理人員未來發展構建從專科護士變為專家型專業、從管理人才變為行政人才的兩種階梯,激發護理人員積極性與潛能,以便于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
該次數據統計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97.36%、護理人員護理記錄(95.63±3.22)分、應急處理(97.82±2.36)分、病情觀察(96.69±1.54)分、基礎護理(95.37±2.22)分、專科護理(96.37±5.11)分對比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鄭春婭[8]研究中發現,2014 年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75.00%顯著低于2015年的滿意度95.00%,具有參考意義;2015年護理人員護理記錄(95.78±5.49)分、應急處理(97.29±5.08)分、病情觀察(96.50±6.00)分、基礎護理(95.26±7.00)分、專科護理(96.68±5.46)分等質量對比2014年數據,均有明顯提升。與該次研究結果比較一致,證實,護士分層管理具有一定可行性、動態性、靈活性。
綜上所述,在呼吸消化內科管理中應用護士分層管理模式相比較常規護理管理價值更顯著,可顯著提升護理人員自身素質以及服務質量,改善患者滿意度,對于減少護理風險意義顯著,且充分展現護理人員分層實施后所有人員的崗位能力,起到顯著的管理作用。
[參考文獻]
[1] 崔小紅.護士分層管理對消化內科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4):532-534.
[2] 蒲艷峰.崗位分層管理在呼吸科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35):3333-3335.
[3] 杜麗萍.分層次護理管理在呼吸內科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8):2740.
[4] 吳瓊.護士分層管理對消化內科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26(37):346.
[5] 王曉東.護士分層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C].河南省呼吸危重病護理新進展學習班論文集,2012.
(收稿日期: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