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久暢
[摘要]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衛生問題已成全球挑戰,國際間的衛生合作交流呈現出日趨頻繁、廣泛和深入的趨勢。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視衛生領域國際合作交流工作,特別是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本文通過闡述我國不同時期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策略,分析新形勢下我國衛生外交,參與全球衛生治理的發展趨勢,提出有關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衛生;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 R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b)-0190-03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es of China and WTO
LIU Jiu-chang
Beiji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ccelerating of global process, the health issue has become the global challenge, and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hows a ever-frequent wide and deep trend, China has attached highly importa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ork in the health fiel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especially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WTO, a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health diplomacy in 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lobal health governance and puts forwards the suggestions and advice by elaborating the cooperation strategies between China and WTO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Key words] WTO; Global; Development; Strategy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快,各國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交流日益頻繁,對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我們在分享全球化的好處的同時,也造成了傳染病在全球范圍的肆虐,“全球衛生”這一概念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同,全球衛生治理在全球舞臺上的戰略意義日益凸顯,世界衛生組織作為聯合國下屬的專門政府間國際組織,在全球衛生治理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衛生無國界,衛生領域開展廣泛國際合作交流符合各國人民根本利益。我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衛生領域國際合作交流,衛生外交是我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做好與世界各國單邊、雙邊和多邊的國際合作交流,而且還積極參與全球衛生治理,與衛生領域有關國際組織建立了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其中世界衛生組織作為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一直以來都占據重要地位。
1 世界衛生組織工作職責和目標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創建于1948年,是聯合國系統內國際衛生問題的指導和協調機構,負責領導全球衛生事務、制定規范和技術標準、政策建議、擬定研究議程和提供技術支持、衛生監測和評估等等,既具有管理職能,又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政治性。WHO的工作領域包括:衛生系統、健康促進、非傳染性疾病、傳染病、全組織范圍服務以及防范、監測和應對。
在過去的70年中,WHO通過召開世界衛生大會,發布公共衛生規劃和行動計劃,制定行業規范和技術標準,以及開展技術支持等手段,積極協助成員國實現國家目標,解決全球衛生問題,在傳染病防控、婦幼衛生、慢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貢獻,對全人類獲得更好地健康,人人享有衛生保健作出了突出貢獻。
2 我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發展及策略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我國主要的外交政策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周恩來總結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求同存異”。建國初期,由于我國國際地位不夠高,經濟發展也不穩定,初期的外交,主要是和亞洲周邊國家、第三世界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外交政策,借助他們的力量,恢復聯合國席位,擴大經濟對外輸出與引進,在政治和經濟兩方面下手,從而提升國際影響力。
2.1 起步期(1972—1977年)
我國是WHO的創始國之一,但新中國成立初期更多關注國內的衛生工作,較少參與國際衛生事務,當時我國國民經濟水平較弱,國際影響力不高,主要實施單邊外交政策,主要與第三世界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開展合作,直至1972年我國重返聯合國,恢復了在WHO的合法席位,標志著我國結束了對第三世界國家單邊外交策略,正式開啟了與WHO的合作,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工作。但由于在極左思潮影響下,我國未接受WHO提供的醫療技術援助,僅繳納會費并未享受會員權益。
2.2 轉型期(1978—2002年)
1978年以后,在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方針以后,經濟飛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中國與國際組織的關系轉入了全新的合作關系。在這一時期,我國衛生外交政策秉承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繼續鞏固和保持了與傳統友好國家的合作關系,拓展與歐美等合作,發展雙邊和多邊合作,同時還積極參與WHO事務,在國際組織中逐漸呈現活躍態勢。1978年,WHO和我國衛生部在京簽署了衛生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標志著從此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納入正軌。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成立,1982年,衛生部又與WHO簽署了《基本協定》和新的技術合作備忘錄,為雙方的合作不斷深化提供制度保障。在這個階段,WHO同我國開展了大量互惠互利的合作,接受WHO對我國的技術支持,為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引進資金、技術、信息、人才,充分利用參加國際組織會議的機會,發出中國聲音,講中國故事,進一步擴大了我國國際影響力。
2.3 發展期(2003—2015年)
中國經濟保持快速持續發展,大國地位逐漸現象,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不斷提升,領導力逐漸顯見。2004 年,衛生部和WHO織簽署了加強衛生合作與交流的諒解備忘錄,確定了5個重點合作領域,分別是公共衛生、傳染病防控、慢病防控、傳統醫學和衛生人才,并在這個諒解備忘錄的基礎上,針對我國不同時期國情變化,與WHO分別制定并簽署了2004—2008、2008—2013、2013—2015 3個WHO—中國國家合作戰略,確保與我國政府規劃保持一致,共同應對新發衛生問題。在這一時期,WHO更多關注我國衛生體系建設,對我國衛生體制改革給予更多政策建議,在衛生可及性、慢病防控、藥品安全和控煙等方面開展更多合作。
2.4 成熟期(2016年至今)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這一時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時期,我國繼續秉承和平發展的外交政策,自主外交和大國外交逐步顯現,倡議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出了“一帶一路”絲綢之路建設等等,在國際組織中的領導力日益凸顯。2016年,我國制定了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與WHO簽署了2016—2020 WHO—中國國家合作戰略,2017年,與WHO簽署了“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世界衛生組織將在中國 “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健康衛生水平。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和平發展”仍是中國外交的主旋律,但已逐步呈現自主外交的特點,在國際上不僅是發出中國聲音,而是積極發揮大國責任,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3 未來面臨的挑戰和方向
①國際組織援助大幅下降,希望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方式不斷轉變,世界衛生組織希望我國盡快從被援助的發展中國家“畢業”承擔更多責任,積極發揮大國作用,在資金和技術合作承擔更多責任,繼續在傳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治、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樹立全球典范。
②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作用不斷凸現,其自主性和靈活性有待適當引導。80年代以來,國際非政府組織迅猛發展,已經發展為全球社會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文化、衛生、公益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對衛生和社會事業關注和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紛紛給予大量資金和技術資源,如美國蓋茨基金會、法國梅里埃基金會等為我國傳染病防控、慢病防控以及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工作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平衡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與其他非政府組織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是我們面臨的挑戰之一。
③提供專業性幫助,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經濟水平發展不均衡、衛生資源和配置不合理,實現全民健康覆蓋面臨諸多挑戰。現在我國制定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這些綱要和戰略的實施離不開WHO的指導和幫助。目前WHO已將推薦全民健康覆蓋作為與我國合作的重要戰略之一,將支持政府推動衛生系統發展,逐步實現全民健康覆蓋,以保證所有需要健康 促進、預防、治療、康復服務的人都能獲得高質有效的服務,未來將積極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對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更多專業性幫助。
④培養高水平衛生外交隊伍,提升國際議程設置能力。在國際組織和重大國際會議中提高話語權、提升議政能力一直是各國關注的焦點。打造和培養一支政治可靠、專業精湛、業務過硬的衛生外交隊伍,是我國做好衛生國際合作交流,促進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提高醫學科技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國際影響力和領導力不斷提升,面臨的國際形勢日趨復雜,現有的外交隊伍人才顯然不足,特別是懂專業、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在WHO中擔任領導及高級官員的人數總體偏低,發出的中國聲音有待進一步提高。另外,外交人員的知識體系與專業訓練也較為欠缺,要加大對外交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知識更新培訓,加強跨部門、跨地區之間的交流,提升外交人員的大局觀和政治敏感度,逐步培養出一批懂政治、精專業、多學科的高級外交官員,為我國做好衛生國際合作交流,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人才保障。
⑤利用國際組織平臺,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國際形象。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大國地位的崛起,讓“中國威脅論”“中國外交強勢論”卷土重來,對中國國際形象造成了不小的損害。未來我國要充分利用世界衛生組織平臺,講好中國故事,積極同各國開展人文交流,做好衛生國際合作交流,逐步向世界傳遞出具有中國底蘊、人文精神及世界關懷的多邊外交理念,提升外交吸引力和整體國際形象。
[參考文獻]
[1] 王忠武試論全球化的基本內涵及其表現[J].東方論壇,2001.
[2] http://www.who.int/countries/en/.
[3] 陳敏章.世界衛生組織合作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
[4] 湯蓓.中國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向積極的治理者轉變[EB/OL].(2011-10-27)[2013-3-20].http://www.csstoday.net/Item/7501.aspx.
[5] 代濤,韋瀟,郭巖.世界衛生組織的政策類型及其特點[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0,3(4):47-51.
[6] 韋宗友.中國多邊外交60年:成就與挑戰[J].當代世界,2014.10.
[7] 劉振民大使在第64屆聯大關于全球衛生和外交政策(議題123)的發言[EB/OL].(2009-12-10)[2013-4-8].http://www.china-un.org/chn/hyyfy/t632702.htm.
[8] 陳竺.把握機遇勇于實踐做好新形勢下的衛生對外交流與合作[C]//.2012年國家衛生外事工作會議,深圳,2012.
[9] 世界衛生組織國家合作戰略概覽[EB/OL].(2008-6)[2013-5-8].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6716/200806/36285.htm.
[10] Working for heal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organization[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7.
[11] 代濤,韋瀟,郭巖.世界衛生組織的政策類型及其特點[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0,3(4):47-51.
[12] 聶建剛,熊昌娥.全球治理下的衛生國際合作現狀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0,23(4):6-8.
[13] Working Together for Health[S].The World Health Report,WHO,2006.
[14] A52/DIV/7 HIV/AIDS: strategies for sustaining an adequate response to the epidemic[S].WHA.
(收稿日期:2018-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