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洋
【摘要】自媒體出現以后,逐漸成為眾多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及時高效的溝通,傳播范圍廣、無阻礙式溝通,話語權平等的溝通特點,影響了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溝通方式,給輔導員與學生的溝通帶來挑戰。高校輔導員應當采取積極創建個人自媒體平臺、加強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整合溝通方式、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等創新的方式來提升自媒體時代與大學生溝通的效果。
【關鍵詞】自媒體;輔導員;大學生;溝通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自媒體成為當今大學生娛樂、生活、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自媒體的廣泛使用對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溝通方式在自媒體環境下出現新的變化。輔導員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法和途徑,相對于以往與學生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方式,利用自媒體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并具有新的優勢。
一、自媒體的內涵及人際交流特點
(一)自媒體的內涵
2003年,美國新聞協會的媒體中心出版了由謝恩·波曼(Shayne Bowman)與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聯合撰寫的研究報告《自媒體:受眾如何影響未來的新聞和信息》(We Media - 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該報告認為,自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范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手段,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目前,在中國廣為使用的自媒體產品有微信、微博、QQ、博客、網絡直播等。
(二)自媒體上人際交流特點
1.及時高效的溝通
傳統的人際交流主要是以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為主,輔以書信、電話等。這些交流方式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比較大,相對于自媒體而言溝通效率較低。在自媒體出現以后,人際交流出現前所未有的新特點,突破傳統人際交流形式的多種束縛。從時間上來說,自媒體平臺上可以留言,即便交流雙方并不同時在線,也可讓對方收到自己的消息,從空間上來說,自媒體依存于互聯網,交流雙方可以十分便捷地跨越物理的距離,實現便捷的交流。
2.傳播范圍廣、無阻礙式溝通
自媒體是一個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媒體平臺,與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的內容發布不需要較長的制作周期,也沒有嚴格的審核,這大大提高了自媒體信息的傳播速度。此外,許多自媒體平臺還有轉發功能,一條信息經過一次簡單的轉發就能被更多的人看到。正因為如此,自媒體上的人際交往不再像傳統的人際交往一樣常常局限于熟人的圈子,人們可以輕易地與素未謀面的人溝通交流,也可以有目的性地在自媒體平臺上找到想與之交流的網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暢通無阻。
3.話語權平等的溝通
自媒體是一個開放、自由、貼近大眾的新型媒體平臺。每一位自媒體的使用者都可以自由地發表信息,人人都擁有平等的話語權,使自己的想法得到充分地表達。在自媒體出現以前的傳統媒體時代,大部分人幾乎沒有在媒體上發表意見的可能性。于是,平等性也就成為自媒體的最大特點,它拉近了精英與普通民眾之間的距離,尊重了普通民眾的話語權,增進了信息共享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在自媒體上,每個人發布信息和接受信息的機會和權利都是平等的。
二、自媒體對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方式的影響
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24億。其中,學生是人數最多的網民群體。隨著自媒體成為廣為流行的互聯網產品,它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也對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時間的交流溝通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自媒體使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溝通日趨多元
面對面談話是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交流溝通的傳統方式,溝通的時間、地點、內容一般不由學生選擇,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交流方式有時候過于嚴肅,說教味濃,不易于被學生接受,甚至造成逆反心理。而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上,大學生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對學習的感悟、對生活的思考,由此也沖擊了輔導員與學生之間“我說你聽”“我說你做”的單向灌輸式的溝通方式。自媒體的興起,使得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日趨平等、多樣和復雜。
(二)給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加了難度
自媒體是一個較為自由的信息傳播環境,來自社會不同階層、職業的人都可以在自媒體上發布代表各自利益、價值觀、喜好的信息,而這些信息的質量卻是良莠不齊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傳達著消極的社會態度和不良的價值觀,這對大學生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造成沖擊和挑戰。大學生思想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不足,對是非的判斷和把握常常不能恰到好處,正確和錯誤的信息同時傳遞給大學生會給他們的思想帶來困惑。這給輔導員的工作增加了難度,不利于輔導員和大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三)對自媒體過度依賴,不利于和諧的人際交流。
在自媒體廣受大學生歡迎的當下,高校輔導員利用自媒體開展學生工作無疑是提高了工作的實效性和便捷性。但是,在網絡自媒體上的交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代替現實的、面對面的交流。大學生在自媒體上展示的只是自己的生活的一個側面,輔導員如果過分依賴于自媒體,就無法了解一個學生真實全面的思想狀態。而當一個大學生過分依賴于自媒體與人交流時,往往導致其忽略現實的人際交往,甚至導致社交能力弱化。所以,在有效地利用自媒體的同時,輔導員在工作中也要注意在現實中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狀況。
三、自媒體時代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方式的創新對策
高校輔導員應當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及時轉變工作觀念,順應時代潮流,創新工作方法,探索出自媒體時代做好學生工作的新方法。
(一)積極創建個人自媒體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
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一線人員,主動走近并了解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是工作的需要。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學生人數較多,輔導員工作瑣碎、繁忙,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略顯不足,對學生的了解也十分有限,輔導員積極創建個人自媒體平臺,以此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傾聽學生聲音,為學生答疑解惑。
在使用自媒體與學生進行交流過程中,輔導員要轉變主導性的觀念,給學生表達心聲的自由,與學生平等對話,打破居高臨下的說教方式,充分尊重學生,消除師生之間的溝通壁壘,使學生在自媒體這種易于適應和接受的環境里得到教育和成長。
(二)加強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它成為許多大學生生活和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大學生群體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是學校的媒介素養教育尚不完善。自媒體上的海量信息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導向,如何對這些信息的優劣真偽做出理性的判斷,就要求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媒介素養。作為輔導員,首先,應該積極學習、更新觀念,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其次,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帶領學生學習媒介知識、引導學生提升信息判斷識別能力、提高信息傳播素養,使其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
(三)整合溝通方式,線上和線下相結合
自媒體歸根到底存在于網絡虛擬世界,但其虛擬性離不開現實性,因為現實世界是虛擬世界存在的基礎,而且在網絡虛擬世界活動的人都是現實存在的人。無論是線上利用自媒體與學生溝通,還是現實的、面對面的與學生交流,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因此,在利用自媒體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實質和目的。輔導員在與學生通過自媒體溝通交流的同時,也要立足現實,了解學生在現實中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態,最終實現輔導員和學生線上和線下交流的融合和互補。堅持將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多種溝通方式結合起來,以此達成溝通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國梅.淺談網絡人際交流傳播的特點[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04).
[2]曹譯方.基于自媒體語境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思考[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02).
[3]李敏.自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03).
[4]王莉,建華.網絡背景下虛擬生存對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影響探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2).
[5]丁莉華.高效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途徑[J].江蘇高教,2007(05).
[6]劉芳.新網絡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的提升研究[J].中國報業,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