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述峰
【摘要】高校是傳播、弘揚、繼承國學文化的主陣地,積極地改善高校國學教育質量,有助于優化學生的綜合品質、提升學生人格及品位。但是,當前高校國學教育狀況并不樂觀。
【關鍵詞】高校;國學教育現狀;認識程度;教育隊伍;文化活動
國學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積淀的瑰寶,在高校內部積極的開展國學教育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還能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將對國內高校國學教育狀況進行分析。
一、高校國學教育狀況分析
(一)高校內部國學教育情況
通過文獻查詢發現,我國高校內部大約只有不到一成的學生對國學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這些學生基本都是文科生,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內多數學生基本不知道國學概念。高校雖然是華夏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但是,高校內部的學生卻對國學不感興趣,這阻礙了國學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另外,高校學生未能正確認識國學,也不了解中華民族發展歷史,學生自身積累的國學文化基礎較弱,沒有明顯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大學生逐漸地喪失了文化自信,開始盲目地追崇外國文化。與此同時,現代教育已經被深深烙上了功利化印記,很多高校對國學專業的重視程度并不高,所以在校大學生僅對可以收獲金錢財富的專業感興趣,使學生綜合素質大幅度降低。
(二)黨和政府對高校國學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升
受到國家快速發展的影響,黨與政府對文化建設越發關注,因此,近些年開始投入大量精力關注高校國學教育教學狀況。
二、改善高校國學教育現狀的對策
(一)提高大學生對國學的認識程度
高校在國學教育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明確“國學教育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國學是做人之根本、存活之基石”。高校要利用國學課程教育的方式,為大學生普及國學的價值、作用、含義,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改善學生的人文綜合素養。
同時,國家也制定了《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高校國學教育提供了支持。因此,高校要積極地宣傳、普及華夏優秀傳統文化,要結合傳統節日等開展思政、道德教育教學活動。由于國家對文化改革、發展的效果重視度不斷提升,因此,高校必須對國學教育的教學意義、內涵進行深度發掘,要緊密結合實踐進行教育教學。將國學教育變成高校文化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提高大學生對國學的認知水平。
(二)積極建設高校國學教育隊伍
首先,高校要在校內選擇學習能力強、專業相關性強、表現突出的教師,為他們安排國學專業課程培訓,全面提升高校國學教師國學教育綜合水平。其次,高校要積極和其他高校開展國學教育科研聯動,要通過科研研討等方式,為國學教師提供知識交流、問題討論的機會,實現教師間教學經驗、感悟的分享,從而幫助教師完善國學教育教學理念及方法。
(三)積極組織高校國學文化活動
首先,實現國學教育普及。高校可以向上級部門申請專用資金,構建國學文化普及中心,實現國學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高校應積極組建國學知識有獎問答比賽、經典朗誦等活動,提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等,吸引學生學習、傳播華夏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對傳統文化實施批判性思考,為學生培養民族認同感與文學自覺性,從而提高高校國學教育教學質量。
其次,高校應主動創辦“國學講堂”。開展教學宣傳“傳承國學、開啟智慧、成就人生、奉獻社會”活動,探討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圍繞“個人品德,戀愛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進行教育,揭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樹立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的理念,幫助大學生制定正確的人生規劃方案。通過國學講堂,普及國學文化,為學生培養民族凝聚力、民族向心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與遠大的抱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運用互聯網平臺開展國學宣傳、教育活動
受先進網絡技術的影響,互聯網技術已經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緊密結合在了一起。與此同時,高校對互聯網文化非常重視,所以,高校應該合理地運用互聯網平臺,實現國學-網絡的結合,為國學教育提供強勁動力。比如,高校應自發創建國學文化名牌網站,利用移動平臺設計與國學知識有關的手游、有獎競猜活動,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生對國學知識的關注程度。其次,高校可以安排專業的國學教師進行網絡直播教學,吸引學生眼球,通過直播講解、分析、傳頌國學文化的方式,提高學生對國學文化的關注程度,激發學生的國學專業知識學習興趣,改善高校國學教育質量。
三、結束語
針對當前高校國學教育狀況來講,政府應為高校國學教育制定輔助性政策,推動國學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高校也應積極的完善國學教育措施,全面提高國學教育質量,發揮國學文化弘揚、傳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廣富,王曦.地方高校國學教育發展的路徑研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03):62~65,50.
[2]張麗濤,王學勤,王冰.當代大學生國學教育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7(14):197
[3]胥剛,袁學敏.高校國學教育之思考[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7(03):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