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濟增長趨勢的變化,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都相應地進行著相應的改革,從整體上面來看,全國的各個地區和區域的銀行信貸風險呈現一個上升的趨勢,從另一方面來說呈現出在這一行業的高度集中化,還有風險的擴散性很快的特征,在一些大型的企業這些特征尤為明顯。在本文中將以江蘇地區為首進行對銀行信貸的風險的管理進行一定的研究,從而對新的風險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管理。
【關鍵詞】銀行;信貸風險;集中化;措施
一、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理論基礎
首先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是由商業銀行的借貸款引起的,從廣義上面來說,銀行的信貸風險是指銀行在進行貸款業務時,銀行獲取盈利的不確定性引起來的,不確定性的因素可能是損失的信貸資產等,然而在狹義上面,銀行的信貸風險單純的是指信貸資產這一方面。產生這些方面的信貸資產損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是由于銀行外部的因素的各種不缺性引起來的,還有一個方面就是銀行內部的經營管理不善引起的。我們可以從銀行信貸風險的債務人的信用等級還有履約能力等方面來對銀行利率或者匯率等外部環境方面進行一定的探索。同時對銀行信貸風險中帶來的負面影響提出相應的調整。
銀行信貸風險可以按照信貸風險的程度進行劃分為五個類別,其中分為正常類信貸風險,關注類信貸風險,次級類信貸風險,可疑類信貸風險,還有損失類信貸風險。其次如果按照信貸風險發生損失的原因進行劃分,信貸風險可以劃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信用風險,我們也可以將其稱之為違約風險,形成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銀行在借貸款的過程中,借款人由于違約造成的風險,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由于銀行對于資產的管理不善或者沒有合理的控制好環境引起的,第二種就是市場風險,主要就是因為資產利率或者價格等情況變化引起的。
二、從不良貸款看銀行信貸風險
我們通過對國家固有的五大行還有全國的2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的數據進行統計和總結,發現不良貸款的區域分布特點,在不良貸款的數據中來看,華東地區的不良貸款最多,其中總數為2789萬元,不良貸款占全國的比例為36.7%,我們還可以發現不良貸款和地區經濟的發展程度也是密切相關的,經濟發展程度越低,不良貸款所占的比重也越低,其中最低的區域是西北地區,具體的分布和占比情況為表1所示。
通過對全國的不良貸款區域的分布和數據的統計之后,我們對不同地區總體上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銀行信貸風險的主要特征
從地方銀聯會公布的數據統計來看,我們以江蘇地區為首進行了合理的分析,其中江蘇地區的商業銀行大多數都是集中一些大中型的企業,這些企業在業務的操作過程中雖然收益非常的客觀,但是同時風險問題可更難把握,所以江蘇地區已經開始實行了一些對中小型企業的扶持計劃,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這種情況。下面從2015年度到2016年度的四個季度的數據對比來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的占比都呈現一種上升的趨勢,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說明了我國信貸風險的增長速度在急劇的增加,從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具體的數據我們可以通過表2來看。
通過全國不良貸款和江蘇地區的不良貸款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整體上呈現出在具體的行業高度的集中,其中風險的擴散速度迅速,還有風險多數集中在大型公司企業等特點。
四、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解決措施
(一)健全借貸組織結構和制度體系
能夠有效并且合理的完善和健全信貸組織結構是控制風險發生的基礎舉措,通過解決在目前情形下風險管理部門對于風險控制和監管的不夠重視等問題下出發,實現風險控制部門機構的合理設置,并且優化商業銀行信貸借款的審批和借貸的程序,最后進行風險管理的專業化改進。
(二)合理優化信貸業務的流程
從目前很多的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數據來看,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都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中必須先優化信貸業務的流程,在此之后才能考慮從風險管理的程序或者信貸風險的發生率方面入手。這樣的改進措施也是最具有科學性的,在進行改進流程的時候,風險管理的過程發生時段主要分為貸前,貸中,還有待后三個環節,在每個環節進行的時候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查漏補缺,從各種機制中發現問題。實際上,銀行的借貸風險也在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速度不斷的加快,而然銀行之間同時也在進行相應的改進和機制的創新。
(三)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
擁有一個良好的風險預警機制可以更好地管理各種信息的處理,從目前的形式來看,風險管理的預警機制已經從原有的靜態系統轉變成現在的動態系統,在完善機制方面也更加的需要這些動態系統提供的信息,從系統中進行各種數據的分析,進行將各個商業銀行和總行的信息資源進行共享,最終建立一個良好的數據信息庫,在之后進行定時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統中的各種風險動態,最后進行定時的組建不同形式的數據庫,并且及時地進行數據庫的更新。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分析和判研。
五、小結
通過從全國的不良貸款以及各個地區的貸款率等方面分析來看,還有以江蘇地區為首的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的特征,使我們在新形式下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有了一個更加清楚的了解,并且對信貸風險的管理進行了從成因和策略等方面的分析,對今后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等策略方面進行了相應的量化和細化的研究,這樣做可以更加有效的管理銀行以及各個方面信貸管理組織和機構之間的關聯,通過對權利和利益等方面進行對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流程的監管,最終來優化這一系列的改革機制。
參考文獻
[1]齊菲.基于小樣本的商業銀行信用評級模型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2.
[2]翟萬里.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模型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3.
[3]高國華.提高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能力[N].金融時報,2012-07-07(006).
[4]鎮六平,蔡三銳.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