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想成為“行業領頭人”就必須適應競爭環境,客觀認識自身,做出有利于提高企業績效的決策。客觀、理性的評價企業的業績和管理層的受托責任履行情況就顯得格外重要。本文通過對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發現其在應用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從而提出一系列對應的措施,用于彌補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所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績效評價;激勵機制;對策建議
一、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概述
企業的決策管理有很多的系統,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作為它的子系統之一,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發生著變化。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是按照一定的標準,運用科學的方法,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對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和管理者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所進行的分析評價,提供著管理層所需要的會計信息,從而做出合理、有效的經營決策。
二、企業績效評價體系面臨的問題
(一)企業績效評價指標設置不盡合理
在現實中,過多的采用財務指標使得在績效評價體系設置指標的時候就顯得不盡合理。企業的核心指標也就是企業的基本財務指標,它主要是通過對企業本身四個能力的剖析獲得最終評價結果然后再用修正指標做調整。盡管財務指標能夠反映企業的績效,但若過度運用使得結果具有片面性。管理層的基本素質、產品市場開發能力、產品售后服務、企業的聲譽等多項非財務指標,這些雖然是不可計量的,但是對于企業的績效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二)忽視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本
任何企業的經營都離不開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等的支持,尤其是在經濟飛速發展、競爭激烈的現代占據越來越重要的比例。而在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過多的關注有形資產,而對于無形資產沒有加大重視。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本在增強戰略目標以及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若評價企業業績時,忽略了無形資產以及人力資本,則不能全面反映出企業業績,正是局限性所在之一。
(三)權重設計缺乏合理性
權重是指某一指標對于整體的比例。受托責任理論認為績效評價主體應當包括政府機構、投資者、債權人、管理層及員工等,而其并沒有充分的考慮到。由此可見,采用固定的權數值根本就無法滿足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實際需求。所處行業的不同,比如工業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等,在制定合理的同一財務指標等方面也是不相同的,所以不同的企業部門在進行績效評價等方面采用固定的權數值是不合理的。
三、完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措施
(一)財務與非財務指標應綜合運用
每種方法都不是完美的,有優勢就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評價企業績效時,有財務指標及非財務指標的應用,但在進行評價時過分偏于財務指標會使得管理層具有“短視”行為,阻礙長遠目標的成就。而過分偏于后者則使得企業的閑置資金變少,造成非效率投資。因此,要將兩者的優勢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從而實現長久發展。只有這樣,管理層、員工才真正了解企業下一步的目標是什么,從而制定一個規劃,一步步實現提高業績的目的。這樣就會反映既體現客觀性,還能一定程度預測未來的趨勢。
(二)建立基于無形資產與人力資本的激勵機制
從企業實踐來看,更多的企業已認識到適當的激勵要比單純的監督在某種程度上產生的效果更好。人力資源兩面性在于有形和無形的結合,有形的一面主要體現在數量、年齡上面,而無形表現在創造的價值。人力資本作為決策的新要素,盡管在內容上與人力資源差不多,但在現實中只能是積極的激勵,不能用壓榨方式,不然會適得其反,成為阻礙。具體激勵方式主要有:產權激勵、薪酬激勵、地位激勵。以專利權和商標權為代表的無形資產在營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其與人力資源管理結合能夠有效助力企業發展。
(三)建立多重權重評價體系
財務指標要根據不同的行業制定企業所適用的權重,并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相應的調整。常用來確定權重的方法主要有:第一,主觀經驗法。主觀經驗法主要是評價主體在對客體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憑借著自己以往的經驗所設定的權重。第二,專家調查加權法。在這種情況之下,企業首先要聘請多個專家,然后每一個專家對各個指標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得出算出的權數,最后同一個指標取每個專家權數值的平均值作為權重。
四、結語
本論文通過對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相關的研究,得出一些主要的結論:第一,企業績效評價時集中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水平以及未來的發展能力等四個方面。我國的研究起步較晚,主要集中在平衡積分卡以及經濟增加值上面。第二,發現了在實際的應用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指標的設置不夠合理、完善;忽視對無形資產、人力資本的評價,不能夠真實合理的反映出企業的狀況,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權重設計缺乏合理性。第三、再總結來問題的基礎上又找到了原因所在:主要是對于績效評價的理解錯誤導致了財務指標于非財務指標的嚴重失衡;評價范圍過窄使得沒有將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本考慮在內;企業所屬的行業的差異造成采用固定的權數值是不合理的。針對企業績效體系存在的以上的問題,本論文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在彌補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不足的方面有所貢獻。
參考文獻
[1]徐華康.淺談“新三板”掛牌企業績效評價[J].財會學習,2016(15):234.
[2]吳丹.高技術企業成長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5(02):15~26.
作者簡介:江雨珈(1984.05—),女,重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