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說《永不磨滅的番號》講述了一群普通的草根英雄們逐步成為八路軍正規軍的故事。而張六斤的多面立體的軍人英雄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將從不同角度分析張六斤的形象及其形象對現代軍人的啟示。
【關鍵詞】《永不磨滅的番號》;張六斤;現代軍人
《永不磨滅的番號》給我們展示出一幅多視角的戰爭畫卷,在這幅畫卷中,草根英雄們作為窮苦農民的孩子,為了保家衛國而奮身拼搏,與侵略軍殊死搏斗。尤其是政委張六斤,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軍人的血性和堅持。
一、具有傳統美德的革命軍人形象
張六斤是從八路軍下派去規正散兵游勇的政委,從個人來說,他是遵規守矩的,從大局來說,他是一個把人民利益擺在個人利益前面的人。他也是將 “領導者只是被選出來為人民服務的”道理銘記于心的人。小說中皇協軍突襲村落,將無辜老百姓殘忍殺害,將人民利益擺在最高位置的張六斤一下子就受不了了,張六斤排除萬難,堅決要求部隊全力對皇協軍發動攻擊,為老百姓報仇。這一細節,明顯可以看出張六斤非常重視人民利益。說起張六斤,就一定避不開李大本事,在張六斤與李大本事磨合的初期,李大本事有一些容易受到外界誤解或是質疑的措施,例如把從鬼子手里搶回的土地租給農民,張六斤開始以為是李大本事接過鬼子的壓迫大旗接著壓迫人民,所以積極向上級組織承認錯誤,最后在李大本事機智布局下才將此事解釋清楚。大家明白此舉是為了給人民一個掙錢的機會,同時也讓駐地的弟兄們吃上好的糧食,盡管目的是好的,但方式不可取。這件事雖然是一場誤會,但我們可以看到張六斤政委是一個看重人民利益的好政委,是一個熱愛人民,將人民利益擺在個人利益前面的人。盡管張六斤政委平時的表情十分嚴肅,在部隊里很少給人微笑,但他確實一直關心著一同作戰的兄弟們以及周圍人民的利益。在他不茍言笑的外表下,是顆與人民緊緊牽掛在一起的心。正是這樣的革命理想和覺悟,讓他對抗戰的大局和形勢有了充分認識,指引他不斷前進,做軍人該做的事情。
二、真實坦率的純樸政委形象
保衛祖國,保衛人民是軍人神圣的責任和使命,張六斤也不例外。在與獨立團有爭執、有分歧或是達到融洽的任何階段,張六斤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使命。他肩負著領導散兵散將的使命。為此,他一直竭力維護獨立團的紀律,確保部隊高度集中統一。盡管受到下屬的不理解或是激烈反對,但他一刻也不會松懈,謹記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張六斤的身份是政委,是一個團隊的指向標,他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當李大本事率領的獨立團執行不顧大局的策略時,張六斤一直努力穩定著局面,帶領團隊避免大方向錯誤,同時在小方向上進行及時的調整和糾錯。作者張磊曾說過:“誰都知道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一部具有震撼力而又充分表現人們愛國主義情感的作品應該同時具備一種象征性的時代精神和奉獻精神,那樸素而又傳神的文字是那些愛國者們燃燒自己的血液以及生命所綻開的云霞?!?小說中的張六斤作為偉大的愛國者,他用行動闡釋了一位具有傳統美德的革命軍人。
三、堅定執著的英雄形象
張六斤從頭到尾都堅持自己的信仰不動搖,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他的成長與改變是明顯的,他剔去了自己固執與魯莽的一面,懂得融入團隊與合作,這是有變化的一部分,其中沒有變化的是他的執著和對自己信念的堅持,這些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部隊戰略布局討論會上,他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惜與戰友進行對抗。在部隊處于絕境的時候,他堅持自己的意志,絕不放棄,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大家。在與日軍部隊最后的戰斗中,獨立團拼死抵抗,但是由于敵我力量懸殊,整個獨立團就剩下幾個人,李大本事開口跟張六斤說:“如果我們等不到撤退,你就帶著花名冊先走,好歹留個名分?!睆埩飫t斷然拒絕了他這樣的請求,稱自己只往前走,言下之意是他一定不會舍棄部隊獨自撤退。一定要奮戰到最后,最后的沖鋒來了,吸鐵石舉起了“九縱獨立團”的紅旗,有的人感嘆著人都沒有了,要這個番號有什么用。張六斤在戰斗中摸爬滾打滿臉黑乎乎的,左眼已經血肉模糊,但他的表情仍然是堅毅的,一點也沒有改變過,他緩緩開口,聲音沉穩又有力量:“咱們為什么要當八路,為啥要打鬼子,為的是老百姓不受小鬼子的欺負,小鬼子打咱一拳,咱就還他一腳?!?不論在什么樣的處境里,他依然高抬頭顱,理想鐫刻在他的臉上。
張六斤在來到獨立團之前,便在心中樹立了一個信念,無論前方的道路有多么的艱難,都要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而且還要讓他的弟兄們看見勝利的曙光。真正能夠體現他以及他所帶領的隊伍的剛毅果敢,便是那種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勇敢面對艱難困苦的勇氣。不論條件多么艱苦,他們都能夠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他們的實力,讓上級知道他們的強大,用事實說明他們能夠不辱使命。最終張六斤也確實把獨立團打磨成了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劍,一把能夠直插敵人心臟的利劍,他們就是那樣一群除了報效國家以外,什么都覺得無所謂的真正的革命軍人,一群追求榮譽的英勇斗士。在他們身上所體現的這種敵人越是強大,我軍越是充滿無限斗志和敢于沖鋒陷陣的精神,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更是軍魂的核心所在。
參考文獻
[1]姚斯.文學史作為向文學理論的挑戰[M].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2]秦俊香.電視劇的戲劇沖突與藝術[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王妮(1978.07—),女,漢族,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